李宣萱

【摘要】目的:探究消化內科健康教育護理的踐行途徑和價值。方法:擇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消化內科收治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以就診序列號隨機分組,常規組和研究組分別予以常規護理和健康教育護理,就生活質量、睡眠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展開評價。結果:組間比較,研究組各指標均呈明顯優勢(P<0.05)。結論:健康教育護理可切實改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有利于和諧護患關系的構建和維系,值得作為消化內科常規護理模式進行推廣。
【關鍵詞】消化內科;教育護理;生活質量;睡眠質量;滿意度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actice and value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 in digestive medicine. Methods:60 patients from October 2019 to March 2020 in the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routine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nursing respectively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life,sleep qualit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compared with other groups,each index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P < 0.05). Conclusion:health education and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leep and life,and is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s a routine nursing mode in digestive medicine.
[Key words]Gastroenterology;education and nursing;quality of life;sleep quality;satisfaction
【中圖分類號】 R87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8-247-01
眾所周知,消化內科疾病多為身心疾病,其發生和發展與患者認知水平、自護能力息息相關,故從護理角度提出干預措施對消化內科疾病的防治有利。我院一改傳統的宣傳單頁發放宣教模式,圍繞消化內科疾病患者身心特點展開系統化健康教育護理,取得了滿意的成效。現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線資料
擇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消化內科收治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以就診序列號隨機分組,常規組和研究組各30例。入選者病種類型涉及胃炎、腸炎、胃潰瘍、肝硬化等,年齡低至20歲,高至65歲,男性32例,女性28例,對比兩組基線資料均呈正態分布(P>0.05)。
1.2?方法
按照消化內科常規護理模式開展工作,對研究組實施健康教育護理:①心理。在接診之初與患者建立友好關系,消除陌生感,快速完成病人角色轉變;每周進行一次一對一交流,圍繞現下心理問題作語言開導、釋疑解惑、人際關系協調;科普不良情緒如何通過改變血液PH值而加重病情并誘發其他并發癥;介紹心理學常用的調節方法如音樂放松療法、正念冥想法,鼓勵患者自主自發調節心緒。②睡眠。疾病所產生的身心干擾會影響睡眠,指導患者縮短午睡時間或取消午睡,夜間按時睡覺,將意念集中至全身放松心、神、肌肉,勿貪戀手機;減少或避免夜間護理操作,嚴格病房和病區管理,清除外界干擾;按摩百會、四神聰、太陽穴、印堂穴等助眠穴位。③飲食。消化內科疾病共性飲食原則是充分咀嚼食物(10次以上),坐位進食,清淡喧軟食材、日食4-6餐,飯后0.5-1h內勿劇烈活動,但也不可立即臥床。④用藥。講解藥物作用機制、毒副反應和配伍,強調間斷用藥、擅自更換藥物、聽信偏方的危害,以用藥日志書寫規范用藥行為。
1.3?觀察指標
統計并對比兩組生活質量、睡眠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統計使用SPSS18.0這一軟件進行分析,對計量、計數指標分別以(x±s)、[n,(%)]表示,依次以t、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組間觀察指標統計見表1。
3?討論
健康教育是以提高病人住院適應能力、自我照護能力、保健知識掌握水平,改善護理質量為目的的工作模式,在實踐中圍繞疾病預防治療、護理和康復、用藥和心理保健等內容,通過一對一指導、集體討論、同伴教育、介質運用等形式進行科普式教育,能夠促使疾病轉歸,對預后的改善有利[1-2]。大部分消化內科收治患者存在認知和行為缺陷,而系統化的健康教育護理可轉變思維模式、更新認知、糾正不良行為[3],通過研究我們發現,研究組生活質量和睡眠質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充分印證了健康教育的價值,而這也是患者對護理服務予以高度評價和認可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吳倩.健康教育在消化內科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性[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04):152-153.
[2]?王志蘭.健康教育在消化內科護理中的運用[J].心理月刊,2019,14(22):120.
[3]?王麗娟.系統化健康教育對胃潰瘍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健康行為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36):5286-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