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澤蘭


【摘 要】目的:觀察高齡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執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效果,分析高齡阿爾茨海默患者住院期間存在的護理問題與對策。方法:篩取二〇一九年四月至二〇一九年十一月醫院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阿爾茨海默病人二十二例,分析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并提出針對的護理措施。結果:手術后二十二名高齡阿爾茨海默患者均得到了較好的護理,平均住院十天后出院,住院期間患者無術后并發癥,護理滿意度為100%。結論:老年阿爾茨海默患者住院期間存在的護理問題會對患者病情康復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需要給予病人合理的護理措施,降低常見護理問題的發生率。
【關鍵字】阿爾茨海默癥;圍手術期護理;老年患者;人工髖關節置換術。
【中圖分類號】R87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24--02
阿爾茨海默癥起病在老年前后,病程進展緩慢且不可逆臨床上以智力損害為主,因各種并發癥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患者多在早期出現大腦認知系統功能嚴重損害,是核心臨床特征,主要表現為癡呆,骨折是阿爾茨海默癥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人工進行的髖關節置換術已經作為目前臨床上診斷和治療各類高齡骨折相關疾病患者的主要康復性手術,其圍手術期間的日常護理對于病人的日常康復生活有著極大的重要意義。如何給予高齡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周全的護理成為了醫護人員的重要任務。自二〇一九年四月至二〇一九年十一月醫院共收治了二十二名需要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高齡阿爾茨海默患者,在總結病人的常見護理問題上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患者的恢復較好,現將詳細實驗方法和結果總結如下。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二十二名病人均于二〇一九年四月至二〇一九年十一月收治入院,入院前簽署協議書,配合治療,所有患者的年齡均在六十五歲以上,其中男性患者十二人,女性患者十人。早期患者有五人,病程在一至三年之間,此類患者具備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中期患者有十人,病程約兩年至十年,此類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有所下降。晚期患者有七人,病程在五至十二年之間,呈明顯的癡呆狀態,已經完全不具備生活自理的能力。患者的一般情況見表1。
1.2 方法
對高齡阿爾茨海默癥高齡患者在執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圍術期間常見問題進行護理。
1.3 觀察指標
統計患者的術后并發癥情況,例如是否感染、壓力性損傷或下肢靜脈血栓等。
患者住院時間。
患者及家屬填寫滿意度調查表,過程公開透明,確保是患者和家屬的真實想法。
1.4 統計學方法
用SSPS16.0軟件進行分析實驗的數據,用t和x2進行數據結果的檢驗。
2 結果
術后患者住院時間大多在兩周以內,一人一周內出院,一人住院時間超過兩周。患者及其家人的護理滿意度為100%,其中十五人非常滿意護理方式,七人持滿意態度,無不滿意情況出現。22名患者均無出現術后并發癥,恢復較好。
3 討論
由于阿爾茨海默癥多為高齡患者,存在各種護理問題,同時疾病本身也會對患者的恢復進程產生嚴重影響。護理人員在為需要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予術前、術后給予有計劃的護理,為患者的康復進程提供保障。
3.1 手術前護理
3.1.1 病情觀察
評估患者的身體是否耐受人工髖關節置手術,是否存在手術的禁忌癥。監測患肢疼痛、腫脹的情況,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術前確保患者的生命體征在正常范圍內。
3.1.2 溝通護理
針對的認知能力受損患者,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時可采用非語言溝通的手段[1]。治療性溝通是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護理工作中的的重要內容也是建立護患治療性關系的重要手段。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了解病患的病史,熟悉資料,交談的環境應避免干擾和保護隱私,挑選合適的時間,確定目標。開始交談時要給病患一個良好的印象,過程中引導病患交談,注意傾聽、鼓勵病患描述自己的感受、與病患分享和合作。順利的結束談話時可以表示由于病患的配合,交談非常成功,并約好下次交談的時間和內容。需要注意的是,阿爾茨海默癥患者出現記憶障礙時,應適當的從其家屬身上獲取有效信息。
3.1.3 手術知識宣教及術前準備
將手術內容和注意事項告訴患者及其家人,指導病患術前禁食禁飲。術前常規檢查患者的出凝血時間,做好藥物過敏試驗和配血工作,術前備皮。
3.2 手術后護理
3.2.1 病情觀察
術后評估患者的手術情況,術中用藥情況和麻醉時間,是否存在手術意外。根據患者的需求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床旁心電監護。觀察患者的傷口和引流管情況,發生異常及時處理。評估患者的疼痛情況,給藥遵循WHO三階梯止痛原則。夜間患者情緒波動較大,易煩躁,入睡困難,應加強夜間巡視,及時觀察病情變化,必要時予保護性約束,防止病患墜床、關節假體脫位。
3.2.2 有效預防患肢髖關節脫位
髖關節術后的假體脫位是常見而嚴重的一種并發癥[2],在兩腿之間應置放一個合適的梯形墊,保持患肢呈外展30°中立位,必要時穿防外旋鞋。為患者翻身是兩腿間夾一軟枕,防止關節脫位。
3.2.3 康復指導
對患者進行早期的康復指導,重點是患者肌力和肌耐力的鍛煉。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踝關節跖屈、背伸運動以及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囑患者進行健側肢體的直腿抬高練習,頻率每天2~3次,每次控制在20~30分鐘以內,以上鍛煉皆以患者可耐受程度制定個性計劃。若患者的依從性差,可與患者的家屬一同協助患者每日被動鍛煉。患者出院時,予發放康復鍛煉手冊指導患者院外功能鍛煉。
告知患者家屬按時復查,制定家庭康復措施,保證康復訓練內容能夠有效進展。定期監測是否存在不適或者出現關節腫脹、疼痛或活動不便以及意外情況,及時到醫院就醫。
總結
綜上所述,阿爾茨海默癥老年患者住院期間存在的護理問題會影響患者術后病情康復,威脅病人的健康和安全,應給予患者合理的護理措施及康復指導,降低常見并發癥的發生率,加速患者的康復。
參考文獻
刁玲玲,任興珍.老年癡呆癥病人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0,14(8):55-56.
Biedermann R,Tonin A,Krismer M,et a1 R educing the risk of dislocation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e effect of the acetabular component.Journal of Bone&Joint Surgery,British Volume,2005,87(6):7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