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玲
(賀州市八步區蓮塘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賀州市542899)
產業扶貧的核心是把外在的推動力轉化為內生力,提高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保持發展的可持續性,以確保貧困群眾真脫貧,脫真貧。實施產業獎補項目是產業扶貧的重要抓手,是建立財政扶貧資金引導激勵貧困戶自主發展扶貧產業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增強獲得感;有利于聚焦貧困戶精準發力,實現精準脫貧;有利于規避資金風險,杜絕直接發錢發物;有利于提高特色產業組織化、規?;?,形成推動特色產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八步區綜合考慮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貧困戶生產經營情況等因素,聚焦縣級“5+2”和貧困村“3+1”特色產業發展,緊緊圍繞增加貧困戶生產經營性收入實現穩定脫貧目標實施獎補項目。項目實施前,每年都出臺獎補方案,2018年獎補對象為2015年退出戶,2016年、2017年脫貧戶及當時的貧困戶;2019年的獎補對象為2014年、2015年退出戶,2016年、2017年、2018年脫貧戶及當時的貧困戶,對退出戶和貧困戶(含脫貧戶)實行差異化獎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公開、公平、透明的原則,嚴格按照項目程序開展申報審核公示工作,嚴格把控受益對象和受益金額的精準;項目完成后,對項目資金發放情況進行核驗,確保賬物相符。2018-2019年,八步區累計發放獎補資金6000余萬元,21000余戶次貧困戶受益。
賀州市八步區2018-2019年產業獎補戶數、產業獎補項目分別見表1、表2。
通過對表1,表2數據的分析,賀州市八步區貧困戶發展產業有以下3個方面的特點。

表1 賀州市八步區2018-2019年產業獎補戶數表 (單位:戶)

表2 賀州市八步區2018-2019年產業獎補項目表
賀州市八步區2018-2019年獲得產業獎補項目 的貧困戶占比見表3。

表3 賀州市八步區2018-2019年獲得產業獎補項目的貧困戶占比表[1,2]
通過表3可以看到,隨著產業獎補政策的進一步宣傳和貫徹落實,參與產業獎補項目的貧困戶占比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從2018年的82%提高到2019年的93%,提高了11%。這說明產業獎補項目通過不種(養)不補,多種(養)多補的方式,激發越來越多的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增加生產性收入,確??沙掷m發展;同時,在利好政策的刺激和推動下,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動力得到加強。
賀州市八步區2018年獎補產業類別占比見圖1。

圖1 賀州市八步區2018年獎補產業類別占比圖
由圖1可知,2018年貧困戶申報的獎補產業類別戶次占前三位的分別是:優質稻占41%,雞占28%,豬占10%,這三類產業加起來占了總申報戶次的79%。
賀州市八步區2019年獎補產業類別占比見圖2。

圖1 賀州市八步區2019年獎補產業類別占比圖
由圖2可以直觀地看到2019年貧困戶申報的獎補產業類別戶次占前四位的分別是:優質稻占37%,雞占23%,花生大豆占13%,玉米占8%,這四類產業加起來占了總申報戶次的81%。跟2018年相比,2019年申報的豬的產業占比只有4%,占比大幅度下降是因為受非洲豬瘟的影響。
通過對2018年、2019年獎補產業類別占比的分析,發現貧困戶申報獎補的產業主要集中在優質稻、雞、花生大豆、玉米、豬等產業,這些產業都是本地區傳統的種養產業,屬于短平快產業,成本低、投資小、風險小、周期短、見效快。
把產業分為三類分析,第一類是優質稻、雞、玉米、雜糧雜豆和花生大豆產業,這些產業主要是貧困戶自己食用的,規模都比較穩定,并且戶均規模不大。比如雞2018年為61羽,2019年為62羽,再比如雜糧雜豆,兩年都是0.124公頃,見表4。第二類是根莖薯芋類蔬菜和鴨產業,除貧困戶自己食用一小部分,大部分用于出售,相比而言這些產業的戶均規模比第一類產業要大些,但是規模也不大。第三類產業是豬和牛產業,這兩類產業基本上全部用于出售,但受制于成本投入較大,所以規模也不大。綜上,貧困戶發展的產業戶均規模普遍不大。
3.1.1 貧困戶自身的身體素質條件決定了這個群體不愿意擴大生產規模對八步區貧困戶文化水平進行統計,結果顯示絕大多數貧困戶的文化水平比較低:戶主文化水平為文盲或半文盲的占16.38%,小學和初中水平的占79.91%,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只占3.71%。同時,大多數貧困戶思想比較保守,甚至有部分貧困戶產生依賴思想,安于現狀;還有一部分貧困戶勞動能力弱,甚至身體患有不同程序的疾病,導致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差,受土地、資金等因素的限制,不愿意通過擴大規模來改善生活,改變貧困現狀[3]。
3.1.2 政策紅利的消失很可能導致這個群體的部分人群失去發展農業產業的動力從前文可知,八步區2018年獲得獎補項目的貧困戶占比為82%,2019年占比為93%,占比提高了11個百分點,這從側面也說明了獎補項目在很大程度上激勵了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到2020年全國都要消除絕對貧困,共同邁入小康社會。2020年以后還不知道有沒有產業獎補項目,如果沒有獎補項目了,又沒有其它刺激貧困戶自主發展農業產業的政策,那么屆時這個群體的一部分人很可能不會發展農業生產或是縮小生產規模。
貧困戶的思想意識和經濟狀況決定了這個群體不敢貿然從事高附加值的新產業。長久以來的貧困生活使他們謹小慎微,對于自己從事多年的勞動類型存在一定的路徑依賴[3],不敢嘗試新東西,安于現狀,不愿意冒險,不敢貿然發展高附加班的新產業,導致大多數貧困戶在發展產業的時候都選擇自己熟悉的優質稻、雞、豬、花生等傳統產業。雖然這些傳統產業投入低、門檻低、風險低,但是收益也低[4]。

表4 賀州市八步區2018年和2019年獎補項目戶均產業規模情況表
從前文可知,八步區的貧困戶發展的產業主要集中在優質稻、雞、玉米、花生大豆等傳統產業上,并且受制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發展規模普遍不大。同時,貧困戶還要自己食用一部分農產品,剩余的才能出售,變現為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受規模和價格的限制,貧困戶發展的產業轉變成可支配收入有限,對其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條件的改善能力有限。
要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必須智隨志走、志以智強,實施“志智雙扶”,提升貧困戶自我發展的能力,才能激發活力,形成合力,從根本上鏟除滋生貧窮的土壤?!爸局请p扶”中的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貧困戶樹立起擺脫困境的斗志和勇氣,激起創造美好生活的斗志??梢岳秘斦虼寮w經濟對自我發展意愿和自我發展能力強的脫貧戶進行現金獎勵,加強對典型的宣傳。扶智就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幫助和指導貧困戶著力提升脫貧致富的綜合素質。可以通過科技特派員、貧困村產業發展指導員、農技專家人員采取集中授課、示范基地培訓、田間地頭指導等方式,開展特色培訓。
農業產業化可以通過四個途徑促進貧困戶增收:一是農業產業化多個環節可以吸收貧困戶勞動力使貧困戶增收;二是利用農業產業化先進的農業科技為貧困戶增收;三是農業產業化有利于搞活農產品流通使貧困戶增收;四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盡量拉長產業鏈,使貧困戶參與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從而獲得各環節的利潤分配。因此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對促進貧困戶增收非常重要[5]。
農業自身的弱質性和農業產業化外部環境不佳等因素嚴重制約著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建立健全農業產業化激勵機制,能夠為農業產業化提供有力支持,推動其高效穩定地向前發展。政府部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建立健全農業產業化激勵機制:一是建立健全市場支撐。農業產業化的參與主體要通過市場實現自己的利益,土地、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也要通過市場有序流轉和優化組合,因此,政府要建立健全必要的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農產品交易場所和市場信息服務。二是加強金融扶持。通過農業補貼項目,農業科技投入、示范和推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資金支持,加強對農業產業化參與主體特別是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三是建立完善保險服務。通過建立農業保險資金,引進先進的農業保險公司健全完善適合本地的農業保險體系等措施完善保險支撐,以提升農業產業化抵御風險的能力[6]。
政府部門要構建完善貧困戶與農業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有意愿的貧困戶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產業化聯合體等農業經營主體,切實讓貧困戶真正參與扶貧產業發展、分享產業發展收益。
4.3.1 政府要引導建立穩定的利益關系一是政府要引導企業從長遠利益考慮,自覺讓利于農,反哺農業。二是政府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積極推廣“龍頭企業+”、“示范區(園)+”、“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利益聯結模式,通過訂單聯結、股份聯結、勞務聯結、生產托管、租賃聯結等方式,結束貧困戶單打獨斗、一家一戶“各自為戰”的小
生產,轉變到“抱團”對接大市場[7]。三是政府要建設監督約束機制。政府要加強對農業經營主體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的監督與約束,同時也要督促貧困戶遵守協議,及時、公正地處理貧困戶與農業經營主體之間出現的糾紛。
4.3.2 政府要引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扎根本地,其本質是“弱者的聯合”,對外代表社員利益具有營利性,對內不以營利為目的,保本微利,盈余返還。貧困戶與合作社的利益是一致的,雙方的契約關系最為連續和穩定。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貧困戶提高談判地位,確保貧困戶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的組織化形式。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是加強對合作社法人代表、財務人員、社員的培訓,培養一批熟悉農村政策、懂技術、善經營、有責任心的合作組織能人。二是加強對合作社的規范運行的指導和管理,重點指導其優化內部運行機制,增強對貧困戶的扶持和帶動能力。三是加強對合作社的項目資金和金融支持,整合各類建設項目,優先向符合條件的專業合作社傾斜,引導幫助有發展潛力的條件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金融機構對接。四是積極引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延伸產業鏈,興辦農產品加工流通銷售業務或入股加工流通銷售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