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硯峰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南寧530226)
2019年,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7部委聯合印發了《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了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其中7項重點任務之一是“推進農業全程標準化,加快引進轉化國際先進農業標準,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要求在規劃期內力爭新制修訂強制性標準3500項[1],覆蓋我國主要農產品,實現我國食品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的對接。而縱觀國際市場,英國農產品標準既包括英國本國制定的各類標準,也包括直接引用的歐盟或聯合國組織制定的國際農產品標準,其農產品標準國際化程度高、對經濟貢獻大、市場認可度好,對我國農產品標準制定有較好的借鑒作用與啟示。
英國研究表明,英國37.4%左右的生產率增長歸功于標準;每年GDP增長的28.4%可歸功于標準的實施;標準可推動英國出口增長3.2%。標準對經濟的貢獻,也帶動了英國農產品標準的發展[2]。英國農產品標準以市場為導向,常見水果、蔬菜類產品皆有市場標準與之對應,因此獲得較高的社會認可度。英國現有標準37000個,英國標準在線還提供63000種現行或標準草案,其中與農產品秘切相關的標準也很多。另外,還有直接引用歐盟或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農產品標準。如《聯合國歐洲經濟委會員標準FFV-15,黃瓜(2017版)》(UNECE STANDARD FFV-15,concerning the marketing and commercial quality control of CUCUMBERS,2017 EDITION)、《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生菜、卷葉萵苣和闊葉萵苣市場和商業質量控制標準FFV-22,
2017》、《UNECE Standard FFV-37,Watermelons 2017 EDITION》等果蔬類農產品標準。現有與蔬菜有關的標準有520多項;與水果有關的標準有135項;與禽蛋有關的標準17項[3]。英國歷來重視農產品標準的建設工作,認為標準既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無形作用,也對國家的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影響巨大;還認為標準提高了英國的生產力,提高了企業的績效,推動了創新,并很好地支撐英國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
英國農產品標準普及率比較高,有效地減少了農產品的損耗。以農產品終端銷售環節包裝標準為例:90%以上以葉為主的蔬菜、85%以上的塊莖類蔬菜、80%以上以果實為主的蔬菜、90%以上的水果皆有與之對應的包裝標準[4]。即使沒有標準化包裝的果蔬,也大部分進行綁扎類的簡易包裝;即使像蔥、蒜苗、香菜等用量較小的調味類的蔬菜也進行了捆扎類的包裝。英國農產品的包裝標準的高質量,還體現在對包裝物的印刷內容的要求上。以常見的雞蛋為例,每只雞蛋殼都印有獅子形狀標志、等級及最佳食用日期。獅子標志代表英國的獅牌資格認證,是指1998年以來唯一被英國以及歐盟食品安全局認可的蛋類質量認證標志,有超過85%的歐洲雞蛋在進入英國市場時都接受了獅牌的認證標志[5],其標準包括強制性雞場免疫措施、對雞蛋質量的跟蹤性調查等,向消費者表明出售的雞蛋是嚴格按照食品安全的最高標準生產出來的。整盒的雞蛋外包裝,也要求印陳列日期和最佳食用日期;若在超市售賣,還有每家超市的商標與聯系信息、認證標志、保存方式、營養成分、條碼信息等。農產品標準的相關信息也會印于外包裝袋上,以方便消費者的選擇。以一袋在英國ALDI超市購買蘋果為例,標準主體的6個部分皆出現于外包裝袋上,即產品定義為“BRITISH BRAEBURN APPLES”;產品質量規定為“Class 1”;產品尺寸的規定為“Weight/Size:63~68mm”;公差的規定“5mm”,符合標準Class 1,少于10%的規定;產品描述“6 Fruits”;標識的規定為“Grower:A Jackson;Produce of:Herefordshire,UK;Variety:Braeburn”。并且這些標準規定的信息在外包裝上很容易顯示出來,既能使消費者一目了然產品的基本信息,又方便消費者選擇農產品,減少了消費者選擇農產品的翻揀次數,自然也相應地降低了農產品的損耗。雖然英國農產品標準損耗要求控制在2%以下,但是由于嚴格的包裝標準,英國農產品實際損耗低于1%。
雖然農業質量標準工作組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歐洲經委會)出臺的標準提供給歐盟各國政府、生產者、貿易商、進出口商和其他國際組織使用,這些標準涵蓋了大部分的農產品,包括新鮮水果和蔬菜、干制農產品、肉類、切花、雞蛋和蛋制品等,但是各國還可以根據這些標準制定本國的其他農產品的特定標準。英國很重視農產品標準,標準制定的目的很明確,英國農產品標準既包括歐洲經委會出臺的農產品標準,也包括英國出臺的特定農產品標準。標準的目的是確保提供給消費者的新鮮產品有準確的標簽,質量可以被消費者接受,確保不合格的產品不能進入市場。英國農產品市場標準是歐盟市場規則的一部分,適用于整個供應鏈,從最早的包裝、運輸、配送到超市或零售網點。歐盟農產品市場標準適用于英國農產品,其標準涵蓋農產品的供應鏈的所有受監管的農戶或農場、服務商、零售商,皆要對農產品負法律責任。無論是散裝或預包裝的農產品,都要符合相關特定或通用市場標準的要求。根據標準要求,零售商如以不符合歐盟市場規則的方式展示、出售、交付或推銷農產品,要負法律責任。例如,現在英國果蔬農產品的特定標準已從原來的36個減少到10個:10個標準的農產品標準是柑橘類水果、蘋果、獼猴桃、生菜(卷葉和闊葉萵苣類)、桃子和油桃、梨、草莓、甜椒、葡萄和番茄;而杏子、櫻桃、鱷梨、茄子、菊苣、菠菜、西瓜等22個產品不用再符合特定標 準[6]。以《UNECE STANDARD FF-58 LEAFY VEGETABLES 2017 EDITION》(《歐洲經委會標準FFV-58綠葉蔬菜》)為例,標準經過3次更新,標準最早是2010年版,2012年又修訂,然后最新為2017年版。
英國適用的農產品標準明確說明使用對象,其包括進口商、包裝加工商(或種植者)、經銷商、批發商、零售商等。其專門機構英國食品標準局(Food Standards Agency)為農產品標準使用對象提供指導服務。如針對包裝和標識,食品標準局可以提供業務指導,防止錯誤標記或誤導食物描述。對于包裝,它要求必須是:使用不會成為包裝和包裝污染源的材料;存放包裝材料不會受到污染;避免農產品污染的方式包裝和包裝農產品;確保任何容器清潔且沒有損壞;保持包裝或包裝材料清潔[7]。
根據調查英國企業標準使用情況表明,50%的受訪者表示,通過知識的傳播,標準鼓勵了創新;70%的受訪者表示,標準有助于通過提高供應商產品和服務的質量;84%的企業表示,標準提高了聲譽;89%的受訪者表示,標準有助于優化法規,例如健康和安全法規。對英國企業決策者的調查表明,54%的受訪者表示可以通過標準獲取技術信息,84%的受訪者表示使用標準提高了聲譽,70%的受訪者表示標準可以提高產品質量[8]。
標準不但是產品發展的基礎,也是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標準還是科技傳播和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橋梁和媒介,更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供給側和優化升級的重要工具。但是,中國在標準化建設上存在明顯不足,我國標準對經濟的貢獻率較低。調查表明,十年前我國標準對GDP增長的年度貢獻率為0.79%;即使現在,我國標準化對經濟的貢獻率也僅有7.88%,遠遠低于英國的28.4%,約為英國的四分之一,提升空間巨大;也低于德國的27%和法國的23%。據不完全統計,在農產品標準中,英國應用的各類與蔬菜有關的標準約522項;與水果有關的標準135項;與禽蛋有關的標準17項[9]。而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和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冷鏈物流分技術委員會發布的《中國冷鏈物流標準目錄手冊(2019)》顯示,我國果蔬農產品有關的標準不超過190項,其中有水果標準約40項;蔬菜標準約51項;農產品標準總數只有英國的12%左右[10]。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農產品標準數量少,標準建設也比較滯后。
相對于英國80%以上的果蔬類農產品都有標準與之對應的現狀,并進行袋裝化包裝。我國果蔬類農產品袋裝化包裝不足10%,即使少部分農產品有袋裝化包裝,也沒有明確的包裝標準。英國針對果蔬類農產品,尤其是綠葉蔬菜,包裝要求更是嚴格,并有明確的規定。每種產品標準的第五部分之第二項,單獨列出“B Packing”,明確要求:產品必須以適當的方式包裝;包裝材料也必須是清潔的,避免對產品造成任何外部或內部損壞;印刷或標簽必須使用無毒油墨或膠水;包裝上沒有任何異物等要求。反觀中國少部分包裝的果蔬農產品,僅僅起保鮮或保護作用,其包裝上主要印制企業信息和二維碼或條碼等少量信息。以超市銷售為例,中國90%以上果蔬類產品是散裝的,導致消費者翻揀產品次數增多,加之沒有外包裝,更是增加了農產品的損耗,甚至高達30%的損耗率。而英國農產品包裝化普及率高,使農產品損耗或腐敗率很低,甚至低于2%。
英國農產品標準主要是面對市場和商業的,每種農產品只有一個標準。如黃瓜的標準是《UNECE STANDARD FFV-15 CUCUMBERS(2017 EDI?TION)》這個標準是面向黃瓜的全供應鏈的生產商、物流服務商、終端銷售的超市等所有環節都要采用的標準;西瓜的標準是《UNECE STANDARD FFV-37 Watermelons(2017 EDITION)》。而中國農產品標準針對一種產品出臺了很多標準,以黃瓜為例,其相關標準有10多個:與黃瓜直接相關的標準有4個,即《黃瓜貯藏和冷藏運輸,GB/T 18518-2001》《黃瓜流通規范,SB/T 10572-2010》《無公害食品黃瓜,NY 5074-2002》《無公害食品黃瓜生產技術規程,NY/T 5075-2002》;而在其它標準中明確表明適用“黃瓜”的標準還有9個,即《農副產品綠色批發市場,GB/T 19220-2003》《農副產品綠色零售市場,GB/T 19221-2003》《超市銷售生鮮農產品基本要求,GB/T 22502-2008》《新鮮蔬菜貯藏與運輸準則,GB/T 26432-2010》《水果和蔬菜氣調貯藏技術規范,GB/T 23244-2009》《農產品追溯要求果蔬,GB/T 29373-2012》《新鮮水果、蔬菜包裝和冷鏈運輸通用操作規程,GB/T 33129-2016》《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技術規范,GB/T 19575-2004》《鮮食果蔬城市配送中心服務規范,GB/T 35105-2017》。對比可以看出,我國黃瓜的標準只針對黃瓜全供應鏈的其中一個環節,因此造成中國農產品標準交叉比較多,標準執行難度較高,并且在這13個黃瓜相關標準中,最早標準是2001年的,最新標準是2016年,相差了16年;而目前英國農產品果蔬采用的標準90%是2017年版的,其標準的更新速度比中國快很多。
英國農產品不但明確了標準的使用對象,如主要是適用該農產品全供應鏈的所用商家;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市場標準與之一一對應。英國的農產品標準分為兩種,一種特定的市場標準(SMS),適用于桃、梨、草莓、甜椒、葡萄等10種新鮮農產品;另一種是一般市場標準(GMS),適用于大多數其他新鮮水果、蔬菜、堅果和草藥等農產品。而我國的農產品標準中并沒有明確標準的使用對象,僅僅是說明標準的“范圍”,以《大蒜等級規格,NY/T 1791-2009》為例,在標準主體的第一部分,范圍是“本標準規定了大蒜的術語和定義、要求、抽樣、包裝等”適用于“干燥大蒜的分等分級”,而不是明確標準的服務對象;《茄果類蔬菜貯藏保鮮技術規程,NY/T 1203-2006》,亦是如此。另外,相對于英國89%的企業認為標準對企業有好處,70%的企業認為標準有助于提高產品質量。我國農產品標準發展仍處于試點階段,以冷鏈農產品為例,如2017年公布285家農產品冷鏈流通標準化試點企業名單,標準市場認可度比較低。
通過對比中英農產品標準的數量和質量可以看出,雖然我國是農產品生產大國,但是農產品標準覆蓋范圍小,標準的應用范圍也比較小。因此,要借鑒英國經驗,加快農產品標準發展步伐;圍繞提升農產品層次、增加農產品覆蓋面,高起點建立健全農產品標準化體系;積極開展農產品標準化試點示范,促進標準化與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同步;分門別類出臺具體的國家和地方政府農產品標準制定的資金扶持政策,加快農產品標準的制定速度;還可以農產品主產區為優先考慮因素,合理加快布局農產品標準;加快我國農產品標準化發展,從而為提高我國農產品發展質量服務。
我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標準化事業發展“十二”規劃》中就明確要求,加快標準修制步伐,國家標準標齡由原來10.2年縮減至5年;修制訂周期縮短至3年[11]。要加快農產品標準的更新速度,就要切實實行強制性國家標準和推薦標準相結合的標準化發展戰略,支持行業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聯合,充分利用自主創新技術制定標準;還要支持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科研機構、企業高等學校組成聯盟,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共同研制農產品標準。從而加快農產品標準的更新和制定速度,優化農產品標準審批流程,明確標準審查時各個環節的時限要求,有效銜接農產品標準的技術審查、審批發布和出版各項工作,提高標準審查審批效率。并逐步實現一種農產品只有一個標準的“一品一標”的目標,面向市場消費環節為主的農產品標準。
農產品標準的服務對象既可以是農產品的生產者,也可以是終端消費者,還可以是流通環節中的各個中間商,如農產品配送企業、商超企業等。只有逐漸完善農產品標準的統一管理與分工負責相結合的標準經管理體系, 科學界定不同主體在標準化工作中的職責,才能更好地增強標準化發展質量和活力。因此,在新出臺標準中要明確界定農產品標準的服務對象和應用范圍,從而使農產品標準執行更加清晰、明白,提高農產品全供應鏈各個主體對農產品標準的認可度,提高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