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先
(睢寧縣中醫院普外科,江蘇 徐州)
對于膽結石患者而言,疾病癥狀主要集中于腹部持續疼痛癥狀以及右肩部疼痛癥狀[1-2]。對于人體膽道系統而言,如果表現出膽結石堵塞現象,則對其功能發揮會產生對應影響,進而使得系列癌變疾病最終出現。臨床針對膽結石患者在進行治療期間,通常需要較長時間,如果病情繼續發展惡化,則會導致系列并發癥逐漸出現,從而使得臨床治療難度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增加[1-2]。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6例膽結石患者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6例膽結石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通過奇偶數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33例)和實驗組(n=3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開腹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實驗組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本次研究中,對照組(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9歲~69歲,平均(42.39±2.59)歲;實驗組(33例):男25例,女8例;年齡分布范圍為31歲~71歲,平均(42.43±2.62)歲;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未表現出開腹膽囊切除術以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禁忌癥的現象;②經過臨床癥狀觀察以及系列檢查,系列膽結石疾病獲得確診;③知情同意書簽署;④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對于自身意愿無法清楚表達;②中途退出;觀察對比兩組膽結石患者的性別、年齡,結果均無明顯差異(P>0.05)。
對照組:對照組所有患者采用常規的開腹膽囊切除術進行治療,術中選擇連續硬膜外麻醉或者是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術中,醫護人員應當輔助患者保持平臥,在患者右上腹區域做切口,在患者右肋緣下作長度為5cm左右的斜切口,而后逐層切開,待完成后主刀醫師在患者的膽囊三角區部位對患者的膽囊動脈以及膽囊管進行結扎,而后再實行膽囊切除。完畢后醫護人員觀察患者膽囊床中的膽囊是否已經完全脫離,如若完全脫離就可以進行縫合,同時密切觀察患者實際情況再決定是否進行引流。
實驗組:實驗組患者則是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方案展開疾病治療,對于患者平臥位的采取進行輔助完成,身體稍微傾斜到左邊,頭部稍微高于足部。醫護人員在患者臍下1cm處做一個觀察孔,主操作孔應當在劍突下1cm處,分別選擇一個輔助操作孔在患者的右鎖骨中線與右肋骨1cm交匯處。建立常規的人工氣腹,保持腹腔內壓力Wie12-14mmHg,對手術應當的器具以及腹腔鏡植入到操作孔當中,醫護人員需要用鈦夾夾閉膽囊動脈后再切斷進行結扎,再用膽囊管引出膽總管后使用鈦夾夾閉膽囊管遠端,防止膽囊中結石到達膽總管中,從而增大手術難度。當主刀醫師已經切除膽囊后將氣腹關閉,依次取出手術器械,結合患者病情決定是否引流。
觀察對比兩組膽結石患者的手術總有效率、術后下床時長、失血量、術后疼痛程度、排氣時長;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
治愈:患者體征、指標、癥狀均轉為正常,結石清除徹底;有效:患者體征、指標、癥狀均獲得改善,對結石清除率統計,結果≥50%;無效:患者體征、指標、癥狀均無改善,對結石清除率統計,結果<50%。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展開兩組膽結石患者手術結果數據分析,計數資料(手術總有效率)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術后下床時長等)以表示,行t檢驗,結果P<0.05證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膽結石患者手術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膽結石患者手術總有效率臨床對比[n(%)]
實驗組膽結石患者術后下床時長、排氣時長均比對照組短,失血量比對照組少,術后疼痛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實驗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低于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2 兩組膽結石患者術后下床時長等臨床對比(±s)

表2 兩組膽結石患者術后下床時長等臨床對比(±s)
組別 術后下床時長(h) 失血量(mL) 術后疼痛程度(分) 排氣時長(h)實驗組(n=33) 10.03±0.15 41.35±7.22 3.46±1.02 8.52±1.25對照組(n=33) 25.39±5.19 69.90±10.39 5.49±1.49 29.49±4.69 t 16.9941 12.9626 6.4581 24.8187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表3 兩組患者術并發癥情況對比 [n(%)]
膽結石作為常患疾病之一,疾病類型主要集中于膽囊結石以及肝膽管結石等方面,其會對患者的肝功能產生嚴重損傷,并且系列并發癥發生率尤為顯著[5-6]。治療期間,開腹手術的實施,其可以完全暴露患者的結石情況,并且能夠做到輕松取石,但是卻會對患者造成較大手術傷害[7];而腹腔鏡手術的有效實施,呈現出更高更清晰的手術視野,可以將手術針對內臟產生的影響顯著降低,不會對患者的膽道以及十二指腸造成損傷[8-9]。
觀察本次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膽結石患者手術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膽結石患者術后下床時長、排氣時長均比對照組短,失血量比對照組少,術后疼痛程度評分也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概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方案應用可行性。
綜上所述,膽結石患者臨床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后,利于手術總有效率的提升,術后下床時長的縮短,失血量的減少,術后疼痛程度的緩解,排氣時長的縮短,并發癥發生率低,最終促進膽結石患者的疾病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