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西山煤電集團職工總醫院,山西 太原)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社會壓力的增大使得不寐患者日漸增多。不寐為中醫病名,相當于西醫的失眠癥,以入睡困難或睡眠持續困難不能滿足人體需求并影響白天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疾病[1]。它是多種軀體、精神和心理疾病所具有的常見臨床表現。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約10-30%的人深受失眠的影響[2],根據不同的評論標準,失眠癥狀或者失眠障礙的現患率在4-50%之間[3]。我國有睡眠障礙的人比例達10%,而45.4%的人有過持續1個月的失眠經歷[4]。另外據調查顯示,失眠大軍中女性失眠患者所占比例明顯高于男性[3],每個女性在其一生中的某個時候都會經歷一定程度的失眠。祖國傳統醫學認為不寐因氣血、陰陽的偏差或失衡,陰陽失交而致。女子屬陰體寒,飲食不慎、體虛感邪均可致寒凝血瘀,血不養心,神不守舍,故易成寒凝血瘀型失眠。
我們通過辨證對寒凝血瘀型患者進行中醫治療,收到了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中醫科門診符合條件患者40例。年齡18~55歲,平均(40.55±9.02)歲;病程2月~36月,平均(19.93 ±8.44)月。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失眠的臨床試驗指導原則》的標準。失眠標準:入睡困難,睡而易醒,睡而不穩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過早;白天困倦乏力;病史累計超過1月。中醫辨證標準:寒凝血瘀型不寐:以早醒,或入睡困難,或易醒,或眠淺為主癥;并見焦慮、煩躁,面色晦暗,平素自覺寒熱不調,汗出異常(時少汗無汗,時自汗,甚或汗出淋漓),手心無論寒熱多干燥不潤,口唇干燥,舌質暗淡,月經不調,血色暗有血塊。
18~60歲的女性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合并有心腦血管、肺、肝、腎和內分泌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因軀體疾病、精神分裂、嚴重抑郁引起的繼發性失眠者。
給予中藥顆粒劑溫經湯加減:吳茱萸12g,當歸6g,川芎6g,赤芍6g,黨參9g,桂枝12g,阿膠6g(烊服),牡丹皮9g,生姜9g,甘草6g,法半夏9g,麥門冬15g。每日1劑,早晚兩次沖服。療程4周。
治療前后中醫癥候評分表及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以PSQI減分率為主要療效指標:PSQI總分減分率達76%~100%為痊愈,減分率5l%~75%為顯效,減分率25%~50%為有效;減分率<25%為無效。
用SPSS 22.0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分析,等級資料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后臨床療效比較,痊愈21例(52.5%),顯效14例(35%),有效3例(7.5%),無效2例,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臨床療效比較
根據中醫癥候評分表,治療前后癥候積分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根據PSQI積分表,治療前后PSQI積分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及PSQI積分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及PSQI積分比較(±s)
注:患者中醫癥候積分治療前后比較,△P<0.05;患者PSQI積分治療前后比較,▲P<0.05。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中醫癥候積分 40 15.36±2.93 4.05±1.85△PSQI積分 40 16.75±3.54 7.63±2.11▲
2019世界睡眠日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醫師協會李松林秘書長強調,擁有睡眠健康才能擁有身心健康,充足而高質量的睡眠是免疫調節、記憶整合、內分泌調控、兒童成長發育等重要生理過程所必須的。睡眠質量直接影響身體質量,研究調查表明,平均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受睡眠問題困擾[5]。中醫認為,失眠即“不寐”,亦稱“不得眠”、“不得臥”、“目不瞑”等,是因為外感或內傷等病因,致使心、肝、膽、脾、胃、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心神不安,以致經常不得入寐的一種病癥?!饵S帝內經》認為,陰陽失調、五臟失和、精氣虧虛為其主要病因病機。女性生理特點以陰(血)為主,沖、任二脈至關重要,而睡眠亦是陰氣所主,陰分功能失調,尤其有逆上之氣時,陽不入陰,陰不斂陽,陰陽失交即可表現為睡眠障礙。結合現代女性因生活飲食習慣及高度精神壓力而多見寒凝血瘀的體質及病理特點,對于寒凝血瘀型患者臨床治療上我們選用張仲景《金匱要略》之溫經湯來溫養血脈,通經行瘀。溫經湯原方用來治療沖任虛寒兼有瘀血所致月經不調諸證?!夺t宗金鑒》曰:“內經云血氣虛者喜溫而惡寒,寒則凝滯不流,溫則消而去之。此湯名溫經,以瘀血得溫即行也,方內皆補氣養血之藥,未嘗以逐瘀為事,而瘀血自去者,此養正邪自消之法也?!焙笫烙靡灾委煼秶鼜V,《千金翼方》謂本方“治崩中下血、出血一斛,服之即斷,或月水來過多,或至期不來,服之亦佳?!标愋迗@《女科要旨》對本方更是稱譽不已:“金匱溫經湯一方,無論陰陽、虛實、閉塞、崩漏、老少,善用之,無不應手取效?!薄吨袊t學大辭典》謂:“本方經少能通,經多能止,子宮虛寒者能孕,后世調經種子諸方,皆莫能脫此范圍也。”中醫治病著眼于“證”,所謂“證同治亦同,證異治亦異”,故對于寒凝血瘀型不寐我們亦予溫經湯治之。方中桂枝溫經通脈,溫陽化氣,吳茱萸散寒止痛,疏肝降逆,二藥相須為君共奏溫經散寒,通利血脈之功;當歸補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氣,赤芍清熱涼血,活血祛瘀,丹皮活血散瘀,兼清血分虛熱,四藥入肝經調沖任為臣;阿膠養血滋陰,麥冬養陰清心,可制萸、桂、姜之溫燥又有增水行舟之意,黨參、甘草調中和胃,氣旺血充以資生化之源,氣血足而后瘀行,半夏、生姜辛開散結以助行瘀,以上共佐以調和陰陽氣血。全方用藥溫、補、潤、通巧妙搭配,達溫陽通經,養血散寒祛瘀、調和陰陽氣血助眠之效。
綜上所述,溫經湯對于改善寒凝血瘀型不寐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但本次研究所納入患者人數偏少,未來仍需更多大數據的臨床研究提供更確切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