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欽海,李潔云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東 廣州)
低磷性骨軟化癥是低磷血癥和活性維生素D生成不足造成的以骨骼礦化不良、骨軟化或佝僂病為主要特征的疾病[1]。相關臨床病例較少,早期極易誤診。現對1例低磷性骨軟化癥患者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情況進行匯報,為臨床診療提供學習參考。
患者,男性,55歲,2017年因“全身骨痛16年,加重伴行走困難5月”入住我院,患者16年前起無明顯誘因出現活動后全身多處骨痛不適,后逐漸延伸至雙側大腿、臀部、腰背部、頸肩部,并出現轉頸和彎腰困難等癥狀,胸背部脊柱后凸畸形,14年前于外院診斷為強制性脊柱炎,中藥湯劑治療近10年,自覺疼痛有所減輕。3年前因脊柱后畸形行“矯形術”后病情加重,入院治療,檢查HLA-B27陰性,ALP顯著升高,血鈣正常,血磷明顯下降,維生素D下降,PTH輕度升高,X線提示胸腰椎S形側彎,胸要短后突畸形,胸遙段多發椎體壓縮,雙側股骨頭及骶髂關節改變,骨密度提示骨質疏松,診斷為“成人骨軟化癥”,予以碳酸鈣D3、骨化三醇、骨松寶膠囊等治療半年余,因無好轉自行停藥。后病情加重至全身無力,站立、行走困難,入住我院。
發育正常,營養中等。被動體位。胸廓變形,胸骨及肋骨多處壓痛,脊柱向右側彎并后凸畸形,雙上肢上臂、雙下肢膝關節以上活動受限,雙前臂及雙手、雙膝關節以下活動可,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用藥史:無服用激素、抗乙肝病毒藥物、抗腫瘤藥物、抗癲癇藥物、芳香化酶抑制劑等藥物。
血常規、急診生化、急診心功、肌鈣蛋白、急診肝功、甲功、大便常規未見異常。
生化A:血清鉀4.79mmol/L,血清鈉141.7mmol/L,血清氯106.8mmol/L,血清鈣2.28mmol/L,血清磷0.45mmol/L↓,堿性磷脂酶346U/L↑,其余項無明顯異常。
肌紅蛋白21.0μg/L↓。消化腫瘤系列:癌胚抗原7.5ng/mL↑,余項無異常。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4.230ng/mL↑,游離前列腺特異性康源0.690ng/mL。
其它檢查:風濕四項、免疫八項、抗ENA抗體10項均正常。
甲狀腺彩超:甲狀腺左側葉內多發性混合性占位病變,最大24.4×11.5mm,性質待查,TIRADS分類3類。甲狀腺右側葉回聲欠均,內未見明顯占位病變。雙側頸前區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升像。

表1 24h尿電解質水平

表2 骨代謝相關指標

表3 腎臟相關檢查
甲狀旁腺彩超:雙側甲狀腺旁區未見明顯占位病變。
雙手+骨盆X線:所見雙手各組成骨、全脊柱、肋骨及骨盆各組成骨普遍性骨量降低,骨盆三葉變形及右側髂骨losser帶形成,左上第2掌骨及多發肋骨陳舊性骨折,下胸椎多發性椎體壓縮性骨折,考慮骨軟化癥改變可能性大。雙側股骨頭變扁,左側股骨頸可疑應力性骨折。雙手、腰椎及骨盆退行性變。雙側骶髂關節及左側髖關節間隙變窄,考慮骨量降低,顯示不清所致。
胸片:肋骨彌漫骨質疏松并多發肋骨骨折。胸椎向右側畸形。
骨密度:腰1-4、左髖部、左股骨頸、右髖部、右股骨T值分別為-2.8、-2.2、-1.7、-2.2和-2.4,考慮骨質疏松改變。
PET-CT和奧曲肽掃描:因個人原因未進行。
患者有骨痛、行走困難、骨畸形癥狀,血鈣正常、低血磷,堿性磷脂酶升高,25羥維生素D降低、尿磷排出,結合X光可見假骨折線,符合低磷性骨軟化癥診斷[2,3]。
予 以 鈣 爾 奇D600(600mg,qd),羅 蓋 全(0.5ug,qd),中性磷溶液(磷酸氫二鈉193.7g,磷酸二氫鈉26.8g溶于水到1000mL。10mL,tid)。叮囑長期服藥。
患者已遵醫囑服藥三年余,骨痛等癥狀明顯好轉,現可自主活動,定期復查未見血磷、鈣等異常。
低磷性骨軟化癥是一種少見的骨代謝基本,臨床病例少,常表現為骨痛、肌無力、行走困難等癥狀。常被誤診為強直性脊柱炎、風濕關節炎等疾病,臨床診療上因完善風濕四項、免疫八項進行排除外,還需堿性磷酸酶檢查,有文獻支持,骨軟化癥患者常伴有血清堿性磷酸酶的升高[2]。
低磷性骨軟化癥主要分為遺傳性和獲得性。遺傳性低血磷骨軟化癥這要包括常染色體顯性低磷性佝僂癥、X連鎖顯性低磷性佝僂病等。獲得性主要有:(1)藥物性(抗乙肝病毒藥物、抗腫瘤藥物等),常見于阿德福韋酯長期用藥患者(多發于治療三年后)[4];(2)腎小管酸中毒和范可尼綜合征:因腎小管再吸收障礙導致電解質紊亂,引起的低磷致骨骼礦化不良;(3)腫瘤性低磷骨軟化癥:約40%低磷骨軟化癥與腫瘤相關,通常為間葉組織腫瘤,可通過奧曲肽標記的PTE-CT尋找腫瘤原發灶,一般通過手術切除腫瘤后,生化指標可恢復正常[5-7]。
低磷性骨軟化癥臨床治療方案主要為:補充活性維生素D、鈣劑和磷酸鹽,其中良好的血磷水平有利于骨骼的鈣化,中性磷溶液以無機磷形式被機體快速吸收,服藥1.5h后血磷可達峰值,常伴有胃腸不良反應,對不能適應者,可給予腸胃營養藥物果糖二磷酸鈉或甘油磷酸鈉作為補磷劑[8]。
低磷性骨軟化癥患者需長期服藥,服藥期間應定期監測堿性磷酸酶、甲狀旁腺素、腎功能水平等變化,預防中性磷溶液引起的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