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雯,李鳳嬌,劉玉華
(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護理臨床決策(clinicaldecisionmakinginnursing),是指在護理臨床實踐過程中護士做出的專業決策[1]。護士面對病人,會遇到各種不確定性的病情,這就要求護士必須是一名稱職的護理決策者,能夠通過收集患者的信息,形成正確的判斷并給出有效的決策,從而解決患者現存或者潛在的問題[2]。護士的臨床護理決策能力是影響護理質量的重要因素,是護理專業實踐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3],護士的臨床決策能力可以通過學習過程得到培養、發展和提高,護理教育可以增強和激發護士成為有效的臨床決策者的潛力。美國護理高等教育學會(AACN)于1999年指出發展護理專業大學生的臨床決策能力是今后護理教育要優先考慮的問題[4],因此,通過對高職實習護生護理臨床決策能力現狀的調查和影響因素的分析,來為高職護理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和幫助。
1.1 研究對象
樣本量按照調查項目最大條目的5~10倍確定。本研究中“護理臨床決策測評量表”的條目最多,為40條,所以樣本量范圍為200~400例。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我院2017級護理大專實習班的22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在二級甲等及以上醫院參加臨床實習超過6個月的護生,知情同意且自愿參加。
1.2 調查工具
1.2.1 護生的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自行設計調查表,主要包括性別、年齡、家庭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學習環境、學習風氣、課后復習時間、家庭氛圍、家庭結構、是否喜歡護理專業、是否對護理實踐課感興趣等內容。
1.2.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Schwarzer,GSES)
該量表由Schwarzer等人編制[5],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6](2001)翻譯修訂,對其信效度進行分析。結果發現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其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A=0.87,重測信度r=0.83(P<0.001)。該量表共10個項目,涉及個體遇到挫折和困難時的自信心。采用李克特4點量表形式,各項目均為1~4評分。對每個項目,被調查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完全不正確”、“有點正確”、“多數正確”或“完全正確”。評分時,“完全不正確”記1分,“有點正確”記2分,“多數正確”記3分,“完全正確”記4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強。
1.2.3 護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調查表
采用中國醫科大學張喜琰[7]編制的護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工具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調查。該量表由4項一級結構要素組成,共包括30個條目:學習動機8個條目、自我管理能力11個條目、學習合作能力5個條目、信息素質6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制,即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其中正向陳述分別賦值5分、4分、3分、2分、1分,反向陳述反向計分,總分30~150分。量表分半信度為0.7883,Cronbach's α系數為0.8223,在國內關于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中被廣泛應用[8-10]。
1.2.4 護理臨床決策測評量表(CDMNS)
采用Jenkins于1985年編制的護理臨床決策量表(ClinicalDecision MakinginNursingScale,CDMNS)。郭 秀妍[11]于2011年將其翻譯為中文版,用于測量護士臨床決策意識,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5,內容效度系數為0.90。該量表包含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確定解決問題的目標、反復評價實施的效果、再次搜索相關信息4個維度,共40個條目,其中22個為正向條目,18個為反向條目。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將“從不、很少、有時、經常、總是”分別賦值,正向條目按照“1~5分”賦值,反向條目按照“5~1分”賦值,總分40~200分,得分越高,表明學生或護士的護理臨床決策能力越高。將得分分為3個層次,40.00~93.33分為臨床決策能力較低,93.34~146.67分為臨床決策能力中等,146.68~200.00分為臨床決策能力較強[12]。
1.3 調查方法
調查前,研究人員對調查班級的班長進行研究方法和條目解釋的統一培訓。以集體調查的方式發放問卷并給予統一指導語。調查人員當場收回所有調查問卷,并對回收的問卷進行逐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本次研究共發放220份調查問卷,回收問卷200份,回收率為91%。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涉及到的計量資料,以進行表示,統計方法為pearson相關分析。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本次調查的高職實習護生的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為(26.06±6.29)。
2.2 本次調查的高職實習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平均分為(111.32±14.92),各維度具體得分見表1。

表1 高職實習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分情況(n=200)
2.3 本次調查的高職實習護生的護理臨床決策能力總分平均分為(132.09±12.65)。
2.4 本次調查的高職實習護生的自我效能感與護理臨床決策能力相關性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9),pearson相關系數為r=0.375,見表2。

表2 高職實習護生自我效能感和護理臨床決策能力相關因素分析
2.5 本次調查的高職實習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護理臨床決策能力相關性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pearson相關系數為r=0.545,見表3。

表3 高職實習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護理臨床決策能力相關因素分析
3.1 護理臨床決策能力狀況
我院實習護生的護理臨床決策能力評價得分為(132.09±12.65)分,此結果與近年來國內相關研究結果相近[13],說明我校實習護生具備一定的護理臨床決策能力,但總體看來,實習護生的護理臨床決策能力還沒有達到較高的水平。
3.2 自我效能感與護理臨床決策能力
自我效能感被定義為個體對自身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14]。自我效能感高的護生,能在護理工作中表現的更積極,更主動,更覺得自己能夠勝任相關的護理工作,更愿意主動尋求有利于職業能力提高的方法,而不是消極對待。本次調查中,我校200名實習護生的自我效能感評價得分為(26.06±6.29)分,為中等水平,這代表我校實習護生對自己面對的臨床工作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夠正確的對自己進行定位,既沒有盲目自信,也沒有太過于低估自己,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在面對患者多變病情和護理工作復雜性時,有一定的準確的護理臨床決策能力。
3.3 自主學習能力與護理臨床決策能力
本次研究中發現,我校高職實習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平均得分為(111.32±14.92)分。自主學習能力總分及4個維度得分與護理臨床決策能力顯著正相關(P<0.05),特別是學習動機和信息素質兩個因素,與護理臨床決策能力相關系數達到0.45和0.57。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實習護生來說尤為重要。離開校園后沒有老師的指導和督促,是否能夠在寶貴的實習期學到更多的臨床實踐知識和技能,更多都取決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習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越強,實習期間的收獲就會越多,就可以更好的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中,也可以通過臨床實習來豐富和鞏固自己的理論知識,才能夠提高護生在臨床工作中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
3.4 對護理教學改革的啟發
本次研究發現護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主學習能力對護生的護理臨床決策能力影響都很大,所以我們一定要注重入學教育,因為只有護生對自己專業充滿熱愛,他們才會積極投入到本專業的學習中,才能更愿意去學習專業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這樣才能逐步建立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更多的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教學、翻轉課堂、工作坊等教學方法和模式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去提高高職護生的護理臨床決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