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杰,周小蘭,張毓媛,李昱瑤,李蕊,張琪,劉華
(西安醫學院護理學院,陜西 西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呼吸系統中的常見病,是一種氣道阻塞、氣流持續受限的慢性炎癥性疾病[1]。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環境污染加重,慢阻肺的患者逐年增多[2],研究表明4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達9.9%[3],然而調查顯示人們對慢阻肺疾病的認識不足,以至于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自我管理能力差,從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對家庭經濟造成極大負擔,同時對社會醫療資源,勞動力等造成很大壓力[4],因此做好慢阻肺患者的健康教育尤為重要。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是1982年美國護理學家Cox提出,是連接護理評估、護理干預和效果的護理實踐模式,已在國內外廣泛的應用于慢性病的護理中[5]。本研究旨在通過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對社區穩定期慢阻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采用方便抽樣選取西安市的6個社區,在其中3個社區隨機選取30例穩定期慢阻肺患者作為對照組,另3個社區隨機選取30例穩定期慢阻肺患者作為觀察組。納入標準:①根據診斷標準,明確診斷的穩定期慢阻肺患者;②在西安市社區內至少居住1年以上;③患者知情同意,愿意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者;②合并其他慢性病者;③語言溝通交流障礙者。
首先對兩組患者進行集體健康教育4次。講解的內容主要包括生活指導、運動指導、疾病預防知識及呼吸功能鍛煉。指導患者生活有規律,在情緒穩定和心態放松的前提下科學地安排工作和休息,在社區開展戒煙倡議活動,宣講吸煙對人體的危害,爭取早戒煙,戒掉煙;指導患者多參加戶外的活動,選擇步行、腳踏車、八段錦等活動方式,增加全身肌肉運動量從而提升呼吸肌功能;注意避免受涼,建議患者堅持每天使用冷水洗臉,加強身體的耐寒訓練;教會患者呼吸功能鍛煉的方法,需要堅持每天做2~3次,每次5~10分鐘,同時發放健康手冊《慢阻肺護理小常識》。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Cox健康行為的互動模式,具體措施如下:
①確定患者特征。與患者進行一對一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颊咛卣靼ɑ颊邔β璺渭膊≌J知程度、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應對技巧等,通過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確定上述特征。②互動方面:微信互動,建議微信病友群,每周通過微信推送慢阻肺疾病的相關知識,指導患者繼續加強學習,患者需要每天記錄自我管理日記,每周拍照反饋日記內容,及時評估并給出建議,同時病友之間可以通過微信互相討論、監督并激勵對方;電話互動,每周與患者進行電話溝通20分鐘,解決患者目前存在的問題,督促患者堅持康復功能訓練;現場互動,每兩周進行一次集體的現場互動,首先進行現場的經驗交流,然后進行集體的呼吸功能訓練,放著輕緩的音樂,做10分鐘縮唇式呼吸和腹式呼吸。③結局觀察。結局主要指患者存在主要問題是否已得到解決,評估影響該問題解決效果的主要因素,酌情調整個體化管理方案。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病程等。②慢阻肺患者自我評估測試問卷(CAT):此問卷是由圣喬治呼吸問卷設計者Jones等2009年研發,問卷包含8個問題,涉及癥狀、活動能力及心理等方面內容。每個問題評分范圍為0~5分,問卷總分為40分,得分越低,說明生活質量越高,反之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低。中文版CAT問卷為中國慢阻肺患者健康狀態的評估提供了一個合理可靠且標準化的評估方法,該問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6]。
使用SPSS 17.0軟件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觀察組男24例,女6例,年齡60~79歲,平均(65.41±4.72)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6例,高中及中專9例,初中及以下5例,病程8~20年,平均病程(10.10±3.32)年。對照組男23例,女7例,年齡61~77歲,平均(64.93±4.25)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5例,高中及中專6例,初中及以下9例,病程9~22年,平均病程(11.43±3.11)年。兩組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低于干預前,有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3個月后對照組與觀察組生活質量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干預前后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s,分)

表1 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s,分)
干預前 干預3個月末 t1 P1觀察組 30 27.63±4.01 20.52±2.75 3.39 <0.01對照組 30 26.98±4.51 25.89±3.21 1.62 0.15 t2 0.87 -3.15 P2 0.43 <0.01
由于慢阻肺不能徹底治愈,因此治療的目的不僅是控制病情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改善其生活質量。近年來社區健康教育服務也漸漸落實到家家戶戶,“未病防病,已病防變”的預防為主的思想體系已深入社區[7]。研究表明通過對慢阻肺患者進行長期有效的管理和干預,能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質量[8-9]。本研究通過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的健康教育對社區慢阻肺患者進行指導,提供針對其病情恢復的個性化健康教育,在改善生活質量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達到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首先對兩組患者進行集體的健康教育,然而對照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沒有統計學差異(P>0.05),可能與傳統的健康教育無法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干預前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得分比較有顯著性統計學差異(P<0.01),通過互動模式的健康教育可以讓患者掌握更多的疾病相關知識,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避免病情的反復發作。Bandura認為[10],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對個體行為能力的信念影響很大,是可以引導個體把自身知識轉變為行為的重要動力。因此通過Cox健康行為互動模式對慢阻肺患者進行干預,讓患者主動接受和認可這種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的發展,因而提高其生活質量。慢阻肺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導患者科學合理的安排工作和休息,適當進行室外活動,有利于保持愉悅的心態,提高機體免疫力,同時通過適量的運動有助于改善夜間的睡眠質量,其次增加肌肉活動和增強呼吸功能,從而減輕乏力感。進行呼吸功能訓練,不僅改善通氣功能,能有效調節人體的五臟六腑,增進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