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黃桃,徐欽*
(1.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慶;2.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重慶)
臨床工程師是將工程和管理技能應用到醫療技術領域,支持、促進疾病診斷和治療的專業技術人員。隨著科學技術及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大量先進的技術密集型醫學裝備投入臨床應用,這不僅促進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而且對現代醫學裝備應用、管理及技術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1-4]。然而,重慶市臨床工程學科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仍未建立系統的學科體系,存在臨床工程師人才隊伍規模較小、專業能力不強、從業資質認證及考評機制缺乏等問題,導致部分單位的臨床工程師隊伍已難以滿足其崗位勝任力要求。本研究通過調查分析重慶市112名臨床工程師從業及繼續教育現狀,為制定重慶市臨床工程師的準入制度、規范化培訓及繼續教育方案提供證據支持和建議。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調查112名來自重慶市各醫院、醫療器械廠家及經銷商從事臨床工程師職業的技術人員。其中,84名(占75%)來源于重慶市23個醫院,18名(占16.07%)源自負責重慶區域的4個醫療器械廠家,10名(占8.93%)源自負責重慶區域的3個醫療器械經銷商。
通過文獻分析法,利用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維普網、PubMed等數據庫及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搜集、分析臨床工程師從業及繼續教育相關資料[5-8]。通過專家咨詢法,咨詢臨床工程學領域專家對臨床工程師的繼續教育經驗和準入制度觀點。同時,借鑒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9-11]和護土規范化培訓的成功經驗[12-13]。將上述資料與臨床工程師崗位勝任力實際需求有機整合,形成問卷調查內容項目。然后,利于騰訊問卷星軟件建立《重慶市臨床工程師從業及繼續教育現狀調查表》,通過微信、郵件方式發放至各調查對象。
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1)臨床工程師基本信息:工作單位性質、性別、年齡、工作年限、最高學歷/學位及專業。(2)從業現狀:職稱、工作職位/職務、工作崗位內容、崗位勝任力及崗位滿意度自評。其中,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包括:本崗位基本工作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及綜合管理能力四方面。(3)繼續教育現狀:繼續教育形式、內容、影響因素、經費來源及效果自評。本調查問卷的Cronbach'sα為0.739,說明問卷具有較好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利用Microsoft Office2010軟件的Excel和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表1 臨床工程師的職稱與工作職位/職務的交叉分析(名)

表2 臨床工程師的繼續教育現狀
112名 對 象 中,男106名(占94.64%),女6名(占5.36%)。最高學歷/學位:博士2名(占1.79%),碩士16名(占14.29%),本 科62名(占55.36%),專 科 及 以 下32名(占28.57%)。專業以電子機械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為主,分別占46.43%、25%(見圖1)。年齡主要分布在26~40歲,其中26~30歲占21.43%,31~40歲占57.14%(見圖2)。工作年限多數在3~15年,其中3~5年、6~10年、11~15年分別占23.21%、32.14%和19.64%(見圖3)。

圖1 臨床工程師專業分布

圖2 臨床工程師年齡分布

圖4 臨床工程師的工作崗位內容分布
112名調查的從業人員中,臨床工程師的職稱與工作職位/職務的交叉分析結果見(表1)。職稱以中級、初級及無職稱為主,而高級職稱僅6名,有4名(占66.66%)為處長/科長;科長/小組長以中級職稱為主。臨床工程師的工作崗位內容包括220項(見圖4),其中以設備維修保養、設備臨床應用為主,分別占43.64%、15.45%。崗位勝任力自評:完全勝任52名(占46.43%),基本勝任58名(占51.79%),不能勝任2名(占1.79%)。工作崗位滿意度自評:很滿意30名(占26.79%),滿意54名(占48.21%),一般26名(占23.21%),不滿意2名(占1.79%)。
繼續教育形式、內容、影響因素及經費來源見(表2)。330項繼續教育形式以學術會議/講座、面授培訓班為主,分別占24.85%、24.24%。366項繼續教育內容以設備維修保養、設備臨床應用為主,分別占27.32%、25.68%。188項繼續教育的影響因素中,以科室人力資源不足、時間精力有限為主因,分別占30.85%、21.28%。162項繼續教育經費主要來源于單位、個人,分別占53.09%、32.10%。此外,112名繼續教育效果自評,很滿意20名(占17.86%),滿意35名(占31.25%),一般47名(占41.96%),不滿意10名(占8.93%)。
重慶地區臨床工程起步較晚,在近年國家等級醫院評審的促進下,臨床工程才在重慶地區各醫院逐漸配置,并明確其學科地位和專業屬性。部分二級醫院的臨床工程基本是零起步,從無到有,大量從事臨床工程師工作的人員基本沒有經過專業的院校教育和相關崗位的入職教育。在本研究112名調查對象中,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僅占25%,而46.63%為電子、機械學專業,這部分人員需加強醫療器械的醫學背景知識培訓。此外,有部分計算機、經濟學等專業人員承擔了臨床工程相關工作。年齡主要分布在26~40歲,工作年限多數在3~15年。雖然擁有一定的工作年限和較豐富的工作經驗,但是由于重慶地區的臨床工程起步較晚,所以許多臨床工程從業人員是從其他專業轉型而來,主要從事崗位是設備維修保養及臨床應用。基于上述原因,臨床工程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有待提高。崗位勝任力自評也表明,51.79%的人員自評自己的崗位勝任力只能達到基本勝任程度。此外,本調查還顯示,臨床工程師的職稱與工作職位/職務緊密聯系,處長、科長及小組長以高中級職稱為主;最高學歷/學位偏低,以本科、專科及以下為主。因此,臨床工程從事人員的專業背景復雜,學歷、職稱不高,工作崗位多樣化,崗位勝任力有待提高。
本調查研究顯示,繼續教育形式多樣化,以學術會議/講座、面授培訓班為主;繼續教育內容較豐富,以設備維修保養、設備臨床應用為主;繼續教育經費主要來源于單位和個人,但個人承擔費用偏高(占32.1%)。影響繼續教育的因素也較多,以科室人力資源不足、時間精力有限為主因。41.96%的人對繼續教育效果自評為一般,說明繼續教育的質量有待提高。因此,臨床工程從事人員的繼續教育形式、內容較豐富,但尚需強化管理、克服不利影響因素、爭取單位經費支持及提高繼續教育質量。
針對重慶地區臨床工程師從業現狀和繼續教育情況,我們提出以下對策:一、行業準入認證;二、臨床工程師規范化培訓;三、繼續教育與臨床工程師職稱晉升緊密結合。
行業準入認證即臨床工程師注冊認證,以中國醫師協會臨床工程師分會為認證主體,并聯合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分會、中國生物臨床工程學會臨床醫學工程分會形成中國臨床工程聯盟所組織的臨床工程師認證體系。認證方式:以省、直轄市、地區的學術團體或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承辦。考試方式:理論+技能操作。認證內容:“3+X”,3-三基(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X-專科設備(技能),依托廠家力量組建臨床工程注冊工程師技能考試基地[14-15]。
根據重慶市醫療器械學會舉辦的三屆臨床工程師規范化培訓經驗,采用2017年6月種銀保等[16]編著的國內首套臨床工程師規范化培訓教材即《臨床工程師規范化培訓教程》進行教學。依靠學會力量和部分臨床工程發展較好的大型醫院引領帶動,對臨床工程師進行掃盲式的基礎理論、知識及技能培訓,同時也為臨床工程師注冊認證打下堅實基礎。
臨床工程師的職業發展離不開職稱,可將繼續教育與臨床工程師職稱晉升緊密有機結合。通過建立一套長效的繼續教育考核機制,以繼續教育學分制的方式促使臨床工程師每年完成必須的繼續教育課程,每學年學分達標者才能提出職稱晉升申請。
綜上所述,重慶市臨床工程師隊伍總體上存在專業背景復雜、基數不足、學歷和職稱不高、工作崗位多樣化及崗位勝任力有待提高等問題;繼續教育形式、內容較豐富,但繼續教育質量有待提高。應加強臨床工程師行業準入認證及規范化培訓,以提高重慶市臨床工程師人才隊伍的同質化專業素養和崗位勝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