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雨,吳長江,茅怡銘,江翔,諸葛純一,滕昭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蘇州九龍醫院,江蘇 蘇州)
優質的醫學教育能為培養優秀的醫學人才打下堅定的基礎,而醫學臨床實習教學是醫學教育中極其重要的一環。通過優質的醫學臨床實習教學,可以使醫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工作達到完美銜接,也有利于醫學生能在將來更好的勝任相應的臨床崗位工作。優質的醫學臨床實習教學需要科學、嚴謹、完整、人性化、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及體系,以便使管理效果不斷優化,進而提高醫學生的理論與實踐水平。
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的標準是全世界公認的先進醫療服務標準,代表了醫院服務和醫院管理的最高水平[1]。JCI標準的主要理念即以患者為中心,滿足患者的全方位合理需求,并結合當地的條件與文化習俗建立相應的政策制度,從而實現醫療服務和管理質量的不斷改進提高[2,3]。我院是一所大型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于2018年開始籌備JCI評審工作。我院科教部在迎接JCI評審過程中,以JCI標準下的醫學專業教育(medic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MPE)標準為藍本,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解讀,并將其中的管理理念運用于實習生帶教管理中,同時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以及自身的優勢特點等,優化了原有的實習帶教管理模式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間我院接收的217例醫學實習生相關實習數據。將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接收的102例醫學生設定為對照組,實施常規實習帶教管理模式,包括設置單一課程的崗前培訓,按照各院校大綱制定輪轉計劃,規定出科理論考核等。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接收的115例醫學生設定為實驗組,實施基于JCI標準的實習帶教管理模式。實驗組實習生中男生35例,女生80例,年齡在21~2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2.25±0.71)歲,本科生46人,大專生69人。對照組實習生中男生29例,女生73例,年齡在21~2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1.63±0.74)歲,本科生42人,大專生60人。兩組實習生均由我院同一批具備帶教資質的師資負責帶教,兩組實習生的一般情況(年齡、性別、學歷)對比,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詳見表1。
基于JCI-MPE的相關標準[4],科教部對常規實習帶教管理模式進行了優化改進,制定了基于JCI標準的實習帶教管理模式,具體方案如下。
(1)建立規范健全的醫學實習生管理制度、科室實習管理手冊及實習生檔案。由科教部與各教研室反復研究商討,結合各科室的實際工作情況,制定了規范的科室實習管理手冊和實習生檔案,用于記錄醫學實習生的基本資料、實習過程中的工作內容、學習體會、考核結果等,以及科室的教學安排、教學落實、管理會議等,由各科室統一保存歸檔,科教部定期檢查。
(2)進一步強化帶教老師和醫學實習生的資質監管。JCIMPE對醫院的帶教老師和實習學員的資質有明確的規定要求[5]。按照文獻[6]中的相關規定,醫院必須擁有充足數量、專業技術精湛的臨床人員,且確定臨床教學人員,明確每位教學人員的角色,以推動醫學實習生的臨床帶教工作。科教部結合我院自身特點,確立了各科室的帶教體系和師資隊伍,建立考核小組等;明確了每位醫學實習生的資質,并對其制定了個體化方案及工作范圍限定。醫學實習生如發生違規事件,必定追究其帶教老師的責任,若帶教老師出現違規事件,也可由醫學實習生如實向科教部進行舉報。
(3)標準化實習教學過程管理。科教部每季度深入臨床進行季度教學檢查,內容包括是否有專人負責帶教、帶教過程是否完善、是否按時開展教學活動、出入科管理情況等,檢查結果以百分制進行打分,70分為合格,95分為優秀。組織全院實習教學工作會議,進行教學管理的培訓及工作反饋,教學檢查結果與科室實習帶教經費的發放、科主任年度目標考核等掛鉤。通過反饋、總結、激勵和持續改進,強化了各科室帶教老師的教學理念,提高了他們的帶教積極性。此外,科教部不定期對各科室進行教學質量抽檢,加強與各科室教學秘書、帶教老師的溝通,了解臨床帶教工作情況。
(4)改善環境設施,加強人文關懷。在很多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里,患者群體和病例種類都完全能夠滿足實習教育和臨床學習的需要,但實習教學的環境,食堂和學生的休息、自習場所等往往容易被很多醫院所忽視[3]。比照JCI-MPE的標準[3],我院科教部與總務部、圖書館溝通協調,大大改善了醫學實習生的食宿條件,保證其基本生活設備設施;開放電子閱覽室,使每位實習生均能在圖書館免費查閱下載電子文獻及相關資料;在臨床技能實訓中心提供24小時開放的示教室以供學生自習;科教部匯總考勤結果,予以全勤的實習生一定的餐飲補貼。
(5)強化實習生崗前培訓。根據JCI-MPE的標準[3],醫學生正式開始實習前,我院科教部、醫務部、醫院感染管理科、總務部等多科室聯合進行醫學實習生的崗前培訓,從醫院質量和患者安全、感染控制、用藥安全、國際患者安全、科室和病房層面的培訓等方面著手,針對各院校各專業實習大綱的要求,制定相應的培訓及輪轉計劃。科教部在培訓中注重強化學生的醫德醫風教育,同時向每位醫學生介紹醫院的發展歷史和概況、學科建設、教學體系、醫院相關規章制度、實習生管理制度、各個科室的整體情況及常規工作流程等;醫務部主要負責對醫院質量和患者安全、用藥安全、病歷書寫等方面向實習生們做了簡單的介紹;醫院感染管理科和總務部分別從職業道德與工作規范、醫院感染相關知識、安全防護、職業暴露及對癥處理、宿舍安全管理等方面向每位實習生做了講解,使其能夠較全面地在整體上對我院各科室的工作流程及實習重點注意事項有所了解。在其入科前,各科室對醫學實習生需進行專門的入科教育,促使他們更好地了解臨床,投入實習。
(6)強化科室教學活動。科教部要求各科室每月組織科室業務學習、小講課、病例討論、教學查房等教學活動,由各科室主任或相關帶教老師負責主持及授課,內容主要包括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及治療,專科業務新進展,醫學統計學相關知識,文獻檢索等等。通過多元化的學習,不斷提高和拓展醫學實習生的臨床和科研水平。
(7)強化安全教育。科教部對醫學實習生加強了安全宣教,定期召開實習生組長例會,時刻關注每位實習生的動態。在國慶、春節等長假假期前等特殊時間段,要求各實習組長對自己組內的同學負責,了解每個人的假期去向,要求其按時返回醫院銷假,并與科教部建議良好的溝通機制,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科教部則定期組織查崗,保證每位實習生的安全。
(8)實行多元化、多階段的醫學實習生考核方案。我院對醫學實習生的考核管理分為科室考核和科教部考核兩部分。其中科室考核分為日常綜合考核、理論知識考核及實踐操作考核,日常綜合考核包括評定每個人的工作紀律、學習態度、醫德醫風、業務素質等,實習生在每一輪轉科室實習結束前,應在“實習手冊”中認真寫好實習記錄和自我鑒定,交帶教老師審核,由科室考核小組按照出科考核標準評定成績并簽署評語;出科考核由各科室建立考核題庫,按照實習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考核本專科理論知識及技能操作掌握情況。醫學實習生畢業實習結束時,應將“實習手冊”填寫完善,集中交實習組長做小組鑒定,報科教部審核鑒定,科教部按照相應考核標準組織統一考核,簽署評語和成績,視作科教部對醫學實習生的綜合能力考核。
(1)醫學實習生的考核情況:包括理論知識、實踐操作、綜合能力;(2)隨機查崗的合格率、規范請假的執行率;(3)科室過程管理的合格率。
正態分布計量資料有關數值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中位線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所有統計運算、作圖采用SPSS 24.0軟件及Graphpad prism5軟件進行,以P<0. 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理論知識(88.78±2.65)分,對照組理論知識(77.03±2.82)分;實驗組實踐操作(79.76±2.43)分,對照組實踐操作(68.66±2.12)分;實驗組綜合能力(76.56±2.01)分,對照組綜合能力(69.89±2.81)分。實驗組醫學實習生在理論知識、實踐操作、綜合能力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醫學實習生,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5,詳見表2。
隨機查崗的合格率方面:科教部每1-2周進行一次實習生查崗,根據統計實驗組和對照組所有醫學實習生的查崗情況年度數據,實驗組共有24人次缺勤,合格率為94.78%,對照組共有50人次缺勤,合格率為87.75%。實驗組的隨機查崗的合格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5,詳見表3及圖1。
規范請假的執行率方面:根據醫院相關規章制度,實習生如需請假,需提前以書面形式向科室及科教部申請,填寫請假單,并經過審批程序后方可準假,不允許出現口頭請假、代請假、假期未經審批就私自離崗等情況,規范請假程序。實驗組115例實習生中共有30例請假,29例規范請假,規范請假的執行率為96.67%,對照組102例實習生中共有32例請假,25例規范請假,規范請假的執行率為78.13%。實驗組規范請假的執行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及圖1。
全院共有22個科室負責實習帶教,實驗組所有科室管理均合格,科室過程管理的合格率為100%,對照組共有18個科室管理合格,科室過程管理的合格率為81.82%。實驗組科室過程管理的合格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及圖1。
我們以JCI醫院評審標準第6版[5]中JCI-MPE部分的7個認證標準和29個測量要素為基礎,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以及自身的優勢特點等,制定了基于JCI標準的實習帶教管理模式。JCI標準采取循跡追蹤法和追溯記錄法的檢查方法對人員培訓效果進行相關評價[7]。我們通過一系列觀察指標對實驗組及對照組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實驗組醫學實習生在考核情況、隨機查崗的合格率、規范請假的執行率、科室過程管理的合格率等方面均優于對照組。這從多個方面驗證了基于JCI標準的實習帶教管理模式明顯優于常規實習帶教管理模式。

表1 兩組醫學實習生的一般情況的比較

表2 兩組醫學實習生的考核情況的比較

表3 兩組醫學實習生隨機查崗的合格率、規范請假的執行率、科室過程管理的合格率的比較

圖1 兩組醫學實習生隨機查崗的合格率、規范請假的執行率、科室過程管理的合格率的比較
我院基于JCI標準的實習帶教管理模式,對照常規實習帶教管理模式來說,改善了既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包括帶教老師的資質未進行嚴格監管,部分師資教學意識不強,忙于臨床工作,疏于管理學生;各科室的教學過程管理缺乏嚴謹的評價、激勵機制與監督;部分醫學實習生被動學習、責任心不強,尤其是在就業與考研等特殊時間段的壓力下,不能安心實習,實習紀律松懈等情況,此類問題也可能是諸多教學醫院共同存在的共性問題。我院通過實習帶教管理模式轉變,從“教與學”兩方面加強了制度管理和落實,為臨床帶教和實習生的學習與生活提供了支持[8],建立了約束與激勵機制。基于JCI標準的實習帶教管理模式更有利于提高醫學實習生的“三基”水平[9-10],相信通過基于JCI標準的實習帶教管理模式的應用與實踐,我們的醫學實習生終將完成臨床的升華,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11]。
基于JCI標準的實習帶教管理模式其總體要求在于醫院層面教學管理處(科教部)加強監管,各科室之間緊密合作,提供充分合理的資源并為每位醫學實習生制定系統的個體化培訓方案。JCI標準的實習帶教管理模式的核心是進一步強化帶教老師和醫學實習生的資質監管、標準化實習教學過程管理以及實行多元化、多階段的醫學實習生考核方案。同時要加強科室監管及教學活動,切實努力的做到持續改進。總之,基于JCI標準的實習帶教管理模式更有助于提升醫學實習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有助于規范各科室臨床帶教過程管理,激勵各科室及個人積極履行教學職責,重視臨床帶教工作,提高其帶教的積極性,亦有助于醫院人才隊伍的培養與儲備,真正做到“教學相長”。通過系統的進行整改、試用、分析,許多環節需要進一步進行深化、細化,并進一步完善[12],使得我院真正成為醫學實習生的“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