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源
(霍山縣上土市鎮林業站,安徽 霍山 237200)
杉樹新造未成林地撫育管理是杉樹人工造林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更是成林成材的重要保障。人工造林“三分造、七分管”,造了不管,等于沒造,因而杉樹新造未成林地的撫育管理必須精心細致。下面從四個方面談一談加強杉樹新造未成林地撫育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杉樹是喜光樹種,對立地條件及生長環境要求較高,因而在雜草中難以生長。杉樹幼苗栽植成活后,造林地上的雜草也伴隨而生,而且生長速度快,能覆蓋整個造林地。因杉樹幼苗無法與雜草爭奪光照、養分、水分和生長空間,及時地松土除草成了新造未成林地撫育管理最重要的工作。除草的過程也是為幼苗松土的過程,杉樹喜好通透較好的土壤,所以松土很好地保證了土壤的通氣性。撫育時清除的雜草可以直接埋在造林地(簡稱“埋青”),腐爛后可以補充土壤肥力。結合松土除草,對缺少養分的杉樹幼苗進行施肥,促進其更好更快地生長。施肥一般連續3 年,每年1 至2 次。第1 次施肥在4-5 月份,第2 次施肥在7-8 月份,8 月份以后停止施肥。造林1-2 月后,根系大量分生,向四周擴展,主梢生長旺盛,此時土壤中的肥料已經消耗的差不多,應開始第一次施肥,以施復合肥為主。第二次施肥為杉樹幼苗速生期施肥。幼苗速生期以施氮肥為主,5-8 月份為速生期,根系向深度、廣度發展,需肥量最大,所以一般都在5-8 月份追肥。
通過對杉樹新造未成林地進行松土除草以及施肥等措施,一是為杉樹幼苗生長提供必要的養分,二是為杉樹幼苗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通過對杉樹幼苗進行松土除草以及施肥,一是把雜草、雜灌及未成活的苗木及時清理掉,清除了病蟲害耐以生存的環境;二是能夠有效殺死生活在土壤中的害蟲以及病菌,防止杉樹幼苗病蟲害的發生;三是讓杉樹幼苗生長強壯,提高幼苗抵御病蟲害的能力。
杉樹造林成活后,前3 年的撫育管理十分重要,尤其是每年的撫育次數直接關系到杉樹幼苗郁閉成林。杉樹造林成活當年,要求撫育不少于3 次。撫育時間選擇很重要,既不宜早,也不宜遲,也就是雜草生長起來,但還沒有對杉樹幼苗生長造成影響。第1 次在4-5 月份,第2 次在6-7 月份,第3 次8-9月份。第2 年、第3 年每年要求撫育2 次,第1 次在5-6 月份,第2 次在8-9 月份,3 年之后林分基本郁閉。
以下是2015 年9 月通過對霍山縣2013 年杉樹造林幼林生長及郁閉情況實際調查取得的兩組數據(造林時間、造林苗木、造林密度、立地條件相同,撫育次數不同),見表1:
一組是杉樹幼苗撫育管理沒有到位的(連續3 年每年撫育1 次) 生長情況,另一組是杉樹幼苗撫育管理到位(連續3 年每年撫育3 次)的生長情況。通過兩組數據的比對,1 年撫育3 次的杉樹幼苗在高生長、地徑生長、冠幅生長、當年嫩梢生長高度以及抗病蟲害等方面,均要優于1 年只撫育1 次的杉樹幼苗,并且到第3 年郁閉成林,而1 年只撫育1 次的杉樹幼苗到第3 年難以郁閉成林。

表1 霍山縣2013年杉樹造林幼苗生長及郁閉情況調查表
由于杉樹栽植成活后的前三年撫育管理到位,提前郁閉成林,以后的管護要相對輕松,而且加快成材,提高經濟效益。
下面是2015 年9 月通過對霍山縣2003 年杉樹造林到2015杉樹生長情況實際調查取得的兩組數據(造林時間、造林苗木、造林密度、立地條件相同,造林后,前3 年撫育次數不同),見表2:

表2 霍山縣2003年杉樹造林2015年生長情況調查表
一組是2003 年造林成活后,3 年撫育,1 年只撫育1 次,到2015 年杉樹林分生長情況;另一組是2003 年造林成活后,3 年撫育,1 年撫育3 次,到2015 年杉樹林分生長情況。通過兩組數據的比對,說明杉樹新造未成林造林地撫育管理不僅對造林成林及林分提前郁閉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對今后的成材以及林農的經濟收入更有著直接的影響。杉樹新造未成林造林地撫育管理到位的杉樹(3 年撫育,每年3 次),13 年后樹高、胸徑、郁閉度、每畝蓄積、每畝經濟收入等幾方面均大大高于幼林時期撫育管理不到位(3 年撫育、1 年撫育1 次)的杉樹。
通過以上表1、表2 中的兩組數據比對,充分說明加強杉樹新造未成林地撫育管理對幼苗的生長、抗病蟲害、郁閉、成林、成材以及經濟收入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綜上所述,加強杉樹新造未成林地撫育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更是十分必要的。在林業生產經營管理上堅決杜絕只造不管,確保造一片林,成一片林,以較低的林業投入來回饋較高的林木蓄積量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