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翎
(山西五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3)
某倉儲建筑為坐南朝北建筑,平面布置呈矩形,該建筑無相關設計和施工資料。根據現場實際量測,該建筑東西向長約為39.6m,南北向寬約為11.5m,檐高約為4m,建筑面積約為455.4m2。該建筑為地上一層砌體結構,未設置圈梁、構造柱,墻厚均為240mm,磚、砂漿強度和建造年代均不詳,屋面形式為雙坡+鋼屋架+彩鋼頂。該建筑東側緊鄰某道路,該道路正在進行地下綜合管廊施工。據業主反映,自該道路綜合管廊開挖基坑后,發現倉庫墻體和附近路面產生不同程度的裂縫和其他缺陷,為確保安全避免發生惡性事故,業主和綜合管廊施工方共同委托對其進行現狀缺陷檢測,查明缺陷產生原因及危害。
為查明缺陷產生原因,并結合委托方要求,制定相應的檢測方案,檢測方案主要是繪制倉庫的建筑平面示意圖,查明倉庫的基礎情況,檢測倉庫和綜合管廊基坑的位置關系,普查目前倉庫及周邊的現存缺陷,了解綜合管廊的施工情況,最后根據檢測情況確定缺陷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根據房屋現狀,現場量測倉庫的尺寸布置,并繪制建筑平面示意圖,如圖1 所示。

圖1 建筑平面
現場在12/A 軸處外側開挖探井,查明基礎情況。經查,該建筑基礎埋深約為840mm,基礎型式為磚砌條形基礎,基礎及墻體表觀砌筑質量較差,基礎情況如圖2 所示。

圖2 基礎情況
經現場量測,發現倉庫東側墻體(12/A-B 軸)距離綜合管廊基坑邊緣的距離約為2.6m,其相對位置關系如圖3 所示。
現場檢測中發現,倉庫東側墻體(12/A-B 軸)明顯與南、北兩側墻體拉開,向東側產生位移,墻體外側缺陷較為明顯,最大裂縫寬度約為30mm,缺陷情況如圖4 所示。倉庫與東側綜合管廊間的臨時道路上存在兩條南北走向的裂縫,裂縫寬度約為5mm。倉庫東側墻體與東側臨時道路地面交界處拉開,拉開距離約為10mm。

圖4 倉庫墻體缺陷最嚴重部位
對倉庫12/A 和12/B 軸進行傾斜測量,檢測結果顯示12/A軸的斜率為0.73%,12/B 軸的斜率為0.47%,且傾斜方向均主要向西傾斜。對倉庫1-5/A-B 范圍內的墻體進行傾斜測量,檢測結果均為1%左右,且傾斜方向主要為向南或北向傾斜。傾斜測量結果均超過相關規范的要求。
綜合管廊基坑開挖深度約為8.5m,基坑開挖寬度為12.85m,支護長度為420m。基坑支護使用鋼板樁,規格為拉森ISP-IV 型鋼板樁小企口搭接,鋼板樁有效幅寬400mm,有效高度170mm,厚度15.5mm。其長度為15m/根,每個施工段50m 需260 根鋼板樁。地下2m 位置設置一道609mm×16mm 鋼管支撐,支撐間距為3m,腰梁采用雙拼H500×300×11×18 型鋼。現場對未施工部位的開挖深度進行量測,實際量測結果約為8.5m,與設計文件和施工方案相同。查閱第三方變形監測報告,報告顯示自開挖基坑至現場檢測時,倉庫墻體和基坑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形,但變形量均未超過規范要求。《巖土工程勘察報告》顯示,自地面至基坑底部的土層主要為雜填土(層厚:1.0~2.5m)、濕陷性粉土(層厚:3.5~6.0m)粉土、(層厚:8.5~9.0m),場地穩定地下水埋深8.2~9.0m,屬于潛水,由大氣降水、生活用水垂直向補給和汾河支流側向徑流補給,以徑流方式及蒸發方式排泄,流向為由東向西,流向為由東向西,季節性水位變幅約為0.5m。
(1)房屋主體缺陷
倉庫現狀缺陷主要為東山墻外傾、縱橫墻交接處明顯開裂,結合第三方變形觀測報告,在東側綜合管廊施工過程中,平陽賓館宴會廳地基產生了不同程度的不均勻沉降,且綜合管廊基坑西側支護結構產生一定的水平位移。通過現場開挖的探井得知倉庫基礎型式為磚砌條基,基礎埋深均較淺,基礎截面尺寸均較小,基礎剛度較小,抵抗變形能力較差。當外界對地基進行擾動時,地基出現不均勻沉降,基礎易變形而導致上部結構產生變形裂縫。因此該倉庫東側墻體現存缺陷是由于基礎較為薄弱,抵抗變形能力較差,受東側綜合管廊施工影響產生的地基不均勻沉降和地基土體水平位移而產生的變形裂縫、縱橫墻交接處拉開、東側墻體位移等缺陷。
該倉庫西側南、北墻墻體頂點位移超出國家現行相關規范的限值要求,這是由于南、北墻長度較長,加之基礎較為薄弱,抵抗變形能力較差,墻體上部無有效約束,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受環境和自身結構劣化、結構體系不合理影響而產生變形。通過對變形處墻體進行檢查,未發現墻體附近存在其他較為明顯的缺陷,結合倉庫南墻的外部支撐與墻體交界處的縫隙和相關的調查了解可知,該墻體變形的存在由來已久。
(2)外圍路面缺陷
該倉庫東側墻體和綜合管廊走向的裂縫是由于受綜合管廊基坑開挖時的突然卸載效應,導致基坑西側支護結構產生一定的水平位移。
(1)房屋主體缺陷
倉庫現存缺陷是地基不均勻沉降和地基土體水平位移而產生,此種程度的缺陷影響墻體構件的承載能力和結構的整體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應立即對東側墻體進行加固處理,亦可考慮重砌東墻。
倉庫西側南、北墻墻體頂點位移超出國家現行相關規范的限值要求,這是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產生的陳舊變形,此種程度的缺陷影響墻體構件的承載能力,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應對傾斜墻體進行加固,并按現行相關規范增設圈梁和構造柱等抗震構造措施。
(2)外圍路面缺陷
外圍路面存在的缺陷是由于綜合管廊基坑開挖產生一定的水平位移。這些缺陷目前已經對倉庫的結構安全造成影響,同時從一定程度上也影響道路的使用功能。
依據《民用建筑可靠性鑒定標準》GB 50292—2015[1]附錄H的相關規定,該倉庫的基礎與綜合管廊的位置關系屬于Ⅰ類影響區,盡管規范H.0.3 中第1 條的規定進行建筑結構安全性鑒定可不考慮臨近地下工程施工的影響,但在綜合管廊基坑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對Ⅰ類影響區內的建筑提前做好現狀缺陷檢測,且對可能影響的臨近建筑做好相應的加固預防工作,避免后續施工時延誤工期或產生不良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