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宇
夜晚雨后的上海展覽中心宛如水晶宮,顯得更加晶瑩剔透。攝影/ 郭新洋
上海書展,步履不停。
8月12日至18日,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如約而至。
今年是上海書展的第十七屆,相較往年,今年的上海書展比較特殊,遇到百年難遇的超級疫情,上海書展也必須相應作出一些調整。
疫情時期的上海書展如何“破圈”?安全,成為了本屆上海書展的第一關鍵詞。在安全的基礎上出彩,2020上海書展依舊讓愛書者流連忘返。
今年主會場仍然設在上海展覽中心,展場面積首次擴展到2.6萬平方米,比往屆增加10.8%,這有助于分散人流,提升現場觀眾的安全感和舒適度。
為了適應確保疫情防控的新需求,本屆書展依照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相關要求,制定出了嚴密的防控措施,多措并舉,確保書展能安全有序地進行。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介紹說:“2020上海書展有兩個‘關鍵詞:安全、出彩。既要確保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活動舉辦安全有序,又要引領閱讀文化風尚,帶動產業經營復蘇,讓市民讀者安全感十足、獲得感滿滿、幸福感充盈。我們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我們完善了展會現場防疫工作體系和應急預案,專設衛生組統籌疫情防控及應急處置工作;結合場館面積合理設置讀者入場人次,調控現場參觀人流,降低人員密度。此外,場館每天分數個時段進場離場,時段之間留出必要時間用于人員清場及場館防疫消殺。所有票證采取實名預約制,做到可查詢、可追蹤,做好觀眾信息動態監測,觀展讀者則需出示身份證和綠色健康碼、檢測體溫、佩戴口罩入場。”
8月6日上午10點,2020上海書展正式開票,本市12家新華書店門店提供銷售預約,每人憑身份證限購三張門票。上海書城上午10點開門,早上6點就有人排隊,讀者熱情可見一斑。由于天氣炎熱,工作人員將200來位讀者依次引入書店內等候,并告知讀者佩戴口罩,保持一米距離。而位于周浦萬達廣場的新華書店周浦店,是浦東地區唯一的指定銷售點。僅半天時間,配給該店的幾百張門票即售罄。而8月7日開票的線上購票平臺,至8月8日上午十點,僅一天時間,只有8月18日夜場還有余票,其余場次均已售罄,可見讀者的熱情未減。
出彩,是本屆書展的另一個關鍵詞。
線上“云書展”并不是本屆上海書展第一次提出的概念。近年來,各類基于互聯網的新技術正快速改變、重塑圖書出版業的各個環節,上海書展也正在積極探索運用這些技術,改變自身傳統形態,適應讀者對展會體驗的新需求。
自動驗票閘機在查驗身份證件及同步人臉識別。攝影/ 郭新洋
而今年,因為情況特殊,上海書展更加強了線上“云書展”的內容,讓不能到現場的讀者也能通過互聯網感受書展的魅力。在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給閱讀帶來新的便利和體驗,閱讀媒介和方式更加多樣的趨勢下,上海書展拓寬思路,不斷豐富閱讀推廣的手段。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本屆書展將利用網絡和新媒體優勢,借助多種平臺,提供多元閱讀服務,讓更多好書和閱讀活動線上線下同步,讓市民讀者更加便捷地與閱讀相遇。
“云游書展、云首發、書展攻略、活動日歷、直播薦書等線上功能一應俱全,形成實體書展的線上鏡像,”徐炯說,“而澎湃新聞、看看新聞、東方網、學習強國上海學習平臺、新華一城、世紀天貓、周到上海、浦東融媒體中心、騰訊視頻、B站、喜馬拉雅、抖音、拼多多、小紅書、一條、樊登讀書、趣頭條、悅悅直播等眾多新媒體和網絡文化平臺,將共同組成‘上海書展線上朋友圈,深度整合線上線下閱讀資源,實現線下活動線上直播,同時,同步策劃舉辦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線上閱讀活動。”
今年上海書展特別策劃“新書云首發”活動,來自全國各地出版社的150余本新書首發活動首次采用視頻形式在上海書展云平臺和新華一城書集線上平臺亮相,同步在線下進行現場薦書,發售簽名本。屆時將有近百位作者、名家、嘉賓、社長總編等通過短視頻為讀者推薦新書。新華一城書集(上海書展云會場)、“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線上平臺“新書云首發”頻道欄目推送發布,同時提供該首發新書簽名本供市民讀者在線下單。
各類新媒體和網絡社群平臺將紛紛變身“閱讀推廣達人”,以網絡傳播倍量級優勢為書展量身定制閱讀專題。上海電視臺融媒體推出“云上領讀人”,網絡征集愛閱讀普通人的誦讀自拍視頻,制作云閱讀分享會全媒體傳播。閱文集團繼續推出“網絡文學會客廳”,啟動新一輪實體書出版合作計劃,并舉辦大熱網絡文學作品的新書簽售會。小紅書推出上海書展“線上種草→線下打卡拔草→再線上推薦種草”的觀展和推廣專題。趣頭條與大隱書局合作,推出“閱讀換閱讀”活動,連通線上“快讀”和線下“精讀”。
今年,也是上海國際文學周十周年,作為十周年的在線特別活動,針對外國文學和科幻文學愛好者,上海國際文學周邀請鄭體武、袁筱一、毛尖、嚴鋒等作家學者開展7場對談活動并錄制視頻,書展期間在多個網絡平臺同步播出。
書展線下閱讀活動的呈現方式將更為立體和多元。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將集中推出近萬種圖書(其中新書2000余種),精心組織近三百場閱讀推廣活動,邀請五百多位作家學者與廣大讀者見面。馬伯庸、張嘉佳、大冰、張維為、陳丹燕、何建明、張平、辛德勇、沈石溪等讀者熟悉的作家、學者,以及新晉的人氣網絡文學作家,如B站上“最火的講法律的老師”羅翔(《刑法學講義》)、起點網網文大神“愛潛水的烏賊”(《詭秘之主》),都將帶著他們的新書、熱門書現身書展主會場和線上線下分會場。
在上海展覽中心主會場,位于東一館入口處的主題出版館一直是讀者關注的焦點,今年繼續發揮引領作用。今年主題出版館重點陳列展示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著作及論述、“深入學習四史 堅守初心使命”——學習四史主題教育圖書、“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為人民”主題圖書、融合發展 面向未來——“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圖書。此外,還將展示“打贏脫貧攻堅”“攜手同心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抗疫事跡”等主題出版成果,以及“學習強國”聯合推薦書架。
“社科精品館”首次引入出版品牌陳列,如未讀、漢唐文化等。“向大師致敬”主題圖書展臺也會在“社科精品館”同步設立,屆時將展銷白樺、林清玄、高玉寶、流沙河、葉永烈、李瑛、王家范等學者和作家的經典著作。另外,《解放日報》推出的“解放書單”向讀者推薦了政治、經濟、歷史、人文等不同領域的優秀著作,例如,張文宏主編的《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賀雪峰編寫的《大國之基:中國鄉村振興諸問題》等。
工作人員在序館趕制“書香地標”。攝影/ 郭新洋
工作人員在布展中。攝影/ 郭新洋
徐炯說:“去年書展上,基于前年‘國學七天七堂課的創意衍生出‘七系列,把同一類別圖書的閱讀活動進行優選后設計整合成一個系列,在書展7天里每天舉辦一場,大受讀者歡迎。本屆書展將強化打造‘七系列閱讀活動品牌和體系,通過遴選優質圖書和嘉賓資源,聚焦不同主題,滿足讀者對于閱讀品質的需求。”本次“七天七堂課——東方哲思錄”系列活動邀請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童世駿,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張汝倫,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教授、上海哲學學會副會長陳衛平,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哲學學院博士生導師何俊,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吳震,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系教授李天綱,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高瑞泉等七位哲學領域頂尖學者,圍繞“我們時代的精神文化生活”“孔子的哲學”“老莊中的哲學”“近思錄中的哲學”“心學經典《傳習錄》中的哲學”“徐光啟的會通之學”“梁啟超的‘新民之道”等角度,為讀者奉上七場高品質、多維度、線上線下聯動、智慧與夢想并舉的精彩講座。
今年書展力推的10個“七系列”閱讀活動包括“四史”七天七講活動、書香·上海之夏系列講座、上海科學大講壇暑期院士專家講壇、上海國際文學周十周年在線特別活動、“作家餐桌計劃”、“親子七天樂”等。這些活動創新性地采取或線上線下同步直播,或多個網絡平臺共享傳播,或跨界融合餐飲、旅游、文化消費等相關行業的新模式,彰顯新閱讀的豐富多彩。
“作家餐桌計劃”精選7家有歷史、有文化、有故事的餐廳,分別邀請一位作家暢談生活美學、推薦個性書單,每家餐廳都將冠名常設一張“作家餐桌”。這個新創活動,代表著一個新的著眼點:閱讀是一項生活內容,同時又與其他生活內容相互融合,人們通過閱讀追求高品質生活、讓生活更美好,比如吃得更健康、穿得更個性、旅游更深入、愛好不“業余”,等等。因此閱讀推廣要“破圈”,走出閱讀愛好者的小圈子,觸及并惠及更大人群。
上海新華傳媒策劃《回望,為了更好地前行》——2020上海書展“四史教育”七天七講系列活動,活動精選《初心之地》《紅色弄堂》《新中國70年》《科技成就中國》《中國傳奇》《馬克思的20個瞬間》及黃文秀系列等“四史教育”優秀圖書,邀請作者來到書展現場與讀者互動。
無論是舊朝王宮,還是最受國人歡迎的文化IP,故宮厚重的歷史和神秘感始終吸引著各方關注。2020年適逢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祝勇受邀攜新書《故宮六百年》來到上海書展,舉辦“故宮六百年——祝勇新書分享會”活動。據悉,該書不僅全景式反映了紫禁城的歷史與文化內涵,還展現了中華文明在宮殿建筑、園林、繪畫、讀書藏書等各方面的巨大成就。
書展中,著名畫家戴敦邦新書《戴敦邦畫說金瓶梅·市井煙云》也將與讀者見面。該書為《金瓶梅》題材畫集內地首次面世,書內二百余幅畫作生動描繪了原著中各階層人物形象,以及書中所寫官場、商場、家庭、市井世情風俗,是戴老歷經十余年嘔心瀝血之作。
出版人潘凱雄感慨:“上海書展是把讀者、作者、出版社三方聯結最緊密的書展——在同一平臺上,讀者以極高熱情前來邂逅好書;作者跨過私人的寫作天地來見一見他們的讀者;出版社有意識地把重點產品、拳頭出版物‘憋在此時此地首發。”
“我愛讀書,我愛生活。”上海書展,作為這座有著濃濃海派文化城市的文化品牌和閃亮名片,以其旺盛的讀者人氣、行業的熱情參與,向讀者彰顯這座城市所倡導的閱讀價值與品質,為廣大讀者呈現一場高品質、多維度、線上線下聯動的閱讀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