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寧
【摘 要】媒體的理論宣傳,必須自覺地融入理論宣講的大格局中。電視傳播更適合于講故事、更適合通過鏡頭語言展示形象,實現理論宣傳創(chuàng)新關鍵在于如何有效地進行通俗化、大眾化、視頻化的表達。
【關鍵詞】電視宣講 ? 可視化 ? 創(chuàng)新發(fā)展
理論宣講是連接理論與實踐、政策與群眾的橋梁,對黨的重大創(chuàng)新理論深入系統(tǒng)地進行形式多樣的理論宣講是我們黨的政治優(yōu)勢和優(yōu)良傳統(tǒng)。
媒體的理論宣傳,必須自覺地融入理論宣講的大格局中。作為更適合于講故事、更適合通過鏡頭語言展示形象過程的電視傳播,應著力實現理論宣傳的通俗化、大眾化、視頻化表達。
黨的十九大以來,遼寧廣播電視集團(臺)《遼寧新聞》圍繞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報告策劃推出《一日一課》專欄,圍繞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定》策劃推出《〈決定〉十五講》,在形態(tài)創(chuàng)新、語境營造、話題設置、方式手段上動腦筋下功夫,借鑒新媒體的表達呈現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其中《一日一課》專欄于2017年11月6日開始在《遼寧新聞》和“遼寧號”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上同步推出,共50期;《〈決定〉十五講》于2019年11月10日開始在《遼寧新聞》和“北斗融媒”兩微一端同步播發(fā),共15期。
一、系統(tǒng)學習梳理,夯實理論宣傳基礎
開展理論宣傳,學懂弄通是前提和基礎,準確系統(tǒng)是基本要求。《一日一課》《〈決定〉十五講》的制作是建立在團隊廣泛搜集整理、深入系統(tǒng)研讀資料基礎上的。
《一日一課》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牢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按照中央關于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的七個“講清楚”要求,安排總體內容框架,梳理了50個問題。每個問題都直接來自十九大報告、原文引述十九大報告、依據相關權威學習材料闡釋解讀,切實做到準確權威系統(tǒng)。
《〈決定〉十五講》對應《決定》的十五個部分,其中第一講在講清楚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的基礎上,重點突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yōu)勢;第二講至第十四講圍繞“十三個堅持和完善”,重點突出“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fā)展什么”;第十五講梳理《決定》關于“加強黨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領導”的要求,重點突出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決定〉十五講》較好地梳理歸納了全會提出的重大思想觀點、重大制度安排、重大工作部署。
二、創(chuàng)新表達方式,短小精悍、簡潔清晰
《一日一課》《〈決定〉十五講》摒棄長篇大論,每期將時長控制在3分鐘以內,在語態(tài)上提綱挈領、重點突出、簡潔明快。
《一日一課》以設問方式提煉每期主題、回答在引述十九大報告原文的基礎上,簡明扼要地提煉闡釋,重點解讀其中的新觀點、新提法。
如第一期《十九大報告主題的深刻內涵》,首先以字幕版的方式鮮明醒目地呈現十九大的主題,然后逐一闡述這一主題宣示了我們黨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擔負什么樣的歷史使命、實現什么樣的奮斗目標。
第二期《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了歷史性變革》,首先引述十九大報告指出“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chuàng)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然后重點圍繞“歷史性”“深層次”“根本性”分別從歷史維度、變革深度、未來影響三個層面闡釋。問答的方式讓每期內容主題鮮明集中,引述十九大報告原文清晰醒目,闡釋解讀提綱挈領、準確到位,讓《一日一課》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便于受眾記憶、理解和把握。
《〈決定〉十五講》在系統(tǒng)宣傳解讀的基礎上,側重理論創(chuàng)新的歷史脈絡梳理和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豐富實踐,做到理論闡釋和實踐證明有機結合。第十講《堅持和完善生態(tài)文明制度體系》,對從黨的十八大將生態(tài)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綠色發(fā)展成為五大發(fā)展理念之一進行梳理;從黨的十九大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列為“14個堅持”之一,再到四中全會“堅持和完善生態(tài)文明制度體系”成為“13個堅持和完善”之一,闡明我們黨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認識不斷深化,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
三、創(chuàng)新呈現方式,營造學習情境、提升傳播效果
《一日一課》《〈決定〉十五講》引入融媒體思維,發(fā)揮聲畫綜合優(yōu)勢,充分借鑒網絡慕課和短視頻等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營造代入感,提高吸引力。
《一日一課》專欄以黑板為核心呈現要素,創(chuàng)意設計了整體包裝方案。簡潔的黑板、簡筆畫的粉筆和黑板檫,加上“一日一課”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標語字幕,勾勒出課堂的場景。在每期開篇統(tǒng)一設計了“敲黑板,劃重點,《一日一課》開課啦!”這樣特色鮮明的“口號”,并配以清脆悅耳的上課鈴聲,把大家?guī)肷险n的情境;在闡釋本期具體內容時,靈活使用提煉要點板書、配合內容的動畫、精選圖片的幻燈片等形式;文稿撰寫在準確的前提下盡可能簡練通俗,注意引申拓展;配音區(qū)別于其他新聞報道,根據具體內容或朗讀或講述,既清新平實又昂揚向上。
《〈決定〉十五講》延續(xù)這一創(chuàng)意,每期開篇統(tǒng)一設計了“敲黑板,劃重點,遼新精品課《決定》十五講,第某課”的口號,不僅有較強的課堂代入感,也使其以鮮明的特色區(qū)別于前后的節(jié)目內容。
課堂情境的營造、呈現方式的創(chuàng)新,既便于電視觀眾強化收看興趣,也便于網友在新媒體端“隨時隨地隨意”觀看和轉發(fā)。大小屏聯(lián)動,有效實現了融媒體時代“一次采集、多平臺分發(fā)”的傳播效能,有力提升了理論宣傳的全方位覆蓋,全天候延伸,多領域拓展,引發(fā)受眾和網友積極互動,用身邊事例點贊發(fā)展成就,表達對光明前景的憧憬期待。
電視理論宣傳讓受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必須深入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學懂弄通做實”要求,守正創(chuàng)新、持續(xù)創(chuàng)新,《一日一課》《〈決定〉十五講》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新聞工作者應該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加強理論學習,積極創(chuàng)新理論宣傳,不斷提升理論宣傳的傳播力、引導力和影響力,引導廣大受眾對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實現思想上同頻共振、行動上同向同行。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集團(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