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 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網絡為媒介的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是未來媒體行業的發展大趨勢。融媒體的出現對傳統的民生新聞記者是一種極大的考驗,給傳統民生媒體的工作帶來了挑戰。本文首先介紹了融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面臨的挑戰和考驗,其次探究了在融媒體環境下民生新聞記者需要提升自身的方向,希望能夠為民生新聞記者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融媒體 ? 民生新聞記者 ? 素質提升
融媒體出現后,傳統的新聞行業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和挑戰,融媒體本身具有新聞傳播要求的多元化及時效性等優勢,因此,傳統媒介的民生新聞記者面臨的工作壓力明顯提升。在新媒體已經成為媒體發展大趨勢的情況下,民生新聞記者不能止步不前,而需要擺正心態,積極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
民生新聞是以關注百姓生計和日常生活為主要內容的新聞,以百姓的生存狀態為視角,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報道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幫助百姓解決遇到的難題,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深受受眾喜愛。雖然目前在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但其內容的豐富性、受眾的廣泛性以及強大的社會需求量,使得民生新聞具有向主流新聞和公共新聞發展的廣闊空間。
一、融媒體環境給傳統民生新聞記者造成的沖擊
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的民生新聞采訪工作越來越難以適應媒介發展的腳步,也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弊端和缺陷。一方面,媒介融合背景下受眾獲取信息的途徑和范圍更多元和豐富,傳媒的受眾群體呈現出從大眾到小眾再到細眾的重度垂直傾向;另一方面,隨著媒介融合的不斷發展,受眾也不再是單純的接收信息者,而是通過各種媒介與平臺成為信息的傳播者與參與者。這就要求民生新聞記者要從根本上轉型與創新。
1.對傳統民生新聞記者工作時效性要求更高。新聞的關鍵要素之一就是時效性,在過去傳統媒體盛行的情況下,群眾獲取新聞的途徑只有電視、廣播和報紙,在這種情況下,群眾獲取新聞的途徑和時間均較為固定。但是在融媒體時代,人們獲取新聞的途徑被大大拓展,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電腦等獲取各種各樣的新聞信息,獲取的新聞不僅有文字或圖片形式,也有視頻形式。在互聯網時代,人民群眾可以通過智能設備記錄熱點新聞事件的實際情況。傳統的新聞模式則不具有這些優勢,具體來說,傳統的新聞報道需要經歷采訪、編輯、審核等眾多流程,經常是人們在新媒體上獲取信息后,傳統新聞媒體報道才姍姍來遲。
2.報道方式更加多樣化。融媒體環境徹底改變了新聞媒體的傳播形式,人們在獲取新聞報道時不再單純借助傳統的新聞媒介,而是更多地借助網絡媒體的便利性來獲取信息,各種智能設備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為人們獲取信息提供了極具優勢的平臺。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民生新聞需要改變創新,盡可能地實現與新媒介的有效融合,采用更具個性化的報道方式提升受眾的關注度。
新媒體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報道碎片化,人們可以在上下班途中或者短暫的休息時間從新媒體上獲取海量的信息,但是傳統媒體不具有該種優勢。因此,傳統媒體在進行報道時需要豐富報道手段,從而達到提升關注度的目的。舉例來說,在進行新聞節目的制作時,首先分析新聞節目的主要受眾,然后根據這些受眾的情況來調整節目的播出時間,使更多受眾參與進來。比如,民生新聞節目可以在晚飯后播放,這段時間正好是全家放松看電視的時候。一些社會熱點新聞,可以安排在早高峰時期播放,這一時間段很多人正乘坐交通工具去上班。
二、融媒體環境下傳統民生記者的素質培育
1.政治素質。民生新聞的政治價值十分突出,這一特殊性要求民生新聞記者需要有強大的政治素質。政治覺悟高、政治素質過硬的民生新聞記者,才能承擔起社會責任。對民生新聞記者政治素質的培育是最關鍵的。民生新聞記者需要增強黨性原則,提升自身的政治覺悟。
另外,民生新聞記者還需要具備政治敏感性,對網絡新聞素材進行篩選和甄別,確保正確的輿論引導方向。
2.專業素質。民生新聞記者要認真分析受眾偏好,力求報道真實準確,使新聞報道更具針對性,這樣的新聞報道才能受到更多受眾的喜愛,抓住受眾的眼球。想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民生新聞記者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其一,選材時要切實考慮當地受眾的實際情況,充分挖掘本土資源,開發獨具特色的本土新聞。
其二,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問題,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做民生新聞不能只站在媒體的角度來反映市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與民眾相互交融,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服務功能,而是一種媒體及其從業人員把新聞人性化、人情化,并通過自身的影響力作用于觀眾和相關部門,從而使民生新聞相對于其他新聞節目更具公益色彩。
其三,對獲取到的信息進行深入分析,挖掘這些熱點新聞事件的社會價值和民生價值。
其四,在表述方式上,注重平民化的語言風格和故事性的敘事方式;在采制視角上強調捕捉鮮活的細節與現場,大量采用原生態的市民語言;在節目編排上打破定式靈活編排,起伏有致,增強節目的收視期待。
三、結語
在當前民生新聞面臨新媒體巨大沖擊的情況下,民生新聞記者需要認識到自身在專業素養方面存在的不足,對融媒體環境給傳統新聞行業帶來的影響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并積極尋求轉變。采用多種手段提升自身專業素質,不斷探索新的節目形式。充實報道內容,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展以及受眾的需求變化。
(作者單位:衡水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俞俊秋.探析民生新聞采訪與后期編輯的創新[J].傳媒論壇,2019,2(19):63-64.
[2]張佳佳.融媒體環境下民生新聞記者的素質探究[J].傳播力研究,2019,3(24):255.
[3]王海燕.淺談民生新聞記者應對融媒體時代的新素質[J].傳播力研究,2019,3(24):102.
[4]汪晨,李美薇.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記者應具備的新素質[J].傳播力研究,2019,3(2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