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福州陳某因在多家酒店安裝針孔攝像頭,偷拍超過600人被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的新聞受到大眾關注。
偷拍顯然是一種違法行為。已經頒布、將于明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對此有具體規定,明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不得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不得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然而,由于偷拍行為沒有入刑,導致被判刑的偷拍案件只是極少數,多數案件以治安處罰了結。如此語境下,雖然網友普遍認為陳某偷拍600人被判刑7個月太輕,但入刑就是一種進步。
事實上,非法生產、銷售、使用竊聽竊照器材,屬于侵犯公民隱私的違法犯罪行為,它嚴重侵害了公民合法權益,擾亂了社會管理秩序,危害社會穩定。司法機關可依據刑法相關規定,以涉嫌非法生產、銷售間諜專用器材罪,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罪,依法予以堅決打擊。然而,令人尷尬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遭遇偷拍后敢于維權、堅持維權的受害者卻十分有限。特別是,針對生產、銷售偷拍器材行為,鮮見有受到刑法制裁的案例,導致偷拍亂象屢禁不止。
可見,將偷拍入刑,才是治本之策。首先,不妨采納專家建議,在刑法“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一章中增加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罪,規定使用竊聽、偷拍、偷窺等非法手段獲取公民個人隱私,情節嚴重的,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同時,有關部門應加強對監視、攝像設備的管理,尤其是加大對“偷拍神器”之類的“三無”產品的查禁力度,把好關口,堵住源頭,遏制偷拍現象,保護公眾隱私。至于有人將偷拍他人的照片或視頻在網上公開發布和傳播并以此牟利,已經涉嫌侵犯公民的肖像權和隱私權,受害者可以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讓侵權者受到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