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以“優秀干部”身份引進的縣委原書記潘志立,瘋狂搞城建,大肆借外債,人送外號“潘大膽”。至2019年落馬時,這個年均財政收入僅10億的小縣城,背上了高達400億余元的債務。相當于全縣人民不吃不喝,不算高額利息,僅還債就要40年。
近日,一則探訪視頻使得貴州獨山縣引發關注。破吉尼斯紀錄的“天下第一水司樓”、堪比故宮的盤古莊、108洞高爾夫球場、10萬人體育館,眾多震古爍今的奇觀建筑林立于此,實際是多個項目爛尾。更令人汗顏的是,此地并非什么富庶之地,而是多年摘不掉帽子的貧困縣。
能借到錢,敢亂花錢
2010年,貴州從外省引進12名優秀干部擔任縣委書記,此前曾任江蘇海安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的潘志立,是其中之一。
獨山縣地處貴州最南端,屬貴州省乃至大西南進入兩廣出海口的必經之地,地理優勢得天獨厚。初來乍到,潘志立顯現出了想大刀闊斧改革的決心。他“整臟治亂”專項行動的“第一把火”,讓以往臟亂差的縣城街道煥然一新,群眾拍手叫好。當地一名官員說:“潘志立剛來時,思路清晰、懂經濟、有眼光、口才好,包括我在內很多本土官員覺得他什么都懂,都是他的粉絲?!?/p>
最初,潘志立搞活經濟的勁頭十足,他不是在考察項目,就是趕赴考察的路上,張口閉口都是“項目”“工程”。
2014年9月,由于政績亮眼,潘志立當選貴州省黔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兼任獨山縣委書記,成為副廳級的縣委書記。
或許是看到這招奏效,潘志立膽子更大了。從2013年的獨山大學城項目開始,108洞高爾夫球場、盤古莊、獨山影視城……一個又一個超級工程拔地而起。其中,最令人震驚的莫過于2016年9月動工的號稱“天下第一”的獨山縣水司樓。這棟樓占地面積5900平方米,樓高99.9米,共24層,僅吉尼斯紀錄就破了3個——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世界最高水族、布依族、苗族民族元素建筑;世界最大牌樓。
龐大的支出讓貧困縣難以支撐,潘志立也有招。在他的推動下,獨山縣開始全民招商引資,貸款發展項目。2017年5月,在貴州省召開的扶貧推進大會上,“城建狂魔”潘志立不僅沒有立功,反而作為2016年扶貧績效考核較差5個縣之一的縣長,進行公開檢討。
2018年12月,潘志立被免去獨山縣委書記職務。之后,他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在“狂建”高速路上疾馳多年的獨山縣才緊急剎車。
書記太獨!當地領導幾乎“全軍覆沒”
審查暴露的事實令人錯愕:潘志立在任期間,把年財政收入不足10億元的獨山縣,推進了負債400億余元的深淵,其中絕大多數融資成本超過10%,即每年僅利息就高達40億。
2019年8月1日,貴州省紀委監委通報了對潘志立的調查結果,其涉嫌受賄和濫用職權的事實被層層扒開。
在大興土木的獨山縣,沒有人能攔得住潘志立。他常年遵循“一言堂”管理作風,重大事項決策基本上都是他一人說了算,“甚至對黔南州的領導,他也不買賬”。很多項目只要他拍板就開工建設,全然不顧設計、預算、審計環節缺失,導致獨山縣違法違規占地達2.8萬畝,國有資產損失10億余元。
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獨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而在潘志立眼里,“脫貧攻堅費時費力出不了成績,只有搞項目建設才能彰顯政績”。
為了凸顯“政績”,潘志立安排8個鄉鎮,每兩個月輪流舉辦一次項目觀摩會,每次花費在60至100萬元左右。
同時,潘志立力求名利雙收。調查發現,從開始收受企業老板拜年的茅臺酒開始,潘志立被逐漸滲透,最終發展到大肆收受財物。其家人也跟著效仿,且有過之而無不及。按潘志立的話來說,“什么東西都敢收,什么人送的東西都敢收”。
潘志立不僅對自身要求放松,對手下的黨員隊伍一樣“豪放”。他曾多次表示,只要不是貪污就可以不處理。
在潘志立強勢高調的作風影響下,獨山縣的政治生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今年1月7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刊發文章稱,在潘志立的錯誤帶領下,一些領導干部上行下效,搞政治攀附、人身依附,自然就容易形成“山頭替代組織”“圈子替代班子”“商業原則替代組織原則”的現象,大范圍的腐敗問題接踵而來。2018至2019年,獨山縣多名干部落馬,包括:原縣長梁嘉庚,原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胡昆,原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劉盛高,原副縣長楊紹忠等,獨山全縣8鄉(鎮)、25個縣直部門“一把手”幾乎“全軍覆沒”。其中,曾和潘志立搭檔4年的縣長梁嘉庚,在任職三都縣縣委書記后,照搬了獨山縣跨越式發展的模式,舉債百億,最終也沒能逃過法律制裁。
全縣人民不吃不喝,還債要40年
隨著這次探訪視頻引爆網絡,獨山縣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400億債務相當于全縣人民不吃不喝,不算高額利息,僅還債就要40年。
新的領導班子要如何還債?7月14日,獨山縣作出回應:目前,獨山縣續建項目已完工18個,在建項目32個,轉建項目17個。其中引人矚目的“水司樓”項目,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簽訂合作協議,將于近期進場施工。同時,全縣嚴格進行項目審批,堅決杜絕新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上述舉措,或許可以剎住瘋狂城建的趨勢,但扭虧為盈仍遙不可期。
據報道,新上任領導班子雖然止住了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的趨勢,但2019年的固定資產投資仍遠遠高于財政總收入,沒有止跌。
近些年,官場上類似潘志立的“城建狂魔”數不勝數,如被稱為“李拆城”的李春城、“扒市長”倪發科、“季挖挖”季建業等。資料顯示,80%的貪腐官員與城市建設和房地產開發有關。
雖然這些工程對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具有重要作用,但靠燒錢折騰出來的發展,成本太高、風險太大,更不用說其中很可能存在某些官員夾帶私心,單純為創造政績或中飽私囊濫用權力,并非為民請命。
遠有秦始皇修萬里長城,隋煬帝挖京杭運河,不計成本、勞民傷財、一功難抵百過的力證;近有無數號稱“城建狂魔”的高官落馬,獄中悔不當初的血淚教訓。希望手握權力者能真正明白,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一旦走上“歪路”,等待他們的必定是嚴懲。(《環球人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