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妍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地方立法工作,推進高質量立法,對提升泰安地方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快建設新時代新泰安,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泰安市人大常委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貫穿在立法工作全過程,恪守以民為本的立法理念,扎實推進、整體謀劃,堅持標準不降低、底線不突破,讓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牢牢把握立法質量生命線,泰安地方立法在促進改革、推動發展、保護生態、惠及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以法治力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泰安、提升民生溫度方面持續發力,站在全市全局高度全力推進垃圾分類地方立法,以“擊鼓再奮戰、攻堅當先鋒”的戰斗姿態和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的使命擔當,勇闖“深水區”、敢啃“硬骨頭”,擔當作為、躬身實踐,歷時三年多時間,在省人大常委會的全程指導下,在市委的有力領導下,市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立法主導作用,緊緊依托政府、動員全社會參與,于2020年出臺了《泰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山東省首部關于垃圾分類管理的專項地方性法規,彌補了我省在垃圾分類管理方面的立法空白,形成了生活垃圾分類立法的“泰安樣本”,為其他設區的市開展相關立法工作提供了樣板和參考,帶動全省各市進入垃圾分類的“法治時代”。
環境就是民生。垃圾分類考驗著一個城市的綜合治理能力。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乎人居生活環境改善,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近年來,我國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重點城市先行先試,泰安作為46個重點城市之一,于2017年啟動試點相關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多次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就曾提出“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把垃圾資源化,化腐朽為神奇,是一門藝術”,2018年在上海視察時強調“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近期又要求“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全社會人人動手,一起來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一起來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是我們做好這項工作的行動指南。按照試點要求,泰安市人大常委會于2018年-2020年,連續三個年度將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立法項目列入立法工作計劃并全力推動。立項前及立法程序啟動后,市人大常委會會同市政府有關部門,對全市有關工作情況進行摸底調研、掌握基本情況。常委會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親自帶隊,分別到浙江、福建、廣東、寧夏等省區的部分城市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并根據市委安排,派出訪問團赴日本、韓國就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開展調研訪問,學習了解國內外先進城市在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資源回收利用、無害化處置等方面的有效舉措和成功經驗,形成可資借鑒、可操作性和指導性強的調研報告,為該市修改完善條例草案提供了參考,有力指導和推動了該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向法治化邁進。2019年6月,以市人大常委會黨組的名義向中共泰安市委作出《關于我市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情況及<泰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草案)>起草有關問題的報告》,就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情況、條例草案起草有關重點問題及條例實施后的貫徹落實工作提出建議方案。市委對此作了批轉,根據市委批示,市人大常委會于當年8月對條例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經過三次審議,2020年6月,市人大常委會以全票贊成表決通過條例草案,并于2020年7月,由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決定批準實施。在審議過程中,常委會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政府部門協同推進,多次召開座談會、論證會、集中研討會,并就全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開展多次現場調研,站在旗幟鮮明講政治的高度,科學研判全市工作形勢,精準定位問題導向,通過立法理順部門職責、明確分工定位、落實法律責任,將草案制定、修改、審議的過程作為釋法、普法、宣法、執法的過程,在立法過程中全面促進法規落實落地。
垃圾分類是城市建設長跑的起點,既對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在考驗著市民文明習慣的養成。將垃圾分類入法,使垃圾分類成為公眾一項強制義務,必須久久為功。條例立足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對生活垃圾分類的全鏈條管理、全過程控制做出
了明確規定。以法規形式固化現有成熟經驗和典型做法。近年來,該市大力推進垃圾分類示范工程建設,建立協調機制,細化推進措施,合理配置分類投放設施,擴大推進范圍,做了大量具體工作,摸索出一套較為成熟的工作模式,積累了一系列成效顯著、可操作性強的做法和經驗,條例將其進行固化并上升為全社會普遍遵循的行為規范。以城市為主戰場,同時兼顧農村實際情況,鼓勵因地制宜確定農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規范了市、縣兩級政府的主要職責,明確了主管部門,并對基層責任和社會責任作了要求;同時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建立起分類計價、計量收費、易于收繳的差別化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實行區別城市和農村的收費模式。堅持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齊發力。條例從編制規劃、科學選址到實施建設全過程督促政府加快各類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規定各級政府應當依據規劃及相關標準安排建設城鄉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設施;要求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及公共設施、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應當配套建設符合國家有關環境衛生規定和生活垃圾分類要求的收集設施;提出了“生活垃圾協同處理利用基地、靜脈產業園區、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等較為先進的園區建設理念。同時對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置單位提出了具體嚴格的運營規范及處罰措施,以高標準、嚴要求、硬指標推動垃圾分類處理的軟硬件加速升級,有效避免“前端分類投,末端混合處”的現象。強化制度設計,引導習慣養成。條例建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明確生活垃圾分類標準和投放規范,要求將生活垃圾裝入相應垃圾袋,分類投放至生活垃圾收集設施中,禁止相互混合投放。實行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制度,明確責任人職責,將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納入基層社會治理,實行網格化管理,設立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員,專職指導、監督生活垃圾分類投放,依法規范前端投放行為,引導人們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依托網格化管理模式向基層下沉、向縱深推進。同時依據上位法合理設定相應法律責任,以此倒逼市民文明習慣養成。
知行合一,關鍵在行。垃圾分類涉及所有百姓群眾、各行各業和社會方方面面,如何推動有效實施是一個重要課題。條例的頒布實施標志著該市生活垃圾分類已經進入“強制時代”。泰安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一手抓立法,一手抓實施,加強對法規實施的有效監督,把法律和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真正讓法治的尺度保障民生的溫度。強化宣傳引導,力爭家喻戶曉。改變傳統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實行生活垃圾分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為此,泰安市人大常委會主動作為,努力提高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銜接的速度、準度和精度,在條例經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實施后,第一時間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通報了條例的起草背景、主要內容和相關情況,并就條例貫徹實施進行動員部署,引導和促進全市上下盡快開展全方位、廣覆蓋、高頻率的宣傳動員,借鑒《泰安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宣傳發動成功經驗,提高面上宣傳和入戶宣傳效應,做到群眾百姓“聽得懂、聽得進、喜歡聽”,盡快形成垃圾分類“鋪天蓋地、人人皆知、入心入腦”的良好氛圍,全面提升市民主動分類、主動參與意識,確保立法助力環境保護。明確職責分工,強化組織實施。讓法治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需要各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和責任擔當,從生活垃圾分類規劃的編制、收集設施的建設、分類運輸的監管到最終的末端處理,相關部門不能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只有樹立“一盤棋”思想,積極作為,形成工作合力,才能讓制度落實落地,樹立法律的權威,達到法治的效果。泰安市人大常委會注重通過立法強化考核監督機制的作用發揮,一點一策、多措并舉,通過推行積分兌換、源頭追溯、居民“紅黑榜”等制度,探索創建適合該市實情、科學合理的垃圾分類管理模式,加強對源頭分類、中間收運、末端處置的分類監管考核,確保分類全過程的閉環式管理。加強監督檢查,確保見真見實。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開展地方立法工作,是依據憲法、立法法等法律,依法行使法定職權,始終在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保障將黨的主張和重大決策部署通過地方立法轉化成為全社會一體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活動準則的必然要求。泰安市人大常委會充分認識到,人大作為權力機關,必須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好人大執法檢查的“法律巡視”作用,確保法的執行力和生命力。下一步,常委會將把貫徹實施《泰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要監督檢查內容,突出重點,從市民習慣養成上看效果,將條例落到實處,增強公眾分類意識,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用法治更好地改善人居環境,以高質量立法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助推泰安市文明城市創建取得新的更好成績,奮力跑好新時代立法事業接力賽,以堅如磐石的信心、使命在肩的自覺、堅韌不拔的毅力,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