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積玉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經過多年的實踐我對美術的理解是,美術,由“美”與“術”二字構成,美是意識的感覺,術就是技術、技巧。在美術活動的開展中如何引導幼兒用心去感受、發現身邊的美?如何讓美和術更好的結合?經過多年的實踐與研究,我取得了以下的經驗與收獲。
一、啟迪審美,讓幼兒去發現感受身邊的美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美是意識的感覺很抽象,孩子對美的了解是直觀形象的,經常是憑仗事物的外形特征、顏色、聲音和動作進行感受的。在活動中我積極地創造條件,用具體形象來了解事物而進行想象,啟發孩子去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全面提高孩子的審美能力。
(一)在大自然中的美
自然界是孩子產生美感的豐富來源,自然中五彩繽紛、獨具一格的形態美都能激發孩子對美的認識,讓孩子在自然中吸取美的養料。如,在活動《尋找春天》中讓孩子在自然界中探究春天的特點,引導孩子從穿著服裝、氣候轉變、動物、植物等,不同的角度中尋找春天的變化,感受春天氣息,捕捉春天的影子。通過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中去感受去發現,不同的幼兒會有不同的表現和體驗,讓孩子們在詼諧逗趣的情景中感受到活動帶來的樂趣,體驗自然活動帶來美的享受。
(二)生活中的美
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師要引導孩子用心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感受生活,發現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從生活細微處去注意發現、尋找感受美的表現。通過利用身處城市的服飾文化,在聽、視、感、觸的環境和氛圍的優勢下,在孩子們對服裝文化的耳濡目染下,以服飾之美為插入口,引導幼兒接受美的教育,正視生活中美的熏陶,隨著對周圍服飾的好奇心日益增加,服裝成為了幼兒在活動之余經常談論的話題,了解衣服的不同種類,服裝與人類的關系,給孩子們帶來欣賞美的熱情和無限遐想,美麗的服裝使幼兒盡享其中。
二、創造幼兒學習的時空機會,讓幼兒去表現與創作
(一)擴展幼兒求異創造表現的時空
想象和創造是緊密聯系的,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傳統的幼兒美術教學,讓孩子在畫本上作機械涂色訓練,把技法當作美術本身,把“畫得像”當作美術好的標準,孩子一旦對活動失去興趣,就會逐漸的關上他心中這扇好奇、探求的窗。在展開幼兒美術活動的過程當中,我特別注重幼兒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注重生活與美術教學的緊密結合,建立了開放式的教育環境,從孩子的思維特點出發抓住隨機的教育,讓幼兒在環境中認識感受、發現美,以及大膽的想象,擴展孩子求異創造表現的時空。
(二)提高了幼兒求異創造表現的能力
幼兒對感知的美好事物和不同的材料都會感到好奇,新穎別致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探索的欲望,豐富孩子的想象。相反,假如繪畫老是一支筆、一張紙,每一次繪畫的材料工具都是單一枯燥、反復的,就難以引起孩子對繪畫活動的興趣。這就需要為孩子提供衛生、安全、環保、方便、易于操作的多樣美工材料和工具的認識,鼓勵幼兒舉一反三,拓闊幼兒的思維創作空間,對幼兒的興趣提供充足探索、操作、求異和思辨的特點需求。下面是我在美術教學中的部分工具、材料和技法運用:
三、參與環境創設,讓幼兒體驗美術創作的樂趣
環境不僅僅是一種背景和襯托,環境的教育性與互動性不能忽視,因此,根據幼兒的年齡能力發展水平,投放了豐富的區域美工材料,將幼兒創作的各種作品用各種架子或繩子加以裝飾,結合環境創設進行展示,既豐富了環境,也給幼兒一個展示的空間,在欣賞別人作品的同時,也增長了自己的經驗,讓孩子們參與環境創設中,更加樂意去創造和表現,真正讓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主人。
美術是幼兒的另一種語言,它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去探索,讓我們與幼兒一起用發現的眼睛去觀察身邊的美,用靈動的畫筆記錄身邊的美,用美好的心靈去感受身邊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