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陳陽
為感謝東部發達地區的支持,萬山區委、區政府向萬山籍務工群眾所在地的黨委政府和企業分別寄去2萬多封感謝信。萬封感謝信,滿滿民生情。收到感謝信后,就業地黨委政府和企業紛紛回信,表示愿意深化雙方勞務合作,為更多萬山籍務工人員提供就業崗位,讓群眾就業與企業用工“連成線”。
近日,一封特殊信件從千里之外的安徽省蕪湖縣寄到銅仁市萬山區。信件內容不長,僅2張A4紙,卻讓相隔千里的兩地因一位貧困群眾就業之事,擦出“火花”。
信中提到的貧困群眾,名叫李文章,是萬山區魚塘鄉金盆村人。長年在外務工的他,今年受疫情影響,遲遲未能找到工作。
3月,在萬山區就業局推薦下,李文章走出大山,入職安徽省蕪湖縣安博帝特公司,成為一名汽車配件廠工人。如今,他工作穩定,生活舒心。
像李文章這樣的外出務工人員,萬山有2萬余人。
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面對疫情防控挑戰,萬山區堅決落實疫情防控相關要求,積極開展“送雁”行動,為群眾搭建就業平臺,與安徽、江蘇等地積極開展勞務輸出協調對接,保障區內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
山遙水遠情相系。為感謝東部發達地區讓萬山群眾就業穩崗,萬山區委、區政府特寫下感謝信,向萬山籍務工群眾所在地的黨委政府和企業各寄一封。
萬封感謝信,滿滿民生情。5月以來,萬山區委、區政府已向萬山籍民工就業地黨委、企業寄出兩萬余封感謝信。
肝膽相照手足親。收到感謝信后,萬山籍務工群眾就業地黨委政府和企業紛紛回信,表示愿意深化雙方勞務合作,為更多萬山外出務工人員提供就業崗位,讓群眾就業與企業用工“連成線”。
6月30日傍晚,已是下班時間,浙江華勝工具有限公司廠區內,人潮涌動。歐家啟找到妻子和兒子,三人一起前往食堂吃飯,路上有說有笑,“現在一家三口都在廠里打工,月工資加起來過萬元”。
55歲的歐家啟是萬山區下溪鄉青龍村建檔立卡戶,因家中耕地少,僅靠地里刨食根本無法養活一家人。十多年來,他一直在外務工,是家里的頂梁柱。
在萬山,像歐家啟一樣長期在外務工者,比比皆是。在一些貧困村,還不到一半人口留在村中,平日里,村里難見一個年輕人。
然而,大山之外也并非一帆風順。
“工作不穩定,經常換,有時是因為工廠訂單少裁員,有時是工資太低。就希望工作能穩定一點?!睔W家啟對此感觸很深,溫州打工的十幾年里,他換了多少個廠,自己都記不清。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推進,萬山區牢牢抓住發展機遇,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主動求變,著力修復產業空白、資金薄弱、人才缺乏等諸多“硬傷”,快速駛入轉型發展的快車道。2019年,全區7698戶25775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如何讓脫貧群眾不再返貧?成為當下萬山鞏固戰果的重頭戲。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飯碗”端穩了,才不會再窮回去。
面對當時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萬山大部分務工返鄉人員滯留家中,缺少收入來源。幫困難群眾找工作,萬山區委、區政府義不容辭。
在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兩場戰役中,萬山把目光聚焦于建檔立卡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戶和邊緣戶這 “三類人群”,全力保障困難群眾生活生產質量。
“只要確保1戶1人以上穩定就業,脫貧攻堅殲滅戰就能打贏。”萬山區就業局副局長陳玉坤說。
5月22日,萬山組建勞務就業扶貧工作專班,印發《進一步加強勞務就業扶貧工作的實施方案》,安排部署勞務就業扶貧勞動力就業信息摸排、崗位開發、崗位配對等相關工作迅速進行。
以村(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為單位,發動脫貧攻堅工作小組,全面摸清“三類人群”勞動力底數、外出務工勞動力底數、務工地、就業現狀等基本情況,分類建立信息臺賬。并通過前期崗位開發,將未就業“三類人群”勞動力與崗位進行精準匹配,做到人崗相適。

回信中還寄來兩張展現李文章工作狀態的照片。(萬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寄出感謝信后,萬山區收到來自安徽蕪湖企業的回信。(萬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同時,萬山還成立區級勞務公司,鄉村兩級成立勞務合作社,明確機構設置、工作職責及工作要求,搭建好勞務就業對接平臺?,F在,全區11個鄉(鎮、街道)已分別掛牌成立勞務合作社,全區各村(居)共掛牌成立94家勞務合作社,均已開始運作。
多舉措找崗位,群眾有增收路子。經全面摸排和核對,目前萬山全區“三類人群”中有勞動力家庭共15030戶60998人,有勞動力30681人,已基本實現“一戶一人以上就業”。
“真心感謝你們的好政策,為我幫扶的貧困戶安排了就業崗位,現如今他安全上崗,收入穩定,我很感動,特寄此信表示感謝?!?月底,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收到了一封來自千里之外的萬山區紀委監委干部袁仁榮的感謝信。
信中提到的貧困戶名叫梁巨生,是袁仁榮的幫扶對象,來自萬山區高樓坪鄉羊尾舟村。
因住房存在安全隱患,2019年8月,梁巨生一家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遷入住萬山區西南商貿城。但其父親智力障礙、母親患有殘疾,一家人的重擔全壓在梁巨生身上。
梁巨生作為萬山區20040名外出務工人員之一,今年3月進入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輝煌洗車店,成為一名洗車員,月收入4000元左右。
“只要工作穩定,一家人的生活肯定會越過越好。”梁巨生最為擔憂的是,“飯碗”穩不住。
為強化外出務工人員后續穩崗服務,萬山區建立全方位就業信息聯絡共享溝通、動態聯結機制,依托勞務服務機構、駐外勞務服務站,動態掌握“三類人群”外出務工就業情況,主動為萬山籍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政策咨詢、權益維護保障等服務。
萬山還對貧困勞動力和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外出務工且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的,按現行相關政策規定給予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公司、勞務合作社等市場主體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的,按現行相關政策規定落實一次性跟蹤服務補貼,為全區在外務工人員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同時,萬山充分整合全區各方資源,多形式、多渠道加強與勞務輸出地黨委政府及人力資源部門、企業溝通對接,簽訂穩崗協議,建立互惠共贏長效機制。并以寄信的方式,表達區委、區政府對務工群眾所在地黨委政府以及企業的感謝,全力穩住萬山籍貧困民工就業崗位,保障貧困群眾就業增收。
知道家鄉為自己所在企業寄來的感謝信后,梁巨生說:“有黨和政府的關心,飯碗一定穩得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