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張凌
通過與企業就創新平臺建設、高層次人才引進、技術創新方向、研發模式和路徑以及科技金融、商業模式創新、產學研合作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千企面對面”對接技術、資源和政策,企業發展思路得以拓寬,新技術得以運用于需求。
今年3月,貴州啟動第三輪“千企面對面”科技服務行動。在疫情期間,通過舉辦小規模座談會、“一對一”見面會、現場辦公、電子問卷等形式,省科技廳將新的政策和理念帶往生產一線,幫助企業出謀劃策、答疑解惑,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增強發展動力。
以此為契機,貴州省科技廳將收集全省科技型企業發展的技術需求,為政策制定提供鮮活、科學的依據,更有針對性地制定產業轉型技術升級關鍵技術清單,納入每年的科技計劃項目指南,使貴州的科技創新在共性需求問題上形成新的突破。
“去年6月至今,是企業發展最快、經營狀況最好的一年!疫情期間,許多公司發展受到影響的情況下,我們企業依然能實現轉型發展、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得益于貴州科技部門對企業發展的指導和支持。”6月29日,博文軟件(貴州)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博文在接受采訪時感慨。
作為貴州的全國百強軟件公司,企業發展至今已有12年的歷史,是一家從事三網融合、物聯網、智慧醫療、互聯網應用等業務的科技型企業。
政策措施不了解、技術提升有困難、創新發展遇瓶頸……2018年開始,貴州省科技廳組織技術專家來到企業,針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創新實施“千企面對面”科技服務行動,破除與企業間溝通的障礙。
博文軟件是“千企面對面”科技服務行動的關注對象。專家通過長期的走訪交流,詳細了解博文軟件技術優勢、市場規模、管理情況,指出“企業生存主要依賴于承接項目,缺少能夠支撐長期穩定發展互聯網產品”的發展痛點。
“找跑跑”是博文軟件的互聯網產品之一,主打“共享時間”理念,提供接送孩子、事務代辦、心愿清單等業務,上線4年沒有進行融資推廣,閑置在企業的各項業務中,沒能為企業帶來收益。
通過調研,專家們發現該產品注冊用戶達到748萬,估值預計7億元,建議博文軟件盡快將產品單獨剝離出現有運營體系,進行獨立發展,激發釋放產品的發展活力。
2019年6月,懷著將信將疑的態度,何博文試著將產品從企業的“溫室”投入市場。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產品第一輪融資就獲得投資人的青睞——以6000萬注資10%的股權融資,投資人一口答應。
“真沒想到企業閑置的業務竟是寶貝,能賣這么多錢!”企業轉型的成果大大超出何博文的預想。
疫情期間,該產品的藥品派送業務成為熱點。有了投資,企業將在西南地區進行推廣,逐步向“北上廣深”發展,并進行第二輪投資,發展前景廣闊。
通過與企業就創新平臺建設、高層次人才引進、技術創新方向、研發模式和路徑以及科技金融、商業模式創新、產學研合作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千企面對面”對接技術、資源和政策,企業發展思路得以拓寬,新技術得以運用于需求。
貴州沿河烏江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遵義醫科大學相關研究團隊達成長效合作機制;貴陽險峰機床有限責任公司和貴州興富祥立健機械有限公司共同開展高速精密數控磨床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示范,支持經費790萬元……通過走訪,科技部門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
今年,“千企面對面”科技服務行動,涉及全省123家“雙千工程”重點企業、118家十大工業產業重點企業、1644家高新技術企業、84家規模以上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業企業和獨角獸培育企業。
由貴州省科技廳領導帶隊,分優勢產業對十大工業產業、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和十大服務業創新工程進行調研,提出各產業轉型升級關鍵技術清單,摸清行業“卡脖子”問題,梳理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需求。通過線上平臺、小規模走訪調研,目前已收集到440家企業填報的674條技術需求。
通過整理2018年至2020年三年的技術需求,將形成《2018—2020“千企面對面”科技服務行動企業技術需求檔案》,同時依據征集技術需求正在制定2021年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不久將進行發布。
圍繞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目標、摸清貴州技術創新體系家底,“千企面對面”科技服務行動將完善貴州企業創新調查體系,為“十四五”規劃編制提供決策依據。
貴州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廳長廖飛說,“千企面對面”科技服務行動是省科技廳轉變工作作風、落實群眾路線的重要載體。
通過直接與服務對象面對面交流,強化科技職能部門的服務意識,深入一線解決問題,讓省科技廳自身發展思路、政策指向更清晰。主動對接企業,這也是省科技廳加強廉政建設、消除“紅頂中介”存在空間的重要措施。
同時,“千企面對面”科技服務行動是貴州科技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抓手。
通過“千企面對面”,能夠直接到企業一線找準問題,了解企業發展的原始需求,對企業提供的服務更加具有針對性。從作為需求側的企業了解清楚問題,將問題整理成清單,到供給側尋求技術方案,這樣能有效解決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取眾人之長而長于眾人。”通過調研,貴州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中小型企業的很多技術合作伙伴,是省外的理工院校。貴州的創新資源,已融入許多省外資源,這對于未來的科技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
貴州高新技術企業從2015年的384家發展到2019年的1644家,發展速度快,科技服務工作量大。貴州將不斷為加強科技型企業成長梯隊建設做好關鍵技術、拳頭產品、龍頭企業、領軍人才“四個培育”,為貴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科技創新動力。

通過走訪,科技部門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圖為貴州興富祥立健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貴州興富祥立健機械有限公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