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宏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文葉飛
這里是一片貧瘠的土地,從高空看,高山深谷縱橫交錯,地理條件惡劣,多年前貧困發生率一度達到30.45%;這里也是一片希望升騰的土地,干部群眾 力同心,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產業革命……這里就是銅仁,貴州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也是武陵山片區脫貧攻堅的決戰區。
黨的十八大以來,銅仁市貧困發生率已從30.45%降至2019年底的1.16%,減貧100多萬人,以脫貧攻堅連戰連捷的優異成績,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
最近,石阡縣甘溪鄉坪望村的藍莓熟了,村民陳世軒更加忙碌,他的工作是管理50畝藍莓,每月工資2000元,71歲的他對此感到非常滿意。
“我一定要踏踏實實干,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謝謝你們關心。”面對村里和鄉里干部的關心,陳世軒的話語充滿感激之情以及戰勝貧困的決心。
充滿決心與信心的不僅是陳世軒和坪望村,截至2019年年底,銅仁市剩余未出列貧困村22個,貧困人口減少至4.38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16%,最后一個未出列縣沿河自治縣脫貧攻堅工作進展有序。
這樣的成績,對銅仁而言來之不易。
2014年,銅仁貧困發生率高達24.78%,有90多萬人未脫貧,占全省貧困人口的12.44%,占全國貧困人口的1.32%。要改寫貧困山區面貌,脫貧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任重而道遠。
為此,銅仁堅持“極高的政治站位、極深的民生情懷、極強的全局統籌、極佳的脫貧成效、極準的路徑舉措、極硬的工作作風、極優的組織保障”工作總要求,為幫助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實現小康而奮力攻堅。全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緊扣“兩不愁、三保障”要求,用好“五步工作法”和“76554”工作方法,采取超常規舉措全力打好“四場硬仗”,集中火力向貧困發起總攻,解決困擾銅仁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
由條件知:N1(a)關于變量強單調和Lipschitz連續[3,4,9],常數分別為 α,β,A(u)是 Lipschitz 連續,常數為,則有λA
眼下的銅仁,30戶以上村民組100%通硬化路,建制村100%通客運,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全面解決,農村產業革命如火如荼,生態茶、中藥材、生態畜牧業、蔬果、食用菌、油茶6個主導產業及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壯大……在這塊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干部群眾朝著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堅定前行。
長期以來,受地域、經濟因素影響,銅仁農村富余勞動力基本都會外出務工。近年來,隨著一系列就業創業優惠政策的實施,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的路子越來越寬。
“我很喜歡自己現在的樣子,在家門口靠能力掙錢。”思南縣順嘉服裝有限公司員工姚茂芬高興地說。
若在往年,元宵之后她便坐上客車,去往珠三角一帶打工,今年卻因為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出不了門。一直在家里待業的她通過“留雁行動”搭建的就業平臺,經過技能培訓后進入思南縣順嘉服裝有限公司工作。在這里,和她一樣的農村勞動力有100多人,其中相當一部分是附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群眾。
銅仁是勞務輸出大市,外出務工是群眾增收、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群眾節后外出務工的計劃。如何暢通就業渠道惠民生,成為銅仁面臨的又一考題。
為此,銅仁創新推出“留雁行動”,深入實施“尋雁、送雁、育雁、繁雁、助雁、護雁”6大工程,引導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創業,不僅有效解決群眾目前“出不去”的困擾,又著眼長遠解決農村產業革命、新型工業化和就地城鎮化的人才難題,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動能。

銅仁市創新推出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12.55萬人直接搬到銅仁主城區和開發區。圖為江口縣凱德街道周屯安置點。(銅仁日報融媒體集團供圖)
不僅如此,為攻克脫貧攻堅重點難點,銅仁堅持真情實意、真金白銀、真抓實干,全心聚焦脫貧攻堅戰;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戶施策,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戰;堅持定點包干、定責問效、定期脫貧,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堅定不移抓好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實施農村公路提升工程,深入實施農村“村村通”有線電視、電信寬帶、移動通信工程。如今,全市農村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大為改善。
堅定不移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將數十萬深山區石山區貧困群眾搬出大山,特別是實施跨區縣搬遷,把西部區縣符合搬遷條件的貧困群眾跨區縣集中安置到中心城區和產業園區,讓搬遷群眾安居樂業,過上好日子。
堅定不移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完成產業結構調整150.5萬畝,創建樣板壩區12個、達標壩區61個,帶動11.59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玉屏、松桃、石阡、思南4個縣成為“中國好糧油”示范縣試點。
堅定不移抓好教育住房醫療“三保障”。全面落實“三保障”政策和市級貧困人口教育兜底資助、醫療費用兜底和非醫療費用專項救助制度,兜實兜牢脫貧攻堅網底。
堅持靶向施策,銅仁下足繡花功夫,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為貧困群眾增強“造血功能”,脫貧攻堅進展明顯。
“黨的政策讓我過上了好日子。”近日,在沿河自治縣泉壩鎮大泉村,70歲村民侯萬富指著自家的房屋說。
侯萬富家中只有他與患有慢性病的兒子,是村里的重點幫扶對象。通過危房改造工程,讓他家的房屋煥然一新;走進屋里,廚房里掛著臘肉等食材,客廳里家電一應俱全。老人拍著堂屋一角的谷倉說:“這些糧食夠我們吃大半年了。”
“看貧困群眾生活好不好,不能只看房屋外表,還要看他們屋里擺的、身上穿的、鍋里煮的、柜里放的、床上鋪的。”大泉村駐村干部曾貴波說。
曾貴波口中的“五個看”,是銅仁市“76554”工作法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76554”工作法,是銅仁在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中,靈活用好“五步工作法”推動脫貧攻堅的戰術創新,即“七個補、六個不、五個看、五個一致、四個好”。其中,取長補短等“七個補”是脫貧摘帽的重要抓手,自強不自卑等“六個不”是增強群眾內生動力的重要手段,看屋里擺的等“五個看”是判斷貧困群眾是否實現“兩不愁”的重要方法,客觀有的等“五個一致”是檢驗脫貧成效的重要標尺,黨的政策好等“四個好”是檢驗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標準。
不僅僅是“76554”工作法,面對脫貧攻堅的嚴峻形勢,銅仁始終堅持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出一系列脫貧攻堅“銅仁經驗”。
創新推出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29.33萬深山區石山區貧困群眾搬出大山,12.55萬人直接搬到銅仁主城區和開發區,搬遷人數在全國、全省地市中最多。
創新建立脫貧攻堅一線干部關懷激勵機制,明確對全市所有脫貧攻堅一線干部,在培養使用、表彰獎勵、待遇保障等八個方面強化正向激勵,全面激發基層一線脫貧攻堅干部干事創業激情。
創新推行“9+2”區縣共同支持沿河產業發展幫扶協作模式,號召9個區縣和2個開發區,分別從人力、技術、資金等方面傾情幫扶,促進沿河農民增收致富,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銅仁干部群眾 力同心,啃下了一塊塊硬骨頭、消滅了一個個攔路虎、攻克了一個個難險關,繼續以高標準高要求高水平決戰決勝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