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廣西玉林籍商人群體研究之一"/>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試論近代廣西玉林籍商人群體形成的原因
——近代廣西玉林籍商人群體研究之一

2020-08-20 02:58:28于少波
廣西地方志 2020年4期

于少波

(玉林市博物館,廣西 玉林 537000)

近代廣西玉林籍商人群體,是指在玉林本地出生或祖、父在玉林出生的商人群體,其所屬籍貫的地理范圍并不囿于近代之玉林五屬,即鬱林①本文中的“玉林”指的是現今之玉林市轄區范圍,包括玉州區、福綿區、北流市、容縣、陸川縣、博白縣、興業縣,而“鬱林”則特指清代鬱林州州治所在地和民國鬱林縣之轄區范圍。、興業、北流、陸川、博白五縣,還包括今日歸屬于玉林管轄之容縣。有關近代廣西玉林籍商人群體的研究,國內部分學者已有所關注,但未見以此為專題進行全面、系統分析和研究的成果。具體來說:

其一,部分有關近代廣西經濟的研究著作文獻中略有涉及。如鐘文典主編的《廣西近代圩鎮研究》《20世紀30年代的廣西》,其中涉及玉林籍商人在玉林當地所占的比重,及在部分行業中玉林籍商人的一些情況[1];唐凌的《廣西商業會館研究》以及侯宣杰的《清代以來廣西城鎮會館分布考析》對玉林籍商人所建的商業會館進行了統計,重點考察廣東商人對玉林商人的影響[2];石維有的《清代桂東南在兩廣經濟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最后討論了玉商文化,并指出玉商文化是在粵商文化下形成的,帶有明顯的粵商文化印記[3];等等。

其二,在部分桂商研究文章中,有關于玉林籍商人的一些資料收集和研究。如李華的《清代廣西的地方商人》,對清代廣西存在的粵商、贛商、閩商、湘商以及廣西本土商人進行了細致的梳理和考察,其中在對廣西本土商人的研究中,提到了清道光時期的容縣桂油商人和鴉片戰爭前鬱林、陸川的鴉片商人[4];黃濱的《近代廣西城鎮的商幫比較——粵港商經濟對廣西輻射研究之一》,對近代廣西主要的商幫進行了比較研究,其中將桂商單獨列為一個章節,對桂商進行了重點論述,認為“在近代的大部分時間里,他們都沒有取得廣西商路中主位商幫的地位”,同時提到玉林五屬商幫是近代廣西本土商人中表現最為突出的一支[5];等等。

其三,有關玉林籍商人的一些回憶性文章和研究論著。如《廣西民族工商業開拓者——實業家馬泗川》《實業家伍展明》《民國時的水巖壩礦業與伍展明》《梁權辦實業二三事》《吳祖謀史略》《陳渭琮與鬱林工商業》《鬱林“廣西鹽王”唐幼卿》等等,這些對近代玉林著名商人的回憶和總結性文章,史料詳實,內容豐富。

其四,有關廣西、玉林華僑的研究論文、著作中,有關于玉林籍華僑商人的相關資料闡釋。如鄭一省的《廣西容縣僑匯莊的經營模式及網絡初探》《“豬會(匯)”僑批網絡初探——廣西楊梅鎮普濟村為個案》,文章對近代容縣僑匯業和僑匯商人做了十分細致的研究,其中重點討論了容縣籍僑匯商人的經營模式和網絡。[6]

其五,在以廣西客家為研究對象的文章和著作中,有關于玉林籍客家商人的材料引用。如段艷、陸吉康、王玉婕的《廣西玉林客家商貿文化的形成與特點》主要考察了玉林客家商貿文化的形成和特點,其中涉及了近代玉林籍客家商人所從事的一些行業,如谷米、鹽業、藍靛等,同時還提到了一些客家商人和商人家族。[7]

其六,有關玉商文化建構的文章中有所論及。如張秉文的《玉商文化的歷史考察及現實價值探討》,旨在構建“玉商文化”這一概念,歷史考察回溯至秦漢,但僅是概況性敘述,重點在于改革開放之后玉林商人文化的形成,對于近代時期的玉林商業和商人僅見零星幾筆[8];蔣以超、謝偉、王明波的《玉商文化的內涵及其現代困境原因分析》,提到了近代玉林部分行業商幫的形成,但未做進一步的深入分析,其著眼點依然在改革開放之后的玉林商人。[9]

因此,從上述成果來看,涉及近代廣西玉林籍商人群體的具體研究不多,而且較為零散,還未見專題、系統和全面的研究成果,亟待加強。

一、近代廣西玉林籍商人群體概況

近代玉林籍商人群體由玉林本地商人、國內其他地方的玉林籍商人、國外玉林籍華僑商人三部分構成,他們是近代廣西本土商人中的佼佼者。近代廣西的整體商業形勢是“無東不成市”的局面,但是在其內部卻存在著明顯的個例——鬱林縣。民國中期之后,在鬱林縣的整個商業系統中,玉林本地商人一直占據著主體地位。在1933年《廣西年鑒》的統計中“鬱林(縣)是廣西少有的本地店東占主導的城鎮,在448名鬱林店東當中,本縣387人,外縣13人(北流縣10人,陸川縣3人),外省36人,不詳12人。”[10]鬱林縣本籍商人占到鬱林縣店東總數的86.3%,而玉林五屬商人則占到了總數的89.28%。而在鬱林縣當地的商業組織方面,民國時期鬱林縣共建立了13個同業公會,其中記錄有會長籍貫的有8個,不詳的有5個。而在有籍貫記錄的8個同業公會中,有6個同業公會的首任會長皆由玉林籍商人擔任,占比達75%。從中亦可知玉林籍商人在鬱林縣當地商業經營中的影響力和所占據的重要地位。

國內其他地方的玉林籍商人,是廣西本土商人中建立商業會館數量最多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個商人群體。在唐凌所著《廣西商業會館研究》中,記載明清民國時期廣西本土商人所建立的商業會館僅有10座①還有1座由欽州商人建立的商業會館,由于近代欽州屬廣東地區,故未將其列入。,其中為玉林籍商人所建的就有6座,其他則為靈川商人建立的3座和桂林商人所建的1座。[12]可見,近代域外玉林籍商人的強大實力。

而在海外華僑商人方面,玉林籍華僑商人的身影遍布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地,其人口和產業規模同樣是廣西本地其他商人所無法比擬的,民國年間,廣西每年的僑匯收入可達每年法幣1000萬元以上,而其中僅容縣每年的僑匯收入可以占到其中的60%,約每年600萬法幣左右。[13]同時,由于海外玉林籍華僑商人強大的經濟實力,不少人也因此成為了當地廣西華僑團體的創辦者或執掌人,比較著名的有創辦“三合會館”的博白籍新加坡華僑商人龐敦武、創辦森美蘭州廣西會館的博白籍華僑商人陳德保等等。

除此之外,近代廣西玉林籍商人群體在廣西的許多行業中也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如在鹽業方面,鬱林籍商人唐幼卿有“廣西鹽王”的稱譽;[14]在礦業方面,容縣籍商人“伍展明”有“廣西礦王”的說法;[15]而在紡織業方面,鬱林的土布業商人也是廣西紡織商人中規模最大的一個群體,等等。近代廣西玉林籍商人群體的規模和實力在廣西本土商人中獨樹一幟,但如果將其與域外的著名商幫比較起來,兩者之間的差距則還是十分明顯的,如在最代表商幫實力的商業會館建設方面,清代粵商在廣西就已經建立了91座會館,湘商也建立了39座,贛商32座,閩商也有8座,而玉林籍商人在整個近代卻僅僅只建立了6座。[16]可見實力相差之懸殊。

表1 民國玉林縣同業行會概況[11]

二、近代廣西玉林籍商人群體的形成原因

近代廣西玉林籍商人群體不僅在本地商業中占據著絕對優勢地位,同時在外域也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作為廣西近代史上最為重要的商業群體之一,其生成原因除去商人群體本身的智慧和勤勞因素外,更多的則是受玉林自然環境、區位條件以及外商、時局等的影響。

(一)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經濟發達

玉林位于廣西東南部,屬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650毫米左右;光熱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1795小時以上,無霜期長,年平均無霜天數為346天;全年降水天數在160天以上。”[17]境內多丘陵、臺地,面積約占全市面積的49.4%,平原盆地占17.4%,[18]其中玉林和博白盆地是廣西最大的盆地,面積達395平方公里。[19]充足的光照,豐沛的雨水,平坦肥沃的平原盆地,為玉林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自然環境,十分適合水稻、水果、木柴、香料、藍靛、棉花等作物的生長,在歷史上就是著名的“糧米之鄉”。

農作物產量的充裕,使得當地民眾在滿足自身的生產生活之外,尚有大量的盈余,可用于交換和貿易,而這不僅為早期玉林籍商人積累了從事商業活動的原始資本,同時由于大量經濟作物的培植,也促使了當地如紡織業、藍靛業、桂油制取、茶葉炒制等手工業的快速發展,從而在當地產生了一大批手工業商人。

(二)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

1.玉林地區是近代廣西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之一

近代,玉林地區是廣西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之一。在1927年廣西省政府所調查的92個縣中,人口密度最高的是鬱林縣,每平方公里182人,次為陸川縣,每平方公里約142人,容縣、北流的人口密度也在100人以上。而在廣西人口密度最低的西林縣,每平方公里僅5人,鬱林縣的人口密度大約是西林縣的36倍。民國22年(1933年),在被調查的98個縣中,人口密度最高的依然是鬱林縣,每平方公里184人,次為陸川縣、岑溪縣,分別為146人、145人。容縣、興業、北流、陸川、博白的人口也都在100人以上,15個人口密度在100人以上的縣中,有6個是今天玉林地區的所屬縣市。

同樣,在民國34年(1945年)被調查的100個縣市中,鬱林縣的人口密度在諸縣中依然最高,每平方公里達到了198人。而當時廣西人口密度最低的西林縣,每平方公里僅有11人。[20]

2.近代玉林地區是廣西人均耕地最少的地區之一

民國時期“以各有關年度全省共有耕地數計,1933年廣西全省平均每人占有耕地2.32畝,其中水田1.49畝;1945年,平均每人占有耕地2.01畝,其中水田1.07畝;1949年末,廣西共有耕地3665.22萬畝,戶均耕地8.75畝,人均2.00畝。”[21]民國時期,廣西人均耕地面積在2畝左右,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8畝。而在玉林,以容縣和陸川為例,“1933年容縣人均耕地僅有1.29畝,其中水田1.13畝。而到了1949年,全縣人均耕地降至1.09 畝,其中水田為1.02畝”。[22]陸川縣,1949年農業人口人均耕地僅為1.33畝,水田1.25畝。[23]民國時期玉林地區的人均耕地面積僅為廣西全省的一半左右,而土地儲備量卻早在1933就已經幾乎用盡了。在1933年的《廣西省經濟概況》言“(鬱林)本縣以人口稠密之故,近村率少荒山荒地,故不能隨意放牧。”[24]

人口眾多,耕地面積有限,人地矛盾突出是近代玉林籍商人群體形成的重要推力。無法在傳統農業中得到足夠的生產資料,從而解決生存問題,迫使部分民眾只能轉而從事商業或其他謀生活動當中去,如當土匪、遠走南洋等等。黃紹竑在其回憶錄中就曾提到“因地少人多(據最近清丈,全縣耕地僅二十四萬畝,人口則有三十二萬,)謀生不易,不能不向外以求發展。”[25]

(三)獨特的交通條件和區位優勢

北流江、南流江分別發源于云開大山和大容山,兩條河流的流向分別為向北和向南,因此得名。北流江,全長247公里,流經北流、容縣、藤縣,匯入潯江;南流江,全長287公里,向西南流經玉州、福綿、博白、浦北、合浦等縣區,最后匯入北部灣,是廣西獨流入海的最大河流。

秦漢以降,北流江和南流江以其獨特的流向和區位、交通條件,成為了海上絲綢之路上十分重要的出海通道。其繁忙的水上交通運輸,不僅帶動了玉林各個歷史時期的經濟發展,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近代玉林籍商人的形成。清末兩廣總督岑春煊奏準朝廷正式劃南流江為廣西食鹽進口的航道后,玉林的鹽業貿易更加興盛起來。抗戰時期,由于日軍封鎖了“自天津達雷州半島的沿海走廊,而北部灣合浦東西沿海成為當時的被日寇封鎖的西南各省物資進出口的唯一空檔,南流江又一度成為了廣西乃至云貴諸省所需食鹽海貨北運的最重要通道”。[26]

在抗日戰爭勝利后,南流江依然為桂粵湘鹽運要津,在鬱林南流江邊有許多鹽運碼頭,鹽莊多達26家,注冊資本達900萬元(法幣)。鹽市的興盛,更進一步帶動了其它行業的發展,形成了一條長約四百米的商鋪街,以致各地商賈爭相來此經營貿易,竟然“只識船埠街,不識鬱林街”。船埠的繁榮景象一直持續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

而在北流河方面,不僅是近代玉林藍靛業主要的出土通道,同時亦是近代北流瓷器的重要運輸通道。近代玉林生產的藍靛主要通過北流河出西江進而銷往梧州、廣州等地,因此人們又將玉林的藍靛統稱為“北流靛”。而在瓷器生產方面,北流是廣西第二大瓷器生產基地,所生產的瓷器除銷往玉林周邊各地之外,亦通過北流河銷往域外諸地。

可以說,南流江和北流江優越的水運條件,造就了玉林自漢代以來的快速發展,同時亦因為兩條河流的交通因素,帶動了玉林商業的興盛以及玉林商人的興起。特別是在近代,由于作為鹽業通道、戰略后方孔道的優勢,更是讓近代的玉林商人擁有了十分難得的發展條件。

(四)外來商人的影響

1.商人移民的影響

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早在先秦時期,玉林地區就已經受到了中原漢文化的影響,而在秦始皇統一嶺南之后,南北融合的進程進一步加快。宋代,由于受到戰亂和宋王朝南遷的影響,玉林的移民潮也開始大規模到來。而到了明清時期,來自江西、福建、廣東的移民大量到來,則形成了今天玉林主體居民的構成。在這些移民潮中,其中就有不少商人的身影,如在鬱林,“張姓始祖張敏聰,本廣東南海縣人,清康熙九年因經商遷居鬱林州西門外南街居住,又后遷州珮;清代早中期,廣東高明縣譚氏兄弟挑著木工工具來到鬱林州城,成為今天吳屋寨的來祖”。[27]

商人移民的到來,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助推了當地商人群體的興起。如北流周氏于康熙年間入籍北流,依靠自身的先進技術在嶺垌開辦瓷廠,進行瓷業生產,并一直持續了十一代之久,不僅帶動了北流的瓷業生產,同時亦在北流形成了一個專業從事瓷業生產的商人家族,對北流其他瓷業商人的興起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2.外來商人的影響

外來商人對于近代玉林籍商人群體形成的影響也十分突出,大量外地商人依靠新技術、新商機帶動了大量本地商人的興起。民國初期,粵東商人是玉林商人的主體。而玉林籍商人則是在粵東商人的帶動下,效仿粵商獨自或與粵商合股經營相關產業,后逐漸發展起來的。[28]對此,民間流傳著“是粵商教會了玉林人做生意”的說法。

在容縣,當地商人的桂油產業就受到了平南粵東商人的影響。《容縣志》載“桂油水里出,先是道光間東商在平南以蒸薄荷油法制為桂油,販賣得值。邑紳韋煥先往師之,盡得其傳。其法實桂葉于釜上,覆以甑,甑穿小孔,以筒接之,通于旁甕,燃薪釜底,葉氣上蒸,油附于甑,由筒而注之于甕,大率桂葉一百斤僅可得油半斤。近鄉人爭效之,業此數十家,鬻于市,販運出洋,頗獲厚利。”[29]粵東商人的桂油提取技術是容縣桂油商人興起的基礎和推動力。

而同樣在容縣,在火紙、茶珠等方面,當地商人受到的影響亦十分突出。《容縣志》載“火紙,一波順里出,舊志,康熙間有閩人來容,教作福紙,創紙蓬于山間。春初采扶竹、各種筍之未成竹者,漬以石灰,漚于山池,越月碾漉成絮,濯以清流,又匝月,下槽遂撈遂焙,因而成紙,每槽司役五六人,歲可獲百余金。至乾隆間多至三百余槽,如遇荒年,藉力役以全活者甚重。”[30]閩商對于竹紙的制造,為當地商人提供了新的商機,后者紛紛仿效,從而形成了容縣本地生產竹紙商人群體。而在茶葉生產方面,粵東商人改變了本地商人原始的制作工藝,帶動了當地的茶葉生產和茶商的改變。《容縣志》載“茶珠,舊以容山產者佳。今則順水、招波等里多有。春末,山人摘其芽鬻于市,東商復揀而研之,焙炒成珠,轉運出洋,業此者數家。”[31]

在博白,閩商對于當地蔗糖生產和制糖商人的影響亦十分重要,《博白縣志》載“竹蔗,閩人種,仲春播種,孟冬造糖”。[32]在閩商之后,博白當地的榨糖業也逐步起航,在民國時期本地的制糖業和制糖商人已經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步。

(五)時局和政治的影響

1.鴉片戰爭后的國內形勢

鴉片戰爭后的中國,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嚴重局勢。外國列強的鐵蹄不斷地踐踏著我國的領土,殘害著我國的傳統經濟,造成了農村自然經濟的大規模解體,大量農民失地破產,轉而從事其他產業,這也是玉林籍商人興起的一個原因。

而之后,國內戰爭,特別是太平天國起義運動的爆發,對玉林地區亦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不僅當地的經濟受到嚴重的破壞,同時還造成了人口的大量流出。黃紹竑在其回憶錄中就寫道“當光緒中葉時候,有許多窮困的人,因迫于生計,流為盜匪,地方發生紛亂。清廷派酷吏鮑某茹某,前后來宰是邑,皆以嗜殺著名。因而稍涉嫌疑之貧窮丁壯,則流走南洋,以謀生路。……”[33]太平天國的戰士周勉等人,就是這一批下南洋的玉林籍人士,他們開啟了玉林人下南洋的先河。而之后,在民國初年的軍閥混戰時期,亦有大量的玉林人加入到了下南洋的行列,大量人口因鴉片戰爭后國內局勢的動蕩而走出國門,外出謀生,這也是玉林籍海外華僑商人形成的一個推動因素。

2.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19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方列強無暇他顧,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和控制,我國的民族經濟獲得了難得的發展時期。而在戰爭結束后不久,1919年5月4日國內又爆發了著名的“五四運動”,其中的“抵制日貨”“支持國貨”等運動,有效地阻礙了外國經濟勢力對我國經濟的侵略,為民族經濟贏得了難得的發展時機。

這一時期玉林的藍靛業、土布業等傳統行業,都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土布業,生產技術得到了革新,產業規模逐步增大,銷售區域擴展明顯,商人群體大量興起,成為了玉林地區傳統手工業中發展最快的一個。而同時,在新興工業方面,“實業救國”的理念深入人心,北流籍商人為興利權,建立了北流歷史上第一家電力公司——晉光電力公司,該公司以“振興實業利便民用,收回地方利權為宗旨”,集股4000,“并規定股票可以抵押移轉,但不得抵押移轉于外國人”。[34]而在民辦鬱陸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在其股份說明里,同樣標注了不得轉讓給外國人的條款。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特別是在1938年廣州被日軍占領之后,我國東部沿海大部地區都受到了日軍的占領和封鎖,僅剩下北海、湛江兩個港口,依然暢通,保持著對外貿易。而玉林在抗戰時期始終未被日軍占領,雖然位于內陸,但恰好與北海有水路相通,與湛江又有陸路相通,因此在一段時期內,玉林成為了我國西南戰時交通運輸線上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成為了戰時物資和民用商品運輸的重要中轉站。

抗日戰爭局勢的變化為當時玉林籍商人的興起提供了一個較好的環境和機遇。其時,在湛江與玉林的運輸線上,玉林民眾以單車、汽車和挑擔的方式從湛江經陸川轉運物資,發展經濟,還有部分商人如陳渭琮等直接轉往湛江,駐地經商。而在北海方面,由于國內主要的海鹽生產地基本都為日軍所侵占和封鎖,南流江通道成為了內地及西南地區食鹽供應的重要通路。特別是“濟湘鹽”貿易的發展,造就了民國時期玉林籍鹽業商人的蓬勃發展。

3.新桂系政府的上臺

1925年新桂系上臺,之后由于蔣桂戰爭和中原大戰的失敗,在重新上臺執政后的“新桂系為了鞏固他們的政權,打出了‘建設廣西,復興中國’的口號”。在廣西實行“三自”政策,即自治、自衛、自給的政策。[35]

三自政策的實施,使得廣西在短時期內實力大大提升,一度被外界譽為“模范省”。如“美國的艾迪博士(Dr.Sherwood Eddy)說:在中國各省中,在新人物領導之下,有完備與健全的制度而可稱為近乎模范省者,唯廣西一省而己,廣西在十年內,不難成為中國之丹麥也。巴黎午報主筆羅格(Henri Leeraclude)也說:年來歐洲各國皆聞中國之廣西省各種建設甚為進步,余此行得到廣西建設進步材料及事實之影片頗多,將來返抵歐洲,定將其發表于報端,使各國人士及華僑皆得知中國尚有一模范省——廣西。”[36]等等。

作為“中國唯一的模范省”——廣西,不僅政治社會較為穩定,同時在經濟建設方面亦成績斐然。新桂系在經濟建設過程中,不僅實施統制經濟,發展國家資本,建立了一大批基礎工業,是廣西近代化的重要推動力,同時還積極鼓勵、扶助和支持私人資本投資興業。而這為廣西玉林籍商人的興起準備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環境,是玉林籍商人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例如玉林是桂系李宗仁的“龍興之地”,1921年由于第二次粵桂戰爭的失敗,李宗仁退守玉林。其時,與李宗仁早有私交的黎仲丹、梁權等人,聯合興業、玉林的商人士紳為其提供了大量的政治獻金,幫助其擴充軍隊,成為了李宗仁后來執掌廣西的重要推手。而在李宗仁上臺之后,這些興業籍人士也紛紛從政入職,并利用與李宗仁的關系從事實業投資,獲利頗豐。如玉林第一條公路——貴興鬱民辦汽車路公司的創辦就得到了李宗仁的授權和支持。之后,玉林各地紛紛效仿這才有了玉林20世紀20年代的民辦公路建設高潮,才有了玉林先于他地建設完成的完善陸路交通網絡和現代運輸業。

近代廣西玉林籍商人群體是近代廣西籍商人群體中的佼佼者,不僅在玉林本地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在域外亦具有十分強大的實力,但與粵商等知名商幫相比,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近代以來,玉林籍商人群體得以快速發展形成,不僅源自于玉林商人的聰明才智和勤勞勇敢,同時更得益于玉林獨特的自然環境、良好的區位條件,以及外商和時局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爆乳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黄色视频影|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一区| 亚洲不卡网|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毛片卡一卡二|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婷婷成人综合|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性精品| 婷婷五月在线| 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色有码无码视频|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A|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av手机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三级a| 天堂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韩日免费小视频|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国产自在线拍|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黄色网在线| 噜噜噜综合亚洲| 97成人在线视频|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天天综合网色| 一本综合久久|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天堂2014|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午夜色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久久不卡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