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
(河南省人民醫院省直第一醫院 鄭州45000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臨床多采用醛固酮受體拮抗劑(SARA)、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等藥物治療,能抑制神經激素激活、心肌重塑過程,但療效有限[1]。近年來,臨床研究發現,中西醫結合治療CHF 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有顯著療效[2]。CHF 屬中醫“心衰、驚悸”范疇,主要病機為血行滯緩、血脈瘀阻,治療原則為活血利水,真武湯具有溫陽利水之效[3]。本研究選取例CHF 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進一步探討真武湯加減聯合螺內酯、ACEI 對CHF 患者心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4 月我院收治的CHF 患者89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5 例和對照組44 例。觀察組男28 例,女17例;年齡 54~77 歲,平均(64.27±3.62)歲;基礎疾病:冠心病28 例,肺源性心臟病3 例,風濕性心臟病5 例,高血壓心臟病7 例,擴張型心肌病2 例;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9 例,Ⅲ級 25 例,Ⅳ級 11 例;心力衰竭病程 1~8 年,平均(5.14±1.13)年。對照組男 26 例,女 18 例;年齡52~78 歲,平均(63.85±3.47)歲;基礎疾病:冠心病29 例,肺源性心臟病2 例,風濕性心臟病5 例,高血壓心臟病7 例,擴張型心肌病1 例;NYHA 心功能分級:Ⅱ級7 例,Ⅲ級25 例,Ⅳ級12 例;心力衰竭病程 1~7 年,平均(4.93±1.01)年。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確診為CHF[4];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40%,超聲顯示心臟缺血,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存在主要分支血管狹窄≥50%;NYHA 心功能分級為Ⅱ~Ⅳ級;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屬陽虛水泛證[5];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原發性心肌病;重度主動脈瓣狹窄、關閉不全;肝腎功能不全;有藥物過敏史。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臥床休息、低流量吸氧、低鹽飲食、抗血小板聚集、利尿劑、基礎疾病對癥治療等常規處理。
1.3.1 對照組 給予螺內酯(國藥準字H32020049)口服,20 mg/ 次,2 次 /d;卡托普利 (國藥準字H61020165)口服,25mg/次,3 次 /d。持續用藥 1 個月。
1.3.2 觀察組 給予真武湯加減聯合螺內酯、卡托普利治療,螺內酯、卡托普利劑量方法同對照組。真武湯藥方組成:制附子(先煎)15 g,茯苓30 g,黃芪20 g,桂枝 12 g,白術 12 g,白芍 12 g,生姜 9 g;心陰虛者加用酸棗仁15 g,炙百合12 g,柏子仁12 g;肺陰虛者加用南沙參15 g;脾陰虛者加用黃精12 g;瘀血者加用益母草20 g,丹參20 g,桃仁15 g,紅花10 g;水腫者加用冬瓜皮30 g,葶藶子30 g,澤瀉30 g。1劑 /d,以 500 ml 水煎煮取汁 300 ml,分早晚 2 次溫服。持續用藥1 個月。
1.4 觀察指標 (1)療效。療效評估標準[5]:對胸悶心悸、畏寒肢冷、疲倦乏力、面肢浮腫、咳嗽、盜汗評分,每項 0~3 分,中醫證候積分 0~18 分,積分越高,病情越嚴重。減分率≥75%,NYHA 心功能分級改善≥2 級為顯效;30%<減分率<75%,NYHA 心功能分級改善1 級為有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6 min 步行距離。(3)比較兩組治療前后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等心功能指標。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56%,高于對照組79.5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為(12.48±2.18)分,對照組為(13.06±2.25)分,兩組比較,t=1.235,P=0.22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為(5.31±1.33)分,低于對照組的(9.46±1.75),兩組比較,t=12.613,P<0.001。
2.3 兩組心功能、6 min 步行距離比較 治療前兩組LVEF、LVEDV、6 min 步行距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 LVEF、LVEDV、6 min 步行距離均明顯改善,且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心功能、6 min 步行距離比較()

表2 兩組心功能、6 min 步行距離比較()
6 min 步行距離(m)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LVEF(%)治療前 治療后LVEDV(ml)治療前 治療后45 44 tP 34.03±2.23 33.57±2.19 0.982 0.329 41.51±2.50 37.44±2.39 7.848<0.001 161.88±7.49 164.30±7.63 1.510 0..135 150.16±5.80 156.79±5.42 5.569<0.001 326.59±54.77 332.27±57.06 0.479 0.633 492.84±51.22 405.73±63.07 7.160<0.001
CHF 發生、發展過程復雜,患者交感神經、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被過度激活,促進醛固酮分泌,增加血管阻力,引起心力衰竭,導致心律失常、猝死等不良事件發生。調整交感神經、RAAS,阻斷心肌重塑為臨床治療關鍵。
螺內酯為SARA 類藥物,可阻斷心肌重塑、抑制神經激素激活;ACEI 為降低心力衰竭常用藥,可延緩心室重塑,消除交感神經、RAAS 過度激活,抑制血管緊張素生成,保護心肌細胞。螺內酯、ACEI聯合雖有一定效果,但療效不夠滿意。中醫理論認為,CHF 歸屬于“心衰、驚悸、胸痹”等范疇,病因多為七情內傷、風寒濕熱入侵,病位在心,常累及肺、脾、肝、腎等臟,痰瘀、氣、血、水濕相互為證,虛實夾雜、標本俱病,病機為血行滯緩、水飲濕停、血脈瘀阻,臨床應以益氣溫陽、活血利水為治療原則。
真武湯出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以北方水神“真武”名之,具有化瘀活血、溫陽利水之效。真武湯方中有附子、茯苓、黃芪、桂枝、白術、生姜等,主治脾腎陽虛、水濕內停等少陰證。附子、桂枝、生姜具有活血益氣之效,可溫五臟之陽;茯苓、白術可益脾助陽、利水滲濕;黃芪可消腫利尿、補氣升陽。諸藥合用,共奏化瘀利水、升陽益氣之效。同時根據CHF 不同病理特點辨證論治,肺陰虛者加用南沙參,可養陰清肺、祛痰益氣;脾陰虛者加用黃精,可補氣養陰、健脾益腎;水腫者加用葶藶子,可行水消腫、消痰平喘。現代藥理研究表明[6],附子具有強心作用,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左室射血分數;白術、茯苓具有強心利尿作用;生姜、白芍可擴張血管。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真武湯加減聯合螺內酯、卡托普利治療CHF 有顯著效果。此外,治療后觀察組LVEF、LVEDV、6 min 步行距離均明顯改善,且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真武湯加減聯合螺內酯、卡托普利治療CHF 療效確切,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運動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