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亮 王明霞 中國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國有企業督辦工作是管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和推動決策部署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具有鮮明的管理特點,主要表現在:一是政策性。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必須符合有關政策要求,切合中央、國家決策部署精神。二是時效性。決策部署往往具有極強的時限性,如果不在規定時限內完成,好的決策部署錯過“窗口期”貽誤戰機,喪失決策部署原有的價值,甚至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三是綜合協調性。工作涉及上下左右、多個方面,需要溝通、協調、聯系等工作方式。四是服務決策性。需要向企業決策層反饋落實中有關情況,為下步決策提供參謀服務支持。五是動態持續性。督辦工作往往根據跟隨決策指令修正完善、安排部署落實進展等持續推進、動態進行。
1.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客觀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抓落實擺在了治國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沒有督查就沒有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近二十次提到“落實”的要求。國務院自2014 年起,連續開展全國范圍的大督查。2017 年中央下發《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黨的督促檢查工作的意見》,這是第一次以中央的名義下發加強督促檢查工作的文件。這些都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國企督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深化國企改革的內在需求
隨著國資委國企改革行動方案出臺,國有企業改革進入“深水區”。2014 年起,國際油價大幅下跌,油田企業戰寒冬、謀發展深化進入改革攻堅階段,安排部署多、改革任務重、時間期限緊,對提升督辦工作質量水平,保障和推動各項決策部署得到及時有效的貫徹落實,取得實效,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3.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主觀驅動
XX 石油企業作為開發生產近半個世紀的老油田,需要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用好督辦這一管理工具,有效保障和推動中央、國家、中國石化有關安排部署扎實高效落地落實,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為應對低油價、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提供有力的支撐和幫助。
“計劃—執行—檢查—處理(Plan—Do—Check—Act)”的質量持續改進模型具有很好的適用性。其中P(Plan)——計劃;D(Do)——執行;C(Check)——檢查,就是分析計劃執行的結果,總結效果,找出問題;A(Act)——處理,對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將成功的方案納入標準,將不成功的方案留待下一個循環去解決。以上四個過程不是運行一次就結束,而是周而復始的進行,一個循環完了,解決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這樣依次循環地上升,實現管理循環改進提升(見圖1)。

圖1 PDCA 管理模型示意圖
對照新形勢、新要求,梳理出督辦工作存在主要問題有:一是制度體系不夠完善、工作規范化有待改進;二是科學量化考核評價標準未有效建立,配套的約束激勵措施還不完全到位;三是督辦重點不夠突出,存在“平均用力”現象;四是參謀作用發揮不夠,存在重視反饋,對問題研究不夠情況。
一是清晰界定工作范圍,明確管理權限,規范督辦管理工作流程,對管理控制標準進行細化,進一步突出規范性、科學性。二是完善考核評價機制。與企業績效考核部門聯動,結合企業實際,從工作難易程度、落實及時性、落實質量、成效四個維度,細化22 個子項進行綜合考評,并將督辦量化考評結果與績效考核、干部選用、行政問責“三掛鉤”,提升督辦科學性、權威性。三是用好信息手段,結合企業實際,開發部署督辦工作信息系統,為督辦工作插上了信息化、智能化、科學化的“翅膀”。
組織系統性調研,突出問題導向,結合管理辦法的推進實施,對目前仍然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確定優化提升目標;對獲得充分驗證、效果明顯的措施,予以固化,為下步不斷改進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加強系統性建設建設,修訂完善相應的管理辦法,構筑起“立項-承辦-跟蹤-反饋-評價-呈報-考核”7 大管理流程,同時,聯合績效考核、黨群等部門,打造“大督辦”格局,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力,持續改進提升督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