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國公共圖書館電子圖書得到快速的發展,新時期公共圖書館發展的關鍵時期,對其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無論是公共圖書館服務對象、方式、內容和層次等方面都發生著很大改變,與傳統紙質圖書的服務大不相同。然而,新時期公共圖書館不僅有紙質圖書,還有新時期使用便捷的電子圖書,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研究提升其服務質量的路徑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分析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提升的重要性,并提出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提升的主要路徑。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路徑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7-00-01
引言
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實質上是指公共圖書館充分利用圖書館的所有資源,幫助廣大讀者獲取所需圖書和其他文獻資料等服務行為或服務環境的主要表現[1]。新時期人們對圖書需求的多樣而全面直接影響著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為滿足現代大多數讀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做到努力為大眾、為社會服務,這就需要公共圖書館適應新時代的變化,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
一、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提升的重要性
1.促進社會公共文化均等
公共圖書館是服務性質的社會文化機構,其主要目的是為社會和大眾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務。這就決定著其本身的服務性質,其主要是服務社會上的全體民眾,而廣大民眾是擁有平等享受文化的權力。廣大民眾不分年齡、出身、地位等都可以到公共圖書館進行閱讀、學習、查找資料等,每個人都有享受公共圖書館提供的服務[2]。
2. 提升社會公眾文化素養
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提升很大程度上也有助于提升社會公眾文化素養。廣大民眾可以通過公共圖書館豐富的文化資源汲取精神養料,了解和學習到更多的文化知識,甚至隨著電子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公共圖書館進行電子信息資源的搜集、存貯和利用等,為新時期人們提供更加便捷和快速的電子信息資源,這種適應新時代的信息化圖書管理和服務方式,讓更多的人獲得更加豐富的文化知識,為現代人們提供一種工作之余的休閑好場所,有助于豐富人們的文化精神,還有助于提升整個社會公眾的文化素養。
二、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提升應遵循的原則
1.共建共享原則
新時期公共圖書館發生了一些改變,但公共圖書館建設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服務大眾、服務社會,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工作作為建設的關鍵,做到公共圖書館資源的共建共享。新時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公共圖書館的資源不僅僅局限于紙質版的文獻資料,還有電子文獻資料。將豐富的信息資源進行分類整合,加強公共圖書館與學校、社會等多方的配合建設,為大眾和社會盡可能多地提供讀者所需要的相對全面的、多樣化的信息資源,主要是以服務廣大讀者為中心,滿足讀者的不同需求,在共同建設中真正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
2. 普遍均等原則
由于長期以來公共圖書館資源配置不均,導致各地方的文化資源存在一定的差異,使得不同地區的人們享受到的文化資源也不盡相同。為了更好地構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提升上就應該遵循普遍均等原則,強化這一原則下注重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盡可能地實現信息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縮小城鄉文化差異。尤其是在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和應用的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提升應該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將豐富的信息資源更廣泛地在不同地區共享,擴大信息資源的覆蓋面,使得不同地區的人們也能夠在機會均等原則下,接收到更多的文化知識。
三、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提升的主要路徑
1.加強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
新時期已經步入到了信息化時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覆蓋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給人們帶來更多的便利。網絡信息的便捷、共享等特性,正使得公共圖書館在網絡信息化背景下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這種情況下,需要進一步加強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將信息技術與公共圖書館相結合,建立數字化信息服務平臺,通過數字化平臺進行數據資源的快速分類整理,讀者的借閱和網絡查找等,提高文獻資源信息服務質量,從而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和提供便捷的服務。
此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現在流行的“微信閱讀”,加強與人們使用較頻繁的網絡平臺的宣傳建設,不斷地完善數字化建設,為不同的讀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
2. 注重公共圖書館的館際合作
在共建共享原則下,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提升還需要加強與其他圖書館、政府和學校等多方的聯系與合作。既可以實現本館信息資源的共享化,也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圖書館的資源豐富本館更好的建設,以求取更大資源共享和資源合理配置。加強館際合作是對信息資源合理配置和運用的一種有效方式,可以更高效、更便捷地共享信息資源,加大不同館藏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優化公共圖書館自身的服務建設。
3.拓寬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方式
公共圖書館豐富的信息資源為廣大的民眾汲取更多的文化知識的主要來源,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這樣新時期的大背景下,需要進一步拓寬圖書館的服務范圍,盡可能最大化地實現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可以進行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的構建,在公共圖書館原館基礎上,增設社區圖書館、24小時流動圖書館、農村基層圖書館等公共圖書館服務點;也可以舉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圖書館文化活動,比如一些讀書交流會、公益講座、讀書沙龍、文化展覽等;還可以利用網絡信息從人們日常生活入手,增加公共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從多方面擴大文化影響,完善公共圖書館的服務供給,從而有效提升公共圖書館自身的服務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的提升在促進社會公共文化均等、提升社會公眾文化素養、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結合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求,從加強公共圖書館數字化建設、注重公共圖書館的館際合作、拓寬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方式這三大路徑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譚祥金.圖書館服務評價標準初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1,(1):8-10.
[2]王瑞英.文化服務體系中公共圖書館服務研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9,(04):2-4.
[3]郭保偉.公共文化背景下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探究[J].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4,(06):118-120.
作者簡介:張林(1979.06—)女,漢族,安徽合肥人,合肥市圖書館,館員,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