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遠

常在一些民間住宅外看到掛有“跌打骨折扭傷”等字牌,這代表屋主人擅長醫治生活上不小心導致的筋骨損傷。
民間跌打骨傷的醫療人員大都是早年從武術界人士或祖輩那里學得的本領。一般都是父傳子,師傳徒,醫術良莠不齊,社會人士也無法鑒別其療效,也缺失官方認證。如今筋骨損傷的治療水平得以大大提升,醫治人員不再只憑經驗和感覺診斷治療,不再單靠儀器檢查診斷,而原本專治跌打骨傷的中醫骨傷科也不再只治療跌打骨傷。
中醫骨傷科除了能復位,還可根據病情采取內固定、外固定及推拿理筋等善后工作,充分發揮了動靜結合、筋骨并重、內外兼治的功能。
如今,治療必須結合病人的臨床表現和體檢來進行診斷。如頸椎病,以前病患有頸肩胛區痛或伴有上肢麻痹的病癥,只能模糊地診斷為頸椎綜合佂,現在結合X光片、CT或MRI,能明確哪一條神經、在哪一個位置受損,這樣能做出更完善更準確的醫治。
如今,中醫骨傷科常接診骨折、脫臼、筋傷和骨病四大類疾病患者。
骨折是生活中常見的損傷,一般是由跌倒或碰撞造成。中醫對于骨折治療有四大要求:整復、固定、內外用藥以及練功修復。
移位性骨折首先要復位,復位為治療骨折創造先決條件;固定為愈合修復創造有利條件;內外用藥有促進組織營養吸收、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等作用;練功即在夾板固定之下進行一些適當的運動,這一點有助局部血液循環,加速骨折修復愈合。
常見的脫臼一般發生在肩、肘、顳顎關節、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等部位。治療方法同樣是先復位、固定,再加上內外服藥以及練功。
一般頸、肩、肘、腰腿、膝、踝的疼痛大多為軟組織筋傷所致。這是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尤其邁入智能化時代,“低頭族”與“手機黨”最容易有這方面的疾病。
中醫骨傷科無論在筋傷的診斷和治療上都較有優勢,并有多種治療手段,比如針灸、針刀、韌針、火針、拉伸、龍氏治脊療法等等,都有顯著效果。
骨病除了骨肉瘤外,多發于頸、腰、髖、膝等部位,出現退化性關節炎,范圍很廣。致病原因除了過度負重,還有外傷性引起的早期退化。治療骨病必需先做鑒別診斷,排除骨肉瘤或其他腫瘤轉移,再來對癥施治。
要注意的是,無論骨折、脫臼,還是筋傷,都會出現腫脹、疼痛及功能障礙。骨折及脫臼一定會牽涉筋傷,但筋傷卻不一定會有骨折或脫臼。這些要經過逐一鑒別才能對癥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