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勇 王春會 李濤
摘要:經過調查和分析,筆者認為深圳有適合發展休閑旅游觀光農業的有利條件,下文將從意義、有利條件、建議等方面闡述深圳市發展休閑旅游業的可行性和迫切性。
關鍵詞:創新管理;農業
中圖分類號:F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7-00-01
一、都市休閑旅游觀光農業發展的意義
1.國外休閑農業發展現狀
休閑農業在歐洲的起源很早,在18世紀法國貴族已流行休閑度假,但尚未平民化。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休閑農業在西方發達國家興起并發展起來,比如英國的度假農莊、法國的教育農業園、奧地利的鄉村旅館、德國的市民農園、日本的觀光農業園等。這些國家的觀光休閑農業已由單一的觀光型向觀光、休閑、度假等多功能型發展。美國建立了眾多的休閑度假莊園和設施先進的工廠化農業,僅東部地區就有觀光農場1500多家,1997年有1800萬人前往觀光農場度假(劉文媛、索志林,2007)。
2.國內休閑農業發展現狀
在廣東,觀光農業初期主要以果園觀光旅游形式為主。深圳市是我國大陸發展休閑農業最早的城市之一,20世紀80年代末就發展了以觀光、采摘、娛樂、休閑等為主的荔枝園,隨后又開創了多種類型的觀光農園,對大陸城市郊區觀光旅游發展起到了帶頭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從發展“創匯農業”到推進“三高農業”,進而快步走上發展現代都市農業的道路。深圳已于2004 年底全面實現了農村城市化,成為全國首個沒有農村、沒有農民建制的城市,農業生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促使農業向著更獨特、更富有都市氣息的多目標、多功能系統轉變。深圳市積極探索都市農業發展道路,投資建設了珠江三角洲十大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之一的深圳市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成了優質無公害蔬菜生產、名優水果生產和畜牧業三個現代化功能區。經過五年建設,深圳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已成為集農業現代化生產、科學研究與推廣、科普教育及觀光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示范基地。光明農業高科技園,2007 年共有12萬人次進園參觀,旅游收入370萬元,均比上年增長40%以上。深圳目前已形成光明農業高科技園、西部海上田園、西麗果場、青青世界和碧嶺現代農業科技園等一批都市觀光休閑農業景點。
3.發展都市休閑旅游觀光農業的必要性分析
深圳總面積1952.84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數量達到1302.66萬人,耕地總資源2446.7公頃。依據深圳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數據,2009年深圳市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高達4564人,遠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大中城市排名第一,成為中國最擁擠城市。深圳的耕地面積也從1979 年的3.55萬公頃減少到2007年的6373公頃。龐大的人口規模和不合理的人口結構,給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建設、生態環境等造成巨大壓力,農業用地更是不足,蔬菜、蔬果、鮮魚等必需農產品保障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農產品安全問題更是時時困擾著我們,廣大市民承受著來自方方面面的精神壓力,迫切需要一個在周末既能調劑身心,又能提供安全食品的好去處,而恰恰常規公園又不能提供這些便利。因此,深圳有必要探索出一種集約高效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就成為重要的選擇。
二、發展休閑旅游觀光農業的可行性
1.市場條件
2018年,深圳市接待游客總人數達13932.3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609.10億元。深圳入境過夜游客人次占全國20.6%,連續多年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一,旅游外匯收入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大中城市第四,旅游業總收入居全國前八位。深圳旅游業投資分析報告顯示,國際濱海旅游城市是深圳未來城市發展的五個定位之一。根據深圳旅游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深圳將成為在國際上具有較高知名度、在亞太地區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國際濱海旅游城市。所以我們有發展都市休閑觀光旅游的有利條件。
2.創新能力強
深圳市是中國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市、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長期以來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以創新提升經濟和產業發展質量,并全力構建綜合創新生態體系。這座年輕的移民城市已形成了“鼓勵創新、寬容失敗、腳踏實地、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聚集了中國農科院深圳研究所、中國農科院深圳生物育種創新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創新機構,將為休閑農業提供支撐[1]。
3.產業、政策、人才和資本優勢
深圳努力把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緊密結合,前瞻布局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農業產業化程度高,育種能力強;政府思維開放,開拓創新能力強,與時俱進,出臺了諸多農業發展扶持辦法;深圳市重視人才引進,在招賢引智上,深圳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孔雀計劃”、高層次人才“1+6”配套政策,從科研項目、人才安居、家屬就業、子女入學、進出境等方面予以支持,形成人才集聚洼地,生物育種方面現有袁隆平院士、鄧興旺院士等領銜的23個生物育種創新團隊;深圳金融資本實力雄厚,金融中心地位不斷鞏固,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撐作用愈加明顯,為實體經濟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
4.不利條件
農業土地資源較為匱乏,有限的農業土地資源先天條件不足,地塊較為分散,難以集約利用,基本農田中密布高壓電線,地塊和林業、水務有重疊,功能規劃不清。但是總起來講,有利條件大于弊端,深圳休閑農業相比北京等城市,仍有開發潛力。
三、主要舉措
1.明確農地管理模式
深圳城市化以后,土地國有化,得到集中利用。農業用地常常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運營,這種方式有一定的優點,比傳統農業模式有了很大進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我們應該明確農業用地的模式,強化大型農業公司開發休閑農業的路徑,探索“政府+公司+市民”的開發模式,根據臺灣發展休閑農業的經驗,發展鄉村體驗經濟是臺灣休閑農業成功的核心經濟模式,臺灣休閑農業十分重視教育普及體驗活動,幾乎100%的臺灣休閑農場都設有體驗的項目和內容。主要內容有教育解說服務、教學體驗活動、生態體驗活動(如昆蟲體驗、賞鳥體驗、漁業生態解說等)和農作體驗(如水稻耕作及稻草體驗、花卉體驗等活動)等。除了以上體驗類型,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發展鄉村旅游體驗、果園采摘、蔬菜采收莊和市民農園等體驗內容。
2.準確定位,重點扶持
深圳市都市農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發展都市休閑農業?!渡钲谑袆撔滦投际修r業第十二個五年發展規劃》(討論稿)中將深圳定位為“廣東省內創意休閑農業集成示范基地”,《深圳市現代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總結了十二五休閑農業成就,指出休閑農業今后的發展方向。
3.科技創新推動都市農業發展
加快建設各類高水平創新載體,加強對企業開展農業科技研發的引導扶持,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和應用的主體。扶持關鍵領域技術創新,加強公益性技術推廣。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主體,依托農業科研單位,篩選一批具有優勢的關鍵技術進行多主體強強聯合攻關,促進先進技術集成和產品研發。探索建立農業科技協同創新聯盟,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長期協作。
4.實施品牌戰略
強化生態創意農業品牌意識,利用會展、網站、媒體、戶外廣告等宣傳平臺,加強宣傳推介,打造生態創意農業品牌。鼓勵、支持生態創意農業品牌建設,提高生態創意農業品牌管理水平,使生態創意農業成為科學管理、高效運作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建設一批如“壽比南山——南山甜桃”“荔枝世界觀賞”等為主題的農業生態觀賞園,打造一批如“沙井”蠔、“農夫牌”系列水果、“田地牌”蔬菜、“晨光牌”系列牛奶制品、“光明鴿”等品牌的名優產品。
5.大力發展有機農業,促進食品安全
根據有關統計,中國慢性病患者數量以每年300多萬的速度增加,有專家認為,主要原因是飲食安全出現了問題。中國擁有地球上7%的耕地,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卻是全球總量的35%。對此,經濟專家茅于軾認為,應摒棄現行的高農藥、高化肥、高殘留、高污染的農業生產,推廣保護環境和實現資源持續利用的生態農業[2]。
大力探索發展有機農業,推進農業示范基地標準化生產,積極建設數量和質量有保障的農產品生產體系,逐步實現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發展目標,真正讓百姓吃得放心,吃得開心。
6.政府重視,各界支持。
根據國內外的發展經驗,政府重視與否對休閑旅游觀光農業發展有很大影響。深圳市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積極引導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制定相應的規定和管理辦法,大力推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成立休閑旅游觀光農業協會,加強與科研院校的聯系,發揮科研優勢。
7.生產與經營并重,突出休閑主題與文化建設.
國內外休閑農業發展成功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以農林漁牧產品的產銷活動為軸心,生產和經營并重,實現可持續經營。成功的休閑農業在生產與經營方面必須做到如下幾點:重視休閑農產品的生產和經營活動,休閑產品的品種、花色、項目、內容繁多;重視休閑產品、旅游產品、健康產品、保健產品的系列開發;經營方式多樣,重視企業化經營、社會化、現代化經營;每個休閑農場開發的產品重點突出,體驗的內容主題鮮明;多數休閑農場能集合初級產業、次級產業、三級產業于一體等。
參考文獻
[1]胡衛華.深圳都市休閑農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改革與戰略,2009,(7):2-5.
[2]唐潔,宋元暉.深圳內地最擁擠城市[N].南方都市報,2007-12-18.
作者簡介:魯勇(1982.03—)男,山東曹縣人,碩士研究生,中級農藝師,果樹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南方果樹蔬菜栽培病蟲害綠色防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