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雄 文公平 周宗慧
摘要:敘州區種植油樟樹歷史悠久,早在漢朝,就有“江西竹,江南樟,北方板栗山東桑”的記載。敘州區現有油樟林37萬余畝,享有“全國最大天然植物園”“油樟王國”等美譽。油樟渾身是寶,枝葉提取的油樟油含有130多種成分,通過深加工成為食品、日化、醫藥、國防、香精香料等眾多行業需求原料,特別是香精香料市場需求量大,經濟效益明顯。2019年敘州區樟油產量達12400噸,綜合產值達30.7億元,核心區樟農人均收入達6500元,部分油樟大戶年收入超20萬元。油樟特色產業為敘州區鄉村經濟發展撐起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關鍵詞:特色產業;鄉村經濟
中圖分類號:F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7-00-01
一、敘州區油樟產業發展優勢與問題
1.發展優勢
1.1 油樟產業成為敘州區綠色主導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敘州區近幾年先后榮獲“油樟名縣”“宜賓油樟”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宜賓油樟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省首批林業“雙創”示范基地、四川省十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示范基地、宜賓油樟現代林業示范區等稱號。2019年3月省林草局與宜賓市在敘州區簽約共同推進“宜賓油樟”現代林業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合作探索建立省、市、區三級聯動協同發展,全面提升“宜賓油樟”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
1.2 敘州區現有橫豎生物、宸煜林業等14家經營主體,其中橫豎生物科技公司為國家級龍頭企業,仙鵝林樟和惠農園林專合社為國家級示范專合社。2018年宸煜林業與中國林科院合作,升級改造原有設備, 同時投資建設樟油精深加工項目,改變目前樟油傳統提煉方式出油率低和樟農“家家點火、戶戶冒煙”樟油粗加工生產模式,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積極引進“臺灣”雨利行、印尼鷹標集團、葵花藥業、南京同仁堂、建中香料等國內知名企業開展樟油精深加工。
2.存在問題
2.1 基地建設緩慢、科技研發滯后
每年新建油樟基地和低改豐產培育油樟基地較為緩慢,全區油樟基地已達37萬畝,但相對于全區170萬余畝林地還不到30%,基地面積總量不大、地域分散,基本靠樟農自主粗放經營,規模種植不大。油樟科技研發還處于萌芽初期,油樟標準化種植、采摘、管護水平不高,豐產栽培技術推廣不夠,機械化采收、加工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技術研發還有待提升。
2.2精深加工不足、產業鏈條延伸不夠
大部分經營主體仍然以原料型初級加工產品為主,生產設備簡陋,資源利用率低,產品附加不高,產業鏈短,仍處于低投入低生產低效益狀態。宸煜林業和“臺灣”雨利行聯合研發的“樟之宜”日化產品已經投入市場,但整體呈現品牌知曉度低、深加工品種少、新產品和產品更新速度不快,經濟效益和影響力不大。
2.3 融合發展緩慢、融合路徑狹窄
隨著“世界樟海”核心景點開發打造,敘州區油樟產業融合進入初步發展階段。但核心區域的綜合配套設施還比較薄弱,油樟特色民宿、生態農莊、特色商品、特色銷展區等旅游服務體系尚不成熟,油樟文化、文化創品還有待深入挖掘。新興業態融入油樟產業發展還較滯后,產業鏈條沒有與現代科技創新、網絡媒體進行有效連接,導致運行機制不活、適應市場能力不足,油樟名片宣傳不夠。
二、油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1.推進產業基地建設、促進油樟產業高質量發展
油樟是敘州區綠色主導產業,應充分發揮林地生產潛力,按照“良種化、區域化、規模化、集約化、設施化和標準化”的要求,高標準建設油樟基地。一是科學規劃油樟種植,積極推進油樟產業集中連片發展,建設現代林業產業基地,打造產業集群增長點,擴大規模效應。二是大力推進集中林區道路建設,特別是樟葉采摘運輸道路、林間生產便道路建設,讓產業園區生產作業實現互通銜接,降低運輸成本。三是加快推進油樟加工集中點建設,提升初油出油率,實現加工后廢物再利用,提升經濟效益。四是加大對油樟科技研發經費投入,積極搭建區、校(院)合作平臺形成研發合作模式,加快油樟標準化種植、采摘、管護以及產品研發,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2.發揮本地特色農業優勢、帶動油樟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積極鼓勵支持龍頭企業集群抱團發展,宸煜林業、“臺灣”雨利行、印尼鷹標等企業通過與省林科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高校合作,建立產業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科研基地、示范推廣基地等,建設油樟研發中心,為樟油連續提取及精深加工、綠色制漿、松脂高效利用提供技術支撐,做大做強產業集群,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深度研發樟油終端產品,開發中高端油樟系列產品,提升油樟產業鏈價值。二是結合油樟發展生態種養殖,推進“萬畝林億元錢”基地建設,打造林下產業特色經濟,積極發展各類高效林下種養產業,通過推廣林下產業技術、建立特色品牌產品,努力培育扶持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帶動力強的引領企業,實現林下經濟產值和農民林業綜合收益大幅提高。三是加大對油樟深加工衍生產品宣傳,打造一批“敘州特質 宜賓特色”的油樟品牌,提升油樟產品整體影響力和知名度。四是建立健全人才機制,拓寬渠道,創造條件,積極吸引一批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到敘州區創業。同時加強對高校和基礎性崗位人才的培養,建立油樟產業人才培養長效機制。五是完善油樟林地流轉新機制,鼓勵承包樟農依法采取轉讓、出租、互換、互讓及入股等方式流轉承包地,加速油樟產業規模化、集中化發展。
3.構建融合發展體系、推進油樟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緊緊圍繞村振興戰略,以宜賓油樟現代林業示范區為發展契機,依托越溪河省級風景名勝區,建設完善的游覽、公共交通、綜合配套設施體系,打造集越溪河風景區、油樟特色商品展銷區、油樟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川南生態康養度假旅游區于一體獨具特色的“世界樟海”和“中國油樟小鎮”,利用油樟資源發展生態旅游和鄉村旅游。二是在油樟核心區充分挖掘油樟樹文化及當地本土文化,利用油樟古樹進行文化包裝,豐富“油樟傳說”,創作“油樟作品”,舉辦“油樟晚會”,提煉“油樟精神”,把文化融入產業鏈發展。三是積極培育新興業態,探索建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機制。積極推進“互聯網+”,創新油樟系列產品營銷模式,促進油樟系列產品營銷與互聯網深度融合,開展油樟特色名片宣傳服務。
4.健全保障制度、引領油樟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優化招商引資軟硬件環境,建立優惠招商政策,保證引進的龍頭企業和培育的油樟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招得來、留得住、能發展。鼓勵農民工和農民企業家返鄉從事油樟產業發展。健全土地要素向新型經營主體流轉的有效機制。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參與產業基地建設并享受國家、省、市、縣補助政策。二是積極搭建敘州區油樟銀政、銀林、銀企協作平臺。探索運用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本方式,解決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貸款難問題。擴大“兩證一社”試點,完善集體林權抵押貸款,組建現代林業投資公司,搭建融資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