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
摘要:新時代藝術院校加強勞動教育對培養培根鑄魂的藝術人才具有重要意義,藝術院校通過開展勞動教育可以實現“以勞促全”,實現藝術類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藝術院校開展勞動教育要做好加法,將勞動教育與校園文化、課程、實踐、家庭教育結合,實現勞動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藝術院校;勞動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7-0-02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與擔當,時代新人之新,在于新時代對大學生提出更高要求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對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進行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勞動教育是各種教育的統領,新時代在藝術院校高揚勞動教育的旗幟,對培育培根鑄魂的文化文藝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推動文藝繁榮發展需要藝術人才做支撐,勞動是藝術人才培育的廣闊舞臺,通過開展勞動教育激勵藝術專業大學生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
一、藝術院校加強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1.勞動教育是人才培養之基
2019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指出,“文化文藝工作屬于培根鑄魂的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新時代藝術人才的健康成長關乎文運、文脈,藝術院校是培養高素質文化文藝專門人才的主要場所。習近平總書記將青年階段比喻為“拔節孕穗期”,這個階段也是藝術院校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為以后的文藝作品的創作起著思想奠基作用。通過開展勞動教育,深刻理解“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背后的辛勞和汗水,有助于培育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同時通過勞動實踐,實地調查,了解基層生活,把握住時代發展脈搏,著眼于群眾文化發展需要,為群眾創作藝術作品,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2.勞動教育是綜合素質教育之魂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發展素質教育要求,強調要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藝術院校內涵式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提高不能僅僅用學生的考試成績、就業等作為衡量表,需要以藝術學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為考量。“勞動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1],對藝術類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促進其終身發展有著基礎作用。藝術院校通過開展勞動教育實現“五育并舉”的綜合育人價值。學生在參與勞動中了解生產技術知識,掌握生活和勞動技能,在勞動實踐中感知勞動樂趣,樂觀積極生活。“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最終必然落實到學生審美人格的培養上”[2],藝術類大學生可以在勞動中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有助于培育現代審美人格。
二、藝術院校勞動教育的面臨的現狀問題
1.勞動教育認識的表面化
勞動教育認知表面化主要是對勞動教育認知的不充分、不全面、不深入,換而言之就是不重視勞動教育。一方面,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一些人的思想中存在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輕視體力勞動的錯誤思想,忽視勞動在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堅定信念意志培育中的作用。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個別學生不會勞動、輕視勞動和缺乏勞動機會。另一方面,大部分藝術生家庭條件較為優越,部分家長過度學生溺愛,把勞動與學習對立起來,認為參與勞動教育就會無法保證充足的時間學習。
2.勞動教育內容的形式化
目前大多數高校勞動教育的普遍存在內容固化,形式單一。一方面,學校出于學生安全管理的需要都傾向選擇在校內開展學生勞動教育,勞動教育形式以清潔校園環境、植樹綠化等簡單體力勞動為主,校外勞動教育較少,忽視了勞動教育與家庭、社會的聯系。另一方面,簡單地把專業訓練等同于體力勞動,把懲罰性勞動等同于勞動教育。藝術類院校大學生高考文化分數遠低于普通類高校,大部分藝術生重專業訓練,認為辛苦的專業訓練等就是體力勞動。勞動教育狹隘化影響著大學生對勞動的態度和看法,某藝術院校會讓逾期未還書本的學生完成圖書資料整理、圖書上架下架、衛生打掃等勞動,這種懲罰性勞動忽略勞動本身的育人價值,導致部分學生厭惡勞動、遠離勞動,長此以往會在學生心中形成勞動就是卑微的一種心理。
3.勞動教育價值取向功利化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的人,但當前人們似乎忽略了這一本質,反而越來越關注教育的實際效用,也就是把教育視為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與工具,教育趨于功利化。勞動教育趨向功力化主要表現為勞動教育過于形式化和經濟化,一方面,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未能真正實現,存在為完成勞動教育工作而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或者把勞動教育當作應付上級來考察的工作或者是重要節假日時的“點綴”活動,無足輕重。另一方面,表現為勞動教育淪為獲取經濟利益的途徑,將大學生的勞動視作減少學校營運成為的一種手段,或者簡單地把勞動教育與學生的獲取學分、掙獎學金、順利畢業相掛鉤,強迫學生參與勞動,使學生對勞動產生抵觸厭惡心理,這樣也就背離了勞動教育的初心。
三、藝術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途徑思考
在藝術院校開展勞動教育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以及藝術院校學科專業特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開展好勞動教育,引導藝術類大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增強筋骨,更好地進行藝術作品的創作。
1.將勞動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校園文化熏陶是一種無意識的教育,會在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中使學生受教育。濃厚的校園勞動教育的氛圍,會激發藝術類學生熱愛勞動的內生動力,藝術類院校可以利用植樹節、學雷鋒紀念日、五一勞動節、農民豐收節、志愿者日等重要節慶日,開展校園綠化、社區清潔、志愿服務、助民勞動為主題的活動。利用校內宣傳欄、校園廣播、校報、校園網站等歌頌勞模、歌頌普通勞動者。大學,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要看到藝術院校德藝雙馨的匠人、勞模也是很好的勞動教育資源,定期舉辦勞模精神、匠人精神的專題講座,讓愛勞動的人講勞動教育,營造人人參與勞動、人人尊重勞動、人人重視勞動的良好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