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隨著新課標的推行和化學學科素養的提出,對于高中生來說不僅需要學習理論知識還需要加強化學實驗的學習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所以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高中生學習化學也是至關重要的。本文是結合化學學習理論與方法第五章內容與自己多年淺薄的學習經驗來闡述高中化學學習的方法。
關鍵詞:化學學習方法;實驗;知識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7-0-01
一、化學學習方法的含義
化學學習是學習者為實現化學學習目的,完成一定的化學學習任務而進行的活動,跟化學學習系統內其他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和途徑,這里所說的活動包括學習者的外部操作活動,也包括學習者的內部心理活動[1]。
化學學習方法適應學習關于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制法和應用等方面的知識,學習化學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從分子、原子層次認識物質及其運動并獲得有關認識的需要。化學學習方法包括化學的感知方法、觀察方法和探究方法,使得學習者能夠直接獲得關于化學事物的感性認識;由于大量的化學事實已經被認識,所以學習者還需掌握學習前人積累的化學經驗的方法;為了在宏觀感知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物質的微觀運動和結構,需要掌握用思維來“解剖”物質、探索物質微觀奧秘的方法等。
二、高中生學習化學的問題分析
化學是一門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創造分子[3]。在高中化學學習階段,學習化學要通過宏觀現象,探析物質的微觀世界,進而以符號的方式進行表達或者表示。在初步接觸化學階段,許多人不了解其本質也就沒有學習的興趣,就更談不上學習方法了。
1.學習興趣不濃厚
對于剛剛步入高中的學生來說,大多數學生還是參照初中的學習方法,理解基本理念,停留在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基礎上。但對比之下,高中化學課程的概念內容較多綜合性強,覆蓋面廣,光靠簡單的記憶肯定是不可以的,學生容易產生記憶混亂,造成對知識的理解偏差,久而久之就容易對化學學習降低興趣。高中的知識比較全面、深刻且抽象,學生不容易像初中那樣拿到較高的分數,學生的學習成績低下,逐漸對化學的學習失去興趣[2]。
2.化學基礎知識不扎實
高中課程安排比較緊湊,且課容量大,在新課程標準考試大綱中對化學基礎知識的要求較高,但高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又注重進度,對很多的知識點沒有進行詳細的講解,甚至對于簡單的知識點一筆帶過。而對于習題的講解也不再像初中那樣進行細致地講解與分析,導致部分學生將概念混淆。比如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判定;原電池和電解池中陰極和陽極、正極與負極的區分等。高中學習任務繁重,而學習方式上由原來初中的大多數時間老師講解變為了多自主式復習鞏固,題海戰術。所以在做此類題時,容易模棱兩可,比如在兩個選項中猶豫不決,從而錯失正確答案。
3.化學學習方法不科學
部分學生每天學習都很勤奮,但學習成績總是不能提高,而部分學生看似很“懶惰”,但成績總能穩居前列,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前者沒有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后者找到了適合的學習方法。高中化學有很多知識點,具有綜合性強的特點,需要掌握學習方法。針對不同的學習知識,需要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進行總結、歸納和應用。針對不同的情況應加以聯系,將相關的知識點利用圖表比較異同或用思維導圖法把知識聯系在一起,增進理解。
三、改進高中化學學習方法
1.培養化學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
我們的生活許多小技巧都離不開化學反應,比如食醋可以祛除水垢,就是利用了強酸制弱酸的原理。所以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培養對化學的興趣。把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運用到生活中一些常見物品制作一些小實驗。比如:氯化銨的妙用——防火布。而化學教師也應該去培養學生這樣的學習興趣,適當的布置一些家庭小實驗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教師對學生成果有所期待時,學生也會努力地去學習化學這門課程,由小實驗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小實驗學生主動獲得理論知識,形成此類的良性循環,相信學生的興趣會不斷提升。
2.熟記課本內容,提高自信心
熟記課本的內容,通常我們所指是通過閱讀的方式,首先,我們的閱讀要與問題相結合,課本中的實驗探究或思考都是對一部分內容的總結與精煉,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帶著問題去閱讀,邊讀邊思考,深層挖掘知識內容。其次,要引導學生弄清各種化學概念及其相互關系。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單位和基本形式,因而應該注意各種概念并且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系,在有可能的情況下,讓學生回憶與其相關的舊知識來與新知識之間建立聯系。從而達到鞏固、深化、總結的目的。當然在回憶的過程中發現學過的知識有些模糊,應該及時復習,翻閱以前的知識點。再次,是要閱讀與動手、動筆相結合。閱讀課本常常需要自己動手做實驗、計算、寫方程式、結構式等,通過這些方式,不但可以加深印象,還可以幫助理解。這些都是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可以得到的,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化學的自信心也不斷地提高。
3.利用化學實驗培養思維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新課程大綱要求和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實驗的要求增大,因而化學實驗是高中化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實驗時教師要盡可能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猜想并驗證假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可以結合舊知識鼓勵學生發散思考,學生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對實驗進行創新。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同樣如此,化學學習方法也有很多,同一種學習方法不一定適合每個學生,關鍵在于根據自己的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優化自己的化學知識,化學實驗方法與理論并用,相互配合,也是現代化學習方法的一個特點。這個特點反應在學習的組織形式上,是化學的實驗室學習法和化學課堂學習法并存與相互結合。
參考文獻
[1]謝文倩,謝文惠,張暉英.初探高中化學學習方法[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9,(22):1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蘆佳美(1995—)女,蒙古族,內蒙古赤峰市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