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立茹


摘要:目的:將病毒性肝炎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臨床路徑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方法:擇取時間段為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受護理的9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予以研究,隨機分為觀察組(健康教育臨床路徑)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49例。2組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護理滿意度比對。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疾病知識掌握度偏高,護理滿意度評分偏高,(P<0.05)。結論:對病毒性肝炎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臨床路徑對改善患者病情具有積極意義,同時能夠提高醫護人員護理水平。
關鍵詞:健康教育臨床路徑;病毒性肝炎;效果;常規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7-0-01
病毒性肝炎因肝炎病毒感染人體,從而出現肝臟損壞,此疾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其主要癥狀可表現為惡心、乏力、食欲不振等,對于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但是由于患者對此疾病的認識度較低,同時害怕常人異樣眼光,因此在治療時的依從性較差,達到的治療效果也欠佳,因此在對患者的護理中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是非常重要的內容[1]。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擇選時間段為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受護理的病毒性肝炎患者98例予以研究,隨機分為49例觀察組(健康教育臨床路徑)及49例對照組(常規護理)。對照組患者28例男性,21例女性。最小年齡21歲,最大年齡74歲,中值:(47.57±1.64)歲;觀察組患者29例為男性,20例為女性。年齡最小20歲,最大年齡75歲,中值:(47.54±1.66)。2組患者所有基線資料比對,( P>0.05) 。
納入標準:①經判斷,患者符合病毒性肝炎。
排除標準:①患者無法正常配合護理工作。;
2.方法
常規護理,關注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并進行處理,給予患者藥物正確服藥方法,增加巡查次數等。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健康教育臨床路徑,①成立護理小組:由科室內醫護人員成立護理小組,選出小組長負責對護理工作進行安排;護理前對各成員掌握的健康知識進行考核,考核通過后才能展開護理工作。首先根據入院患者病歷信息、認知程度、情緒狀態等因素進行分析,制定出最有效的護理方案,隨后為每位患者配備兩名醫護人員進行健康教育。②入院第1d,醫護人員要給予患者較多的關注,帶患者及家屬對環境進行參觀,講解院內各科室所處位置,告知患者病房內設備的使用方式,消除患者初次到院的陌生感。②入院2~3d,醫護人員根據患者認知度,使用不同的健康知識宣講方式,對于認知度較高的患者,采用疾病宣傳冊、宣傳視頻等方式進行知識普及;對于不識字的老年患者,則運用易懂的語言進行詳細講解,在講解期間鼓勵患者大膽地提出存在的疑問,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③入院4~5d,患者的情緒會受到疾病的影響,因此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情緒變化的原因,若患者因擔心疾病治療效果而產生情緒波動,則為患者講解治療方式和治療效果,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若患者過于自卑,則給予患者尊重和支持,協助患者釋放消極的情緒。
3.效果判定
3.1;2組疾病知識掌握度分析。
3.2; 2組護理滿意度比對。
4.統計學方式
采用SPSS 19.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和x2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 2組疾病知識掌握度分析
觀察組患者知識掌握度比對照組高,(P<0.05),詳見表1。
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對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詳見表2。
三、討論
因病毒感染速度較快并且感染性強,因此近年來患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由于大多數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度較低,因此在患病初期,出現腹部不適、乏力等癥狀時,患者未意識到疾病的嚴重性而沒有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因此病程延長而造成肝功能異常,甚至可能誘發癌癥,因此盡早對肝炎患者進行知識普及并且盡早治療是非常重要的[2]。健康教育臨床路徑是指在患者治療期間,根據患者的認知情況對其進行健康知識講解,讓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從而使患者能夠以積極狀態接受治療[3]。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疾病知識掌握度高于對照組,說明實施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讓患者更加了解疾病,增強了患者治療的自信心;觀察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通過醫護人員對患者的細致照顧,讓患者在護理期間更加地配合,達到實施健康教育臨床路徑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行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讓患者更加了解疾病,有效地促進患者病情恢復。
參考文獻
[1]段小芳,陳紅珍.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表應用于產科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研究,2018,31(12):146—148.
[2]張娜.整體護理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
16(4):240—241.
[3]邢麗群,孫佳,李俊秋.健康信念模式在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實施團體效能輔導中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3):424—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