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泓
摘要:目的:探討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白血病的綜合護理及觀察其臨床效果。方法:納入30例白血病患者,其均于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治療,予以患者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聯合綜合護理,觀察患者治療護理后臨床療效。結果:30例患者移植后100d存活率為86.67%,長期存活率為60%,無病存活率為50%;感染率為40.33%,HC6.67%,VOD6.67%,GVHD發生率為20.67%。結論:綜合護理有助于改善白血病患者預后,且控制ALLo-HSCT并發癥有利于提高移植成功率,延長患者生存周期。
關鍵詞: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白血病;綜合護理;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7-0-01
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祖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可能治愈惡性血液系統疾病的唯一手段[1]。但部分患者接受ALLo-HSCT后,有嚴重并發癥且并發癥發生率高,預后并不理想。我院對30例白血病患者予以ALLo-HSCT治療聯合綜合護理,發現患者預后得到了一定改善,現將具體報道如下:
一、對象和方法
1.對象
納入30例白血病患者,其均于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治療,納入標準:(1)符合《內科學(第8版)》中對白血病的診斷標準[2];(2)經骨髓穿刺后確診;(3)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排除不符合ALLo-HSCT標準患者。患者一般資料: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7~52(平均33.6±2.3)歲,其中20例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10例為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CL);8例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12例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6例為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blastic leukemia,CLL),4例為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移植前均接受2~4月“格列衛”治療,移植前患者合并疾病類型為:地中海貧血、肺真菌感染、活動性乙型肝炎、肺結核。
供者資料:供者為患者親緣與中華骨髓庫登記人員,且A、B、DRB1位點經HLA配型高分辨顯示全部相合,男女比例18:12,年齡7~62(平均34.6±2.4)歲。
2.方法
2.1治療方法
采集供者外周血干細胞:予以5~10μg/kg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d后采集;直接將采集外周血干細胞靜注受者,并于24h后予以受者G-CSF以促使受者恢復骨髓造血功能。治療期間予以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肝臟靜脈閉塞(VOD)等預防,并定期檢測骨髓植入情況。
2.2綜合護理
患者治療期間予以其綜合護理:
2.2.1預防感染護理:保持患者病室空氣流通,嚴格控制探視人員與時間,及時清潔患者口腔、肛周、皮膚等處,保障患者衛生環境干凈,若患者有不良反應,如尿痛尿急、發熱肛痛等,及時報告上級醫生,予以相關處理。
2.2.2預防出血護理:做好患者病情的日常監護工作,監測患者是否有便血、牙齦滲血、視力障礙等癥狀,若有需及時上報。囑咐患者日常護理動作輕柔,以避免意外出血。
2.2.3心理護理:供者在決定捐獻前后容易產生的情緒波動需及時進行心理護理,對捐獻的精神進行大力表揚,并向其介紹醫院的捐獻醫療設備、風險防控措施,提高供者對醫院的信任度。白血病治愈較低,護理人員需通過談話、細心護理等工作盡量排解患者負面心理,保持患者情緒穩定。
2.2.4采集供者外周血干細胞的護理。采集前,予以供者血常規、肝炎等健康體檢,囑咐供者多攝入高熱量、高蛋白食物,保障其晚間休息時間及質量,儲存充足的體力保持最佳捐獻狀態;采集前1d 予以供者床上大小便訓練。采集時,股靜脈穿刺成功后,根據患者的舒適度擺放肢體,注意保暖。采集后,囑咐患者充分休息,并遵醫囑進行相關營養的補充,以逐漸恢復體力及血象。
2.2.5其他護理:指導移植前后患者飲食,并指導患者嚴格按照醫囑服藥等。所有患者均接受隨訪護理。
3.觀察指標
本研究觀察指標為患者移植后100d存活率與長期存活率以及常見并發癥情況。
二、結果
1.長期存活率與移植后100d存活率
30例患者中,移植后100d共存活26人,存活率為86.67%,隨訪后(最長隨訪時間為3年)發現26例患者中18人存活,長期存活率為60%,無病生存率為50%(15/30)。
2.常見并發癥情況
30例患者移植后,感染患者19例,感染率為63.33%;GVHD14例(46.67%),HC2例(6.67%),VOD2 例(6.67%)。
三、討論
白血病是我國惡性腫瘤致死中居6、7位(男性、女性)一種致死率高的疾病,臨床常予以患者化療、靶向治療以及造血干細胞移植。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與單純化學治療可幫助低危或部分中危白血病患者達到無病長期生存目的,但其治療高危患者效果并不理想。高危患者治療后復發率高,可導致死亡率高。ALLo-HSCT已被臨床認可為可能治愈ALL患者的唯一治療手段,且在相關支持治療手段下,ALLo-HSCT總體移植效果已經有所提升。據本研究結果顯示,30例患者移植后100d存活率達86.67%,長期存活率達60%,但GVHD與感染仍是導致患者移植后早期死亡主要原因。有研究[3]指出有效診治ALLo-HSCT并發癥可能是提高移植成功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有助于改善白血病患者預后,且控制ALLo-HSCT并發癥有利于提高移植成功率,延長患者生存周期。
參考文獻
[1]金秋,盧紅梅,廖云,等.造血干細胞移植預處理期的觀察和護理[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34):258—259.
[2]陳灝珠,鐘南山,陸再英.內科學(第8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578—592.
[3]苗巧,汪晶,蔣曲,鄧雪梅,等.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25例的臨床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09):1262—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