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文 張瑞平 黎芳蓮

摘要:目的:分析3.0T磁共振血管成像與3D-ASL腦灌注成像技術在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效果及臨床價值。方法:將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6例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分別對其進行3.0T磁共振血管成像與3D-ASL腦灌注成像技術檢測,對比兩種檢查的效果。結果:MRA血管成像的診斷符合率為63.64%,明顯低于3D-ASL腦灌注成像的86.36%(P<0.05)。結論:3D-ASL腦灌注成像技術對于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準確率較高,且完全無創具有可操作性,值得推廣。
關鍵詞:缺血性腦血管疾病;3D-ASL腦灌注成像;3.0T磁共振血管成像
中圖分類號:R445.2;R743文獻標識碼:BDOI:10?郾3969/j.issn.1001-0270.2020.04.08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3.0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and 3D-ASL Cerebral Perfusion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HUANG Fei-wen, ZHANG Rui-ping, LI Fang-lian
(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Wuy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men City, Guangdong 52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and clinical value of 3.0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and 3D-ASL cerebral perfusion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Methods: 66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March 2019 were examined by 3.0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and 3D-ASL cerebral perfusion imaging.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e two tests. Results: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MRA angiography was 63.64%,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86.36% of 3D-ASL cerebral perfusion imaging(P<0.05). Conclusion: 3D-ASL cerebral perfusion imaging has a high accuracy in the diagnosis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is completely non-invasive and artificial,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3D-ASL Cerebral Perfusion Imaging; 3.0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又稱小中風或者一過性腦缺血發作,病因與腦動脈硬化使腦組織短暫性、缺血性、局灶性損害所致的功能障礙有關)、腦血栓形成(由動脈粥樣硬化、各種動脈炎、外傷以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腦血管局部病變形成的血凝塊堵塞從而發病)、腦栓塞(多種疾病所產生的栓子進入血液,阻塞腦部血管而誘發疾病,心臟疾病是發生該疾病的最常見原因)[1]。對于該疾病的診斷方式有腦成像檢查(CT掃描)、多重MRI檢查、其他灌注成像技術、血液學檢查、血管成像等。有研究指出[2],3D-ASL腦灌注成像技術相較于3.0T磁共振血管成像而言,對于小面積梗死以及短暫性缺血的成像更加清晰,更加具有優勢性。因此本研究選取66例缺血性腦血管患者分別進行3.0T磁共振血管成像與3D-ASL腦灌注成像技術檢查,分析兩種診斷方法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6例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36例,女30例;年齡41-75歲,平均(62.0±1.7)歲;其中腦梗死41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25例。
納入標準[3]:患者有家屬陪同且同意參與研究者;患者經確診為缺血性腦卒;患者無本研究檢查方式的禁忌癥。排除標準: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家屬放棄治療者;患者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耐受力差。
1.2 方法
患者給予3D-ASL腦灌注成像技術以及3.0T磁共振血管成像進行檢測,使用的儀器為3.0T掃描儀,厚層:1.2毫米,掃描的層數:180,重疊:60%,由頸動脈的根部掃描至胼胝體的上方(斷面掃描);掃描序列:3D-TOF以及3D-ASL、DWI,將資料通過3D-TOF原始的技術重建MIP,對頸動脈的狹窄程度進行評價,之后3D-ASL通過工作站上傳再自動生成色彩鮮明的圖像,分析并且記錄3D-ASL以及MRA的診斷結果。
如果3D-ASL的結果顯示為患者的患側灌注有異常情況,MRA的結果顯示為供血血管狹窄,或者二者結果均未見明顯異常,否則為不一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診斷符合率、特異度以及敏感度,符合率的結果參照非創傷血管成像,計算特異度以及敏感度。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2.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患者基本資料)(x±s)、計數資料(診斷結果)行t檢驗、Χ2檢驗對比。P<0.05表示有差異。
2 結果
MRA血管成像的診斷符合率為63.64%,明顯低于3D-ASL腦灌注成像的86.36%。
2.1 對比分析兩種診斷的結果
經分析,MRA血管成像的診斷符合率為63.64%,明顯低于3D-ASL腦灌注成像的86.36%(P<0.05);3D-ASL腦灌注成像診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符合率為84.00%,高于MRA血管成像診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56.00%(P<0.05);3D-ASL腦灌注成像診斷小面積腦梗死的符合率為90.00%高于MRA血管成像的60.00%(P<0.05);3D-ASL腦灌注成像診斷大面積腦梗死的符合率與MRA血管成像相比無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對缺血性血管的疾病首次診斷評估的目的應該為:判斷患者的功能缺損是缺血性卒中而不是其他神經或者系統疾病引起;判斷是否適合進行溶栓治療;判斷患者有無卒中的早期內科或者神經系統并發癥;提供可用來確定卒中的血管分布的既往史或者其他信息以及可能的病理生理學的病因學線索。短暫性腦缺血的病因主要是主動脈-腦動脈系統的動脈粥樣硬化引發,發病機制為栓子進入血管引起小血管閉塞,小且易于溶解,該疾病容易反復發病,部分患者會發展成為腦梗死,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嚴重的威脅,因此給予腦缺血患者的盡早且有效地診斷、評估風險可以為臨床的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4]。
以往的CT掃描法等檢查主要是對腦血管疾病做出診斷,隨著醫療技術不斷發展以及醫療器械的不斷更新換代,影像學的檢測儀器也發展迅速,3.0T磁共振血管成像技術是一種無創的無需對比造影劑的序慣成像方法,該成像數據采集技術的方法主要有時間飛越技術以及相對對比技術,能夠評價冠狀動脈疾病、顯示冠狀動脈狹窄、評價閉塞的冠狀開放狀態等,也可以對顱內動脈以及顱內畸形進行檢查,對血管形態的變化以及血流的速度較為敏感,能夠對早期的血管病灶進行判斷[5]。3D-ASL腦灌注成像技術可以顯示腦組織血流灌注情況,是一種完全無創的無需比對增強的磁共振灌注技術,利用磁化學標記的動脈質子遷移到腦組織進行三維快速成像,之后減去灌注信號呈現出3D-ASL的信號,該方法操作簡單,其信號采集圖像快、定位準確、圖像的質量也較高。
本研究通過3.0T磁共振血管成像與3D-ASL腦灌注成像技術對比進行分析,結果顯示:3D-ASL腦灌注成像診斷小面積梗死以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成像優于3.0T磁共振血管成像(P<0.05);3D-ASL腦灌注成像診斷大面積梗死與3.0T磁共振血管成像的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表明3D-ASL腦灌注成像可以快速定位疾病的位置、采集的信號也較快,圖像質量高,其特異度、靈敏度均高于3.0T磁共振血管成像,尤其是診斷小面積梗死時準確率高,與相關文獻研究結果相似,文獻中選取30例腦血閉塞疾病的患者,其診斷的準確率為96.70%,表明3D-ASL腦灌注成像采集的成像辨析度高且當腦血流量出現改變時更能直觀地得到結果[6]。
綜上所述:3D-ASL腦灌注成像診斷短暫性缺血發作、小面積梗死的準確率高,對于大面積梗死的診斷與3.0T磁共振血管成像一致,因此該項技術可以為臨床診斷提供可靠依據。
參考文獻:
[ 1 ]郭慧敏,楊曉光,王澤峰.3.OT場強磁共振應用MRA血管成像與3D-ASL腦灌注成像技術在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12):35-36+67.
[ 2 ]馬良.3.0T場強磁共振應用MRA血管成像與3D-ASL腦灌注成像技術在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14):136-137.
[ 3 ]羅榮芳,張東升.3D-ASL腦灌注成像技術在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8,39(9):1002-1004.
[ 4 ]郝敬波,鹿彩鑾,時宏娟等.多模式磁共振灌注技術在急性缺血性腦梗死患者腦血流灌注狀態診斷中的應用[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5,23(6):412-417.
[ 5 ]李文華,盧東霞,王殿峰等.磁共振血管成像與三維動脈自旋標記技術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診斷中的特點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4):23-24.
[ 6 ]紀宇,邵廣瑞,馬帥.磁共振3D-ASL與DWI在腦血管閉塞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6,26(7):1164-1166,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