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延玲 李立新 尹建
摘要:目的:探究超聲早期診斷深部組織損傷及預測壓瘡預后應用。方法:現將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14例壓瘡患者(25處)作為調查對象,分析入組時超聲影像學特征對壓瘡預后的影響,分析臨床資料并得出相應的結論。結果:壓瘡第1次超聲檢查結果及預后情況25處壓瘡中,4周后13處(52.0%)壓瘡治愈,7處(28.0%)壓瘡分期不變,5處(20.0%)壓瘡進展。結論:運用超聲早期診斷技術發現以及干預深部組織是預防壓瘡病情惡化最為重要的一步,并在臨床實踐中取得較為有效的效果,提高早期檢出率,建議在臨床護理當中積極推廣。
關鍵詞:超聲;深部組織損傷;壓瘡;診斷;預測;預后
中圖分類號:R445.1;R751.05文獻標識碼:BDOI:10?郾3969/j.issn.1001-0270.2020.04.18
Early Diagnosis of Deep Tissue Injury by Ultrasoun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Pressure sores
SUN Yan-ling, LI Li-xin, YINJian
(Jiyang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City, Shandong 251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arly diagnosis of deep tissue injury by ultrasoun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pressure sores. Methods: 14 cases ofpressure sorespatients(25 cases) who came to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from August 2018 to August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investigation object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ultrasonic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n the prognosis ofpressure sores during enrollment,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and draw 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Results: The result of the first ultrasound examination and prognosis of 25 pressure sores, 13(52.0%) were cured after 4 weeks, 7(28.0%) had no change in pressure sores stage, and 5(20.0%) had progress. Conclusion: Using ultrasound early diagnosis technology to find and intervene deep tissue is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to prevent the deterioration of pressure sores condition, and achieve more effective result in clinical practice, improve the early detection rate, it is recommended to actively promote in clinical nursing.
Key Words: Ultrasound; Deep Tissue Injury; Pressure Sores; Diagnosis; Prediction; Prognosis
壓瘡是一種由于患者長期臥床所發生的常見的并發癥,使得臨床護理工作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問題。據相關報道調查顯示,每年約有7萬余人死于壓瘡并發。對于壓瘡風險較高的患者而言,早期發現深部組織損傷,而后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是在整個壓瘡治療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為了可以更好地檢查出壓瘡,在2007年,美國提出了壓瘡分期標準并增加了“可疑深部組織損傷”[1]。在臨床的工作當中,若僅依靠目視檢查、觸摸檢查以及問診等方式,往往很難發現壓瘡的深度以及是否存在深部組織的損傷,特別是在壓瘡的早期階段。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高,超聲技術已被運用在各種病情診斷當中,也為深部組織損傷的可視化提供了較為重要的幫助,使得深部組織壓瘡可以在早期被檢查出,并且得到有效的治療。本文對超聲早期診斷深部組織損傷及預測壓瘡預后應用進行探討,將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14例壓瘡患者作為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結果分析,發現情況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14例壓瘡患者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男性患者為9例,年齡范圍為66-93歲,平均年齡為(79.62±7.12)歲;女性患者為5例,年齡范圍為65-90歲,平均年齡為(72.49±6.93)歲。患者疾病類型包括腦血管意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所有的患者都符合臨床診斷的標準,并無其他的不良癥狀,且患者及其家屬都知曉這次調查研究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之間的一般資料無太大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診斷方式均為超聲檢查技術,并為早期診斷研究。
待所有患者進入組內后,就應當立即采用超聲檢查(T0)的方式對壓瘡情況進行檢查,由專業的壓瘡小組對壓瘡進行集速化的管理。在患者進入組內兩周之后(T2)以及四周之后(T4)進行反復的超聲檢查,并且重新進入NPUAP分期。本此研究操作方式實行統一化[2]。
超聲檢查:在對患者進行壓瘡檢查時,應當充分地將患者的壓瘡部位暴露出來,而后采用超聲連接探頭的方式獲取圖像。若發現皮下組織層次結構不清楚、低回聲灶、筋膜線(淺筋膜、深筋膜)不連續以及不均勻的低回聲區域,這以上四種超聲表現,即可認為患者存在深部組織損傷的病狀。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分別于T0、T2、T4進行超聲檢查,以及NPUAP分期。可將下列情況定義為壓瘡進展:T4時NPUAP分期為Ⅲ期或Ⅳ期,Ⅰ期壓瘡在T4時進展為Ⅱ期,可疑深部組織損傷期在T4時進展為Ⅱ期。T4時NPUAP分期與T0一致定義為分期不變。在T2或T4時,壓瘡均部皮膚完整并且上述的四種超聲影像學特征全部為陰性定義為壓瘡治愈。
1.4 統計方法
采用 SPSS19.0統計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 以t檢驗法 對計量資料進行分析,單位取(x±s),計數數據以%描述,用 X2 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壓瘡第1次超聲檢查結果及預后情況25處壓瘡中,4周后13處(52.0%)壓瘡進展(7處進展為Ⅱ期進展、4處為Ⅲ期進展、2處為Ⅳ期進展),壓瘡治愈,7處(28.0%)治愈,5處(20.0%)NPUAP分期不變。
3 討論
超聲是一種最為可靠的早期發現深部組織損傷并進行預測壓瘡進展的檢查方式。皮下組織層次不清是一種不能清楚分辨淺筋膜、深筋膜、肌肉層以及骨骼等皮下結構的超聲影像,這些結構往往呈現低對比以及粗糙的分辨率。在第一次超聲檢查時,均存在皮下結構層次不清楚的影像特征,但是,在壓瘡治愈后就會消失。這說明,可以在早期就能夠發現患者深部組織損傷的存在[3]。
綜上所述,運用超聲技術早期發現以及干預深部組織是預防壓瘡病情惡化最為重要的一步,并在臨床實踐中取得較為有效的效果,提高早期檢出率,建議在臨床護理當中積極推廣。
參考文獻:
[ 1 ]黃麗,孫建明,許紅艷.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在評估深部組織損傷期壓瘡中的應用[J].浙江創傷外科,2017,22(5):1009-1010.
[ 2 ]楊颯,蔣秋煥,衛曉靜等.深部組織壓力性損傷評估與預防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9,34(13):15-17,65.
[ 3 ]劉琴芳,李琳潔,紀李慧等.病房醫護人員應用高頻超聲進行壓瘡管理的可行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9,33(1):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