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文葉飛
仲夏時節,走進江口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梵瑞社區,一棟棟風格別致的樓房映入眼簾,居民們三三兩兩,或散步、或下棋、或嬉戲、或忙碌,一派溫馨祥和。
住上好房子,還要過上好日子。今年來,梵瑞社區深入實施“新市民·追夢橋”工程,聚焦群眾需求,通過開辦“微課堂”、引進“微工廠”、打造“微田園”、點亮“微心愿”等措施,有效增強了廣大搬遷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開辦“微課堂”,母女一起進學堂?!拔业膵寢尳兄旒t梅,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媽媽獨自一人帶著我和妹妹,但生活的壓力從未把她壓倒……”在梵瑞社區“四點半”課堂,孟娜正在分享她和媽媽的故事。
孟娜一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她的母親朱紅梅不僅要獨自養育兩個孩子,還有年過七旬的母親需要照顧。孩子上了“四點半”課堂,朱紅梅也多了空余時間,聽說社區要開辦免費的脫貧夜校,第一時間報名參加。
幾天培訓下來,朱紅梅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各種知識要點?!霸诿撠氁剐@铮覀儾粌H可以學習技能,還能越來越好地適應新生活,更好地教育子女。”朱紅梅說。
引進“微工廠”,樓下就業奔小康。走進位于梵瑞社區的銅仁梵凈山可可眼鏡廠,務工群眾在各自的崗位上熟練地磨水石、割片、敲螺絲、注塑。
銅仁梵凈山可可眼鏡廠通過項目申報獲得扶貧車間項目資金140萬元,按扶貧資金入股5%的利益聯結協議,每年可兌現給建檔立卡戶7萬元,解決搬遷群眾220人次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5人次。

在江口梵瑞社區“四點半”課堂,志愿者輔導孩子學習。(江口縣委組織部供圖)
梵瑞社區按照“六個優先”政策,通過“免房租、免水電、免裝修”及人員招聘等優惠政策引進6家“微工廠”。截至目前,社區“微工廠”已解決672人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84人。
打造“微田園”,再拾鋤犁把田翻。“我們農村人閑不住,總要干點事,政府分的土地就像及時雨,不僅解決了我們對土地的依戀,還能隨時吃上新鮮蔬菜?!眮碜蚤h孝鎮雙屯村的蔣秀梅在“微田園”里松土、除草、施肥,干得不亦樂乎。
梵瑞社區把群眾的需求作為工作出發點,通過盤活轄區閑置土地,打造搬遷群眾“微田園”,解決了居民對部分生鮮蔬菜的需求,維系了搬遷群眾對土地的依戀。社區“微田園”項目占地50余畝,通過平均劃分的方式,分給1644戶搬遷群眾,確保有需求的搬遷戶每戶至少分到15平方米以上,促進搬遷群眾由農民向市民更好轉變。
點亮“微心愿”,愛心溫暖你我她?!靶∨笥眩沂顷愂迨澹@是你想要的文具盒和羽毛球拍,喜歡嗎?”在江口縣委宣傳部工作的陳國龍前一天認領了心愿,第二天就把禮物送到了許愿人手上。
每個夢想都值得澆灌,每個人都值得被愛。梵瑞社區多形式多渠道收集安置點貧困群眾的微心愿,并分類建立圓夢清單,積極組織動員社會各界自愿獻愛心,幫助他們實現微心愿,每季度公告微心愿圓夢清單。截至目前,已完成貧困群眾微心愿300余個、幫扶貧困戶1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