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 李麗
“李主席,早上我檢查了村口到國道的水渠,有小石頭的地方,我已經用鋤頭清理開了,但有大石頭的地方,我搬不動,我把情況匯報給您?!睆慕h丙妹鎮大塘村村委辦公室里,49歲的魯全科手里拿著鋤頭向從江縣丙妹鎮人大主席李長平匯報。
6月,是個多雨的季節,因受到暴雨、洪澇影響,從江縣多處道路、水利、電力、住房、農田、通訊等基礎設施遭受嚴重破壞。大塘村的水渠因滑坡、塌方等災害被泥沙堵塞,公路受損,清理現場刻不容緩。
“大塘村一共有7名護路員,他們的工作就是維護公路及公路兩側水渠的暢通,負責公路上垃圾清理、除草等等。在他們的作用下,目前村里的道路都是暢通的?!崩铋L平介紹,今年以來,大塘村設立公益性崗位,護路員就是其中之一。
“我有關節痛,不能外出務工,一直以來都沒有穩定收入。今年4月,我當上了村里的護路員,每個月都能得到1000元收入,道路清場等工作,讓我覺得自己對社會能有貢獻,我也很驕傲?!濒斎普f,他是大塘村的貧困戶,愛人蔣泵往也是大塘村的保潔員,每個月有400元收入,兩人每月1400元的收入減輕了不少家庭負擔。
目前,大塘村共有103個公益性崗位,其中,就業扶貧崗位65人、護河員4人、護林員21人、管水員3人、醫療協管員2人、地災巡查員1人、護路員7人。
為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增加勞務收入,實現穩定脫貧,今年5月,貴州省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勞務就業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確保有勞動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特別是“9+3”縣(區)貧困戶至少每戶有1人以上實現穩定就業,有勞動力的易地扶貧搬遷戶實現“一戶一人”以上穩定就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按照“近期就業、中期創業、遠期產業”的總體思路,從江縣探索推行“365”勞務就業工作模式,狠抓有組織的勞務就業,著力創建從江勞務就業品牌,強力推進公益性崗位開發,促進貧困勞動力、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邊緣監測戶勞動力以及零就業家庭勞動力等重點人群穩定增收。
從江縣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的作用,通過整合部門資源,認真開展調查研究,精準開發“水利三員”、護路員、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人員組織到位。按照“人崗相適、定人定崗、一人一崗”的原則,堅持精準摸排、精準選擇;資金籌措到位。采取各種方式和渠道,千方百計籌集資金用于開發各類公益性崗位。
同時,從江縣成立鄉鎮勞務就業合作社,將護路員、護河員、管水員、護林員等就業扶貧援助崗位納入合作社統一管理,打造穩定就業隊伍,目前1000名人員已納入19個鄉鎮合作社管理;針對不同公益性崗位分類建立管理制度,先后制定《從江縣農村公路養護員管理辦法》《從江縣鄉村公路養護員工作指導手冊》《從江縣農村飲水安全供水管理制度》《從江縣就業扶貧援助崗位管理辦法》等制度,并嚴格實行考核獎懲機制,建立日常動態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機制。
此外,充分利用已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對配套項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綜合研判,認真開展實地調研,廣泛征集意見和建議,在項目的合作模式選取上認真把關,有針對性植入配套產業項目,切實提高公益性崗位人員收入。
目前,從江縣實有公益性崗位就業11991人,其中,貧困勞動力就業11130人?;緦崿F建檔立卡勞動力家庭、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邊緣監測戶勞動力家庭“一戶一人”以上穩定就業。

技術人員對護路員進行養蜂培訓。(從江縣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