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宏,吳 悠,郝雅琦,郭金山,張江石
(1.北京天地華泰礦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13;2.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應急管理與安全工程學院,北京100083)
違章指揮、違規作業與違反勞動紀律是礦工不安全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1]。在“三違”行為致因因素的研究中,Gabriele Baldissone[2]等引入了HFACS 分類法和FAP 模糊應用程序,根據對車間員工“三違”行為的觀察情況,研發出了事故前兆管理系統;楊勇[3]利用PDCA 循環理論從預防、控制、獎懲、幫教4 個機制入手,提出了“三違”閉環防控模式;張江石等設計了包含安全管理實踐、安全認知、安全行為測量的調查問卷,問卷結果表明安全投入、培訓激勵、員工參與和管理承諾水平等因素對員工“三違”行為有直接顯著影響。根據在鄂爾多斯4 個煤礦所選取的96 名近期有“三違”行為的員工的座談資料進行分析,應用“2-4”模型并結合NVivo 質性分析軟件,對造成“三違”行為的組織行為和個人行為進行整合統計,確定“三違”行為的致因因素及其邏輯關系,從行為安全角度提出安全管理建議[4-6]。
行為安全“2-4”模型如圖1。
圖1 行為安全“2-4”模型Fig.1 Behavior safety“2-4”model
行為安全“2-4”模型[7]提出了2 個層面、4 個階段完整的事故致因鏈條,2 個層面即個人與組織2 個層面、4 個階段即指導、運行、習慣性、一次性,4 個階段的行為發展過程。鏈條明確了事故發生的原因,梳理了各原因之間的關系。作為定性研究的輔助工具,NVivo 可有效分析各種不同類型的數據,其強大的查詢和資料管理能力可以輔助快速檢索和管理信息資料以提高效率[8-9]。此外,還能對編碼信息進行一定的定量統計,如可使用可視化技巧發掘數據,創建示意圖以聯系數據。
采用座談的方式進行現場調研,是研究不安全行為致因因素的重要手段[10-11]。在了解鄂爾多斯4 個煤礦目前生產和管理的基本情況的前提下,選取了近期有“三違”行為的中層領導和一線作業員工共96 名作為主要的座談對象進行現場調研。座談包括綜掘隊、綜采隊、機運隊、通風隊、提升隊、車隊、安檢人員等工種。座談樣本基本情況如下:①年齡:25~30 歲36 人,31~40 歲45 人,41 歲以上15 人;②工齡:1 年14 人,2 年13 人,3 年13 人,4 年5 人,5~10 年51 人。座談回收資料主要包括訪談提綱與訪談記錄、項目部基本資料、組織機構圖、近2 年內的“三違”記錄、人員信息表、工傷事故調查報告、罰款明細表與管理制度等,為下一步NVivo 質性分析做鋪墊。部分座談信息記錄情況見表1。
表1 部分座談信息記錄表Table 1 Information record of some interviews
對96 名“三違”人員的座談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主要選取座談過程中體現“三違”人員個體或組織層面影響其行為的部分,通過梳理編碼資料中各“三違”行為產生的原因,在NVivo 中創建節點及節點層次,經過不斷調整修訂,得到共計5 個樹狀節點、24個子節點,并確立節點邏輯關系如圖2。
圖2 “三違”行為節點邏輯關系Fig.2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of“three-disobeying”behaviour
通過以上分析,形成煤礦員工“三違”行為具體致因鏈如圖3。
圖3 “三違”行為具體致因鏈Fig.3 The specific cause chain of“three-disobeying”
1)不安全物態。據編碼參考點數繪制不安全物態因素各子節點共計5 個。出現頻次最高的是由于設備故障或工具破損29 次所導致的不安全狀態;其次是作業空間受限23 次,有限的作業空間易產生“三違”行為,然后是噪聲過大19 次、溫度過高或過低17 次和照明不足能見度低13 次,易導致“三違”行為的發生。由此可得影響不安全物態的節點主要是設備故障或工具破損(30.20%)和作業空間受限(23.96%),這表明設備、工具存在問題或狹小的作業場所是導致礦工經常發生“三違”的重要原因。
2)不安全動作。不安全動作對“三違”行為的產生影響顯著[12]。據編碼參考點數繪制不安全動作因素各子節點共計11 個出現頻次可視化結果如圖4,主要由現場作業人員、安全管理人員、現場指揮人員3 類人員發出,分別有規范類、排查類、指揮類3 大類不安全動作。其中由安全管理人員發出的隱患排查治理不到位(頻數59,占61.46%)頻次最高,其次是現場作業人員未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頻數51,占53.12%)以及現場指揮人員安全監察不到位(頻數47,占48.96%)。
圖4 不安全動作節點編碼分析結果Fig.4 Analysis results of unsafe action nodes encoding
3)個人習慣性行為。根據行為安全2-4 模型,個人習慣性行為主要體現在安全習慣不佳、安全知識欠缺、安全意識淡薄,在樣本中個人習慣性行為節點及內容見表2,其中安全意識淡薄所占比重最高,自保互保意識差、存在冒險僥幸心理易導致“三違”行為的發生。
表2 個人習慣性行為節點及內容Table 2 Nodes and contents of personal habitual behaviour
4)組織管理漏洞。在組織層面,由于安全管理體系建設不到位導致存在管理漏洞是“三違”行為發生的根本原因。出現頻次最高的是安全培訓不足(頻數76,占79.17%),這會導致相關人員不熟悉規范的操作流程;其次是規程制度存在缺陷(頻數42,占43.75%)和班組管理混亂37 次易導致“三違”的發生;最低的是違規組織生產13 次。
5)安全文化缺失。安全文化在現代組織中表現為組織安全活動的宗旨、遠景、價值觀和信仰,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可表現為“安全的相對重要程度”、“安全創造經濟效益”、“安全投入的認識”等[13-14]。在樣本中主要體現在安全投入不足導致安全生產條件降低。
1)針對設備故障或工具破損等問題,要加強現場設備管理,降低故障次數,維持設備技術狀態,提高作業效率和設備利用率,安全生產工器具報廢、更新必須堅持“以舊換新”的原則;針對作業空間受限問題,要提前做好礦工個體防護、氣體檢測、有效通風、專人監護等工作,并制定相關應急預案。
2)針對隱患排查治理不到位、勞保穿戴不正確、安全監察不徹底等問題,在作業前做好安全檢查工作,及時發現安全隱患,發現隱患后及時處理,無法處理的應及時匯報,情況緊急時可暫停作業,保障安全,重點關注隱患排查后的復查與閉環;嚴格檢查作業員工勞動保護用品穿戴情況,實行員工互相監督制度,做好破損、超期勞保報廢更換工作。安全監察工作應以事故預防為主體,依照企業規章制度與操作規范盡職盡責地開展監察工作。
3)針對安全意識淡薄、安全知識欠缺等問題,應加強安全培訓和安全宣傳,增強工人對安全風險的辨識能力,進一步提煉企業安全生產理念;提高工人的基本安全素質,增強煤礦工人的安全意識,確保礦工熟練掌握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
4)針對安全培訓不到位的問題,應主要面向關鍵崗位等生產和監管重點人群,培訓大綱和內容以基礎知識為主,旨在滿足不同崗位的基本要求;針對規程制度存在缺陷的問題,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作業規程,禁止生搬硬造;嚴格執行技術管理,健全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5)針對安全投入不足的問題,應確定煤炭企業安全投入的合理規模,按規定提取安全生產費用,避免企業盲目投入。煤炭企業應逐步加大對工業衛生和宣傳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礦工的作業環境,提高礦工安全生產的意識。
選取了鄂爾多斯4 個煤礦內96 名近期有“三違”行為的中層領導和一線作業員工進行了現場座談,并將座談資料進行整合與篩選,導入NVivo 軟件內進行質性分析。基于行為安全“2-4”模型并采用NVivo 質性分析軟件,對“三違”行為致因因素進行分析。確定了5 個樹狀節點:不安全物態、不安全動作、習慣性行為、組織管理漏洞、安全文化缺失,建立下屬子節點及樹狀模型,并形成“三違”行為的具體致因鏈。根據對材料的梳理,以編碼參考點數對各樹狀節點的子節點進行頻次統計,確定了致因鏈各部分頻次最高的節點。基于5 個樹狀節點的分析結果,提出了相應的預防管控措施,來減少“三違”行為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