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振勝 陳越



川渝兩地人大常委會簽署的合作協議,鼓勵兩地市(州)區(縣)人大常委會積極所在區域有關合作發展。目前,北碚、合川、大足區人大常委會已經從協同立法、聯動監督、代表工作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北碚區與綿陽市人大常委會:
探索發揮代表智庫作用
重慶北碚,具有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區政策疊加優勢。
四川綿陽,被稱為“中國科技城”,是重要的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生產基地,也是成都平原城市群北部中心城市、成渝“經濟圈”區域中心之一。
兩地都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既有很多相似之處又各具優勢。
今年4月,綿陽市與北碚區達成深度合作、協同發展框架協議,攜手打造川渝合作典范。
“人大作為黨領導下的政治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服務大局,推動兩地合作,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同樣責無旁貸。”北碚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彭燁說。7月,北碚區人大常委會與綿陽市人大常委會舉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交流暨合作簽約儀式,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兩地人大常委會將充分發揮人大制度優勢,建立合作協商機制,通過聯動出臺相關決議決定、聯動開展重點工作監督、協作提升代表履職能力、整合發揮代表資源優勢等,凝聚合力,形成更多更好的制度成果和工作成果,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兩地人大常委會合作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著力提升代表履職能力,凝聚代表的智慧,積極發揮人大智庫作用。
在提升代表履職能力上,兩地都有高校等優勢教育資源,將依托這一優勢資源,合作開展人大代表履職能力提升培訓,搭建兩地人大代表交流平臺。目前,兩地已經開展了代表工作互訪互學,就代表之家、代表聯系群眾工作站建設進行經驗交流。
另一方面,兩地人大常委會也將整合發揮代表資源優勢,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入挖掘代表活動主題,聚焦兩地合作中的重點問題開展視察調研,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專業優勢,凝聚各行業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推動相關領域合作發展。
此外,兩地人大常委會還將聯動開展重點工作監督。接下來,兩地人大常委會將圍繞交通路網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協調聯動、科教創新優勢互補、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文化旅游交流融合、商貿會展合作交流、生態建設經驗共享、干部人才交流互派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每年選擇1至2個重點項目作為聯合重點監督事項,綜合運用視察調研、聽取審議、專題詢問、工作評議等多種監督方式。
“兩地人大常委會將定期開展互訪交流,相互學習借鑒人大工作實踐與經驗,講好‘綿碚合作的人大故事。”彭燁說,接下來,兩地人大常委會將聚焦做好新時代人大工作,每年確定一個重點方向,合作開展研究,切實推動人大自身工作機制的完善。
合川區與周邊市區縣人大常委會:
聯動監督扮靚三江底色
近日,合川區人大常委會與四川省武勝縣、岳池縣、華鎣市以及我市潼南區、銅梁區人大常委會敲定于今年9月底,在四川省武勝縣召開第二次聯席會議,共商如何進一步完善聯合排查、互相監督等機制,為協同推進三江水質保護加碼。
合川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嘉陵江合川段內有兩處水電站,蓄水成庫以來,嘉陵江、渠江、涪江全面渠化,水體自凈能力減弱,水環境呈現干流水質好、支流水質較差的情況。而三江的支流達250余條,水污染防治任務異常繁重,水環境質量改善面臨較大壓力。
四川省武勝縣、岳池縣、華鎣市和重慶市銅梁區、潼南區位于嘉陵江、涪江、渠江上游,是三江水質保護的重要屏障。如何發揮人大監督作用,筑牢三江生態屏障?合川區人大常委會探索開展了加強流域協同聯動,對跨區縣和跨界河流、水庫實行聯防聯治的辦法。2019年12月,合川區人大常委會聯合上述縣市區人大召開了第一次六縣市區協同推進三江水質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并建立了聯席會議工作機制,每年召開一次,主要交流推進三江水質保護監督工作經驗,協調解決保護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等。
為解決重點難點問題,今年6月初,市人大代表合川聯系組的20多名代表沿嘉陵江、涪江、渠江而上,走進四川省武勝縣、岳池縣、華鎣市,開展三江水質保護情況集中考察活動,協助推動華鎣市高頂山礦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項目盡快落實,促進渠江水質提升。
同樣是在6月份,合川區古樓鎮人大主席團發起了川渝12個鄉鎮、街道人大共同推進嘉陵江水質保護活動。12個鄉鎮、街道人大的負責人共同巡河,并簽署《川渝十二鄉鎮、街道人大協同推進嘉陵江水質保護工作倡議書》。大家先后巡查了嘉陵江支流南溪河及嘉陵江古樓鎮沙嘴村段,并對嘉陵江及南溪河水體保護情況進行調研。
合川區古樓鎮人大主席楊云良說,接下來,12個鄉鎮、街道將合力打擊侵占河道、污水偷排偷放、非法采砂、非法捕撈等違法行為,不定期聯合開展水污染防治視察、執法檢查,形成聯合排查、相互監督的機制,進一步提升嘉陵江沿岸鎮街共同保護嘉陵江水環境質量的共識。
合川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馬培生說,為了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還將加強與毗鄰地區人大常委會的交流合作,助推區域產業發展協同化、交通設施一體化、生態保護聯動化、民生服務共享化,譜寫“雙城記”的“協奏曲”。
大足區與周邊市區縣人大常委會:
協同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大足區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幾何中心,是聯動渝西川東周邊的橋頭堡,也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上的一顆明珠。
為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盡快落地落實,將渝西川東地區早日建成“經濟圈”的中部崛起先行區、成渝合作示范區和重要增長極,大足區人大常委會開展了關于建立渝西川東地區交流合作機制專題調研。調研范圍為連接重慶與成都的直線帶狀區域,包括四川省瀘州市、內江市、遂寧市、資陽市和重慶市大足區、榮昌區、銅梁區、潼南區、永川區9地。
“9地幅員面積3.5686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65.7萬人,2019年GDP總量8956.8億元,占川渝地區生產總值12.8%。若這9地崛起,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意義重大。”大足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有力說。
大足區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先后前往榮昌以及四川省的內江、隆昌、資陽、安岳等地,考察交通、工業、物流、旅游等發展項目14個,并就建立完善交流合作機制交換了意見,分析探討建立渝西川東地區交流合作機制的總體框架及主要舉措。
調研后,大足區人大常委會提出了每年召開一次渝西川東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渝西川東地區合作與發展聯席會,建立渝西川東地區區域合作辦公室、合作聯盟,設立合作與發展共同促進基金、簽訂專項合作協議等建議。
“立法護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足區人大常委會正積極倡議建立渝西川東地區立法合作調研機制。”張有力說,接下來將聚焦川渝協同發展,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城鄉建設、歷史文化保護等,適時開展調研,助力市人大常委會及時加強相關領域立法,使每一項立法更有針對性、操作性,保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扎實高效推進。
除了在建立交流合作機制、協同立法上發力外,大足區人大常委會還推動協同保護世界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和創造力的體現。”張有力說,川渝兩地共有2項世界文化遺產,即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重慶大足石刻,1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即峨眉山—樂山大佛。
為助力川渝文化遺產保護和文旅融合發展,大足區人大常委會將于今年下半年舉辦首屆世界文化遺產地人大常委會主任論壇。除了邀請世界文化遺產地人大常委會主任外,還將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商文化遺產的保護、研究和利用、發展。四川省的世界文化遺產地和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的人大常委會主任和相關專家都在邀請之列。
據了解,在此次論壇上,大足區人大常委會還將積極倡議世界文化遺產地人大常委會輪流舉辦論壇,為引進外腦、不斷促進文化遺產更好地活起來、傳下去貢獻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