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勝

“媽媽,等我長大了就要去農村教書,你看那里的娃兒多造孽。”市人大代表、開州區云楓街道龍珠社區黨支部書記譚理有個12歲的女兒,乖巧且成績優異,心里已有去偏遠地區支教的想法。
這無疑源于譚理的言傳身教。
譚理對社區工作有份狂熱。她認為,社區工作包羅萬象,能讓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活出無限的精彩。
不僅社區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作為市人大代表,其履職答卷也滿是精彩。
市五屆人大以來,譚理共提出三件代表建議,兩件被列為重點建議予以督辦、兩件獲評優秀建議。
小身板儲存著大能量
初識譚理是在2018年10月的一天。
偏瘦,個頭不到1米6,說話柔聲細語,臉上一直掛著微笑……第一次見到譚理的人,會給她打上“軟妹子”的標簽。
而在這天,一段插曲卻顛覆了對她的印象。
“譚書記,之前在城里給我租房子住,怎么還沒辦好?”10點剛過,一個身體消瘦、衣衫破舊的中年男子,一身酒氣沖進譚理的辦公室,握著拳頭大聲叫嚷。
“你先找個地方坐到說嘛。”譚理一臉淡定,指了指旁邊的椅子,同時還不忘轉頭安慰在辦公室里的其他人,“莫怕,他不會鬧騰出多大動靜。”
“你嫌現在的房子不好,想改變居住條件,這也需要自身努力,整天不工作哪里行,還要哪個養你一輩子?”譚理依舊坐著,柔聲細語地做起解釋工作。
幾分鐘后,男子倚著門邊的桌子安靜下來。
原來,該男子是云楓街道的建卡貧困戶王瑞(化名),眾人皆知最難幫扶的對象之一。
譚理從2016年開始接手對他的幫扶工作。
“一個女娃去幫扶一個酗酒成癮的單身漢,一開始我內心也很糾結。但如果我也不愿意接手這份任務,他那年幼的孩子該咋辦?”譚理了解到,王瑞的妻子早年離家出走,年僅9歲的兒子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礙,雖然生活基本能自理,但王瑞懶惰且整日酗酒,孩子往后的教育與生活是個問題。
“我自己也是位母親,看到女兒稚嫩的模樣,就會想起那個孩子。”譚理說,讓王瑞兒子能有更好的生活及教育,成了她一直堅持的動力。
在幫扶之初,譚理就積極為王瑞籌謀,讓他免費參加廚師培訓、安排他到城區公司當保安等。
其間,她多處奔走,募捐善款7000多元,減輕了王瑞家的醫療負擔;積極與學校及街道溝通,解決王瑞兒子的就學問題。同時,幫王瑞爭取了農村C、D級危房改造等扶持資金。
五年的幫扶并不順利,譚理還因此與家人起了爭執。
“他喝醉后會給我發短信,有時半夜還打電話讓我去接他。家里人還以為是有人騷擾我。”譚理只有一遍遍和家人做解釋溝通工作。
如今,王瑞的工作和生活積極性有了顯著改變。
他在社區當志愿者,一個月有1800元的收入,空閑的時候還賣點水果,收入基本能維持家庭生活開銷。同時,他還改掉了酗酒的壞毛病。
看新聞“看”出優秀建議
生活中的譚理也是個閑不住的人,看書、學習、健身……前不久她還以名列前茅的成績考取了社工證。
譚理還有個習慣,每天定時收看兩檔電視節目——中央電視臺的《午間新聞》和《今日說法》。
“這不僅可以開闊我的視野,還能從新聞中抓到更多關于民生實事的點,順藤摸瓜或許能解決不少問題。”譚理說。
2018年,一則校園食品衛生安全事件的新聞引起了她的關注:一所學校因為使用劣質過期食材,導致學校學生相繼出現嘔吐、腹瀉情況。
“我們學校的食堂不會存在這種問題吧?”譚理將新聞分享在女兒班級的家長群后,家長們也炸開了鍋。經家長們商議,譚理被推選為代表之一,與其他幾位家長一起,前往學校查看食品衛生情況。
“后來我還去看了城區其他的學校,沒發現有問題。但想到農村與城區各方面存在差距,就想去看看農村的監管情況。”帶著問題,譚理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調研。
為了摸清楚情況,譚理調研的足跡遍及開州區的8個鄉鎮,最遠去到了滿月鄉、大進鎮,單程就得開車2個小時。
但譚理很“享受”調研過程。為了掌握真實情況,有時候需要“混”進學校食堂、小賣部。“多像警匪片里的臥底警察,很有意思。”譚理笑著說。
“不少孩子一放學就沖到校門外的商店,多數買四五毛錢一包的辣條,還有家長跟著買。基層食品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較少,監管乏力也是個問題。”譚理說,蹲點調研的結果并不樂觀。
譚理發現,農村市場存在不少臨期食品、劣質食品,山寨食品也名目繁多;大多數農村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較為淡薄,偏重于廉價和實用性,不考慮質量和安全性,維權意識薄弱是共性問題。同時,農村地區對食品監管的力量不足,監管及檢測的水平普遍不高。
“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我也不能安心。”譚理的心又揪成一團。
了解到問題的癥結后,譚理又前往相關部門征求意見建議。
經過歸納整理,她提交了《關于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重點從提高農村群眾食品安全意識、加強農村食安專業隊伍建設、鼓勵創新農村食品銷售模式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整改建議。
這件建議,讓相關部門下力整改,推進了問題的解決。
今年,該建議也被市人大常委會列為優秀建議予以表揚。
擺“龍門陣”也關民情
從事社區工作前,譚理在銀行當過職員,做過移民培訓,也在電信局上過班。
27歲那年,她接觸到社區工作,便義無反顧愛上了這份職業。
“干社區工作可以接觸形形色色的人,面臨的挑戰是無限的,我喜歡這種忙碌的工作狀態。”譚理說,跟社區干部和群眾擺“龍門陣”,也是一種傾聽民情的方式,“只要有心,著眼細枝末節,一樣能解決不少問題。”
“曉得不嘛,我們社區一個女娃在百合網認識了個網友,后來被引導著在網上投注,結果被騙了4萬多元。”去年年初,云楓街道組織社區黨支部書記集中開會時,大家在空閑時間聊起發生在永光社區的一起網絡詐騙案。
類似的網絡詐騙事件,譚理還直接接觸過。
2018年,龍珠社區一位姓許的老人被誘導投注3萬多元。譚理了解到情況后,協助老人將錢追回。之后,老人又差點陷入騙局,是其家人前后兩次找到譚理幫忙,最終才勸住了老人。
“這種類似的案例,我們身邊到底還有多少?”在參加社區黨支部書記集中會議時,譚理總要帶著這個疑問,多找幾個人擺“龍門陣”。
這一問,又問出了數額更大的詐騙案,讓她倍感問題嚴重。
原來,關子社區有居民加了一個抖音好友,對方稱自己是美國軍人,不時以體檢、郵寄包裹、搭乘直升飛機等借口找該居民借錢,最終騙取該居民75萬多元。
譚理再次“淪陷”。
為進一步弄清網絡詐騙的相關問題,去年間,她多次前往區公安分局、街道派出所,咨詢網絡詐騙案的類型、特征、預防打擊難點等,收集了不少相關資料。
隨后,譚理又多方奔走,征集區公安部門和群眾的建議。
經過梳理,她在今年市人代會上提交了《關于加大電信詐騙預防與宣傳的建議》,從部門聯動、普及宣傳、科技強警等方面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該建議被作為市領導重點督辦建議進行了辦理。
“愛你所做的,做你所愛的。人這一輩子沒法做太多的事,所以能做每一件事都要盡量精彩。”采訪結束時,譚理如是說。
在回程的高鐵上,譚理用微信發來三段共382字的話,還有一張《中國為什么有前途》的封面照片。
她說:“這書我已讀了兩遍。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但還是想有大格局,因為有國才有家。愿我們每個人都像愛家一樣愛國,為國做貢獻,哪怕一件小事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