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生

梁途是一家筑路公司的老總,50多歲,事業有成。令他苦惱的是,85歲的父親得了老年癡呆癥,丟三落四,顧前忘后,常常一個人坐在陽臺上發呆,嘴里念念有詞:“阿布洛哈,阿布洛哈,阿布洛哈……”
阿布洛哈是啥玩意兒?問父親,父親只空洞地看著他,半天喃喃道:“你是哪個?”
得,連自已的兒子都不認得了。
這時手機響了,是妻子程菲打來的,叫他到岳父家來一下。原來,根據省委、省政府統一安排部署,太白市對口幫扶彝區的火源縣,為期5年。程菲報名前去幫扶,過兩天就要走,所以回娘家跟父母道別。父母做了一桌好菜,叫她順便把梁途叫過來聚一聚。
梁途跟保姆叮囑幾句,叫她好生照顧父親后,便驅車到岳父家來。
岳父也年過八旬,但是精神矍鑠,談笑風生。席間,他對梁途說:“我們跟火源縣有緣哪,50多年前,我和你爸都在那里工作過。現在阿菲又要去扶貧,好事呀,我們大力支持!”
梁途只知道父親年輕時在火源縣掛職當過縣委副書記,沒想到岳父也在那兒工作過。他平時跟當醫師的岳父交流不多,因為沒有什么共同話題。
“您當時在火源縣,也是搞醫療工作嗎?”梁途問。
岳父說:“是呀,主要是搞麻風康復工作。麻風是一種由麻風桿菌引起的皮膚性傳染疾病,幾乎跟人類歷史一樣古老,一旦傳染上,皮膚就會不斷潰爛變形,爛手爛腳爛嘴爛鼻爛眼,最后癱瘓,死亡。那時全國麻風病人超過50萬,由于麻風具有地區傳染性,當時又無藥可醫,政府就決定采取措施,將數十萬麻風病患者隔離起來治療。那時火源縣的麻風病比較嚴重,全縣有患者三四百人,隔離迫在眉睫。但在隔離地點上,我和你爸產生了嚴重分歧……”
“哎呀,我們難得和女兒女婿聚一下,吃飯吃飯!”岳母打斷岳父的話,“一說起麻風就滔滔不絕,吃飯時間說麻風,誰還有食欲?”
岳父向來懼內,就不再開口。飯后,翁婿兩人坐到客廳沙發上,程醫生才重拾話題。
半個世紀前,程醫生和梁副書記都在火源縣工作。在麻風康復村的選址上,梁副書記經過考察,發現火源縣南部的大山深處有個迷魂谷,迷魂谷旁邊有個直徑達兩公里的天坑。天坑猶如一個巨大的鐵桶,四周是直上直下的懸崖峭壁,中間為平地,可以開荒耕種,就決定在那兒修建麻風康復村,因為此地與世隔絕,不用擔心傳染外人。但程醫生反對,理由是,此地雖然人跡罕至,但自然條件太差,四周都是高聳的絕壁,只有一條羊腸小道沿著天坑的斜壁通上來,有朝一日他們把病治好了,交通怎么辦?
“什么交通?隔離的目的,就是把他們和健康人分開,互不往來。”梁副書記說,“麻風治得好嗎?就是這條羊腸小道的出口,我也要建個哨所,派人站崗,不準麻風病人私自出來。日常用品,我們可以派專人送去。我要對健康的人負責。”
“現在是沒法把麻風病治好,但我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總有一天會把麻風病治好的。”程醫生堅持己見。
“那就到那時再說吧。”梁副書記丟下一句,走了。
就這樣,麻風康復村建在了深山腹地的天坑里,彝語叫作“阿布洛哈”,意為高山中的深谷。
“搞了半天,阿布洛哈原來是麻風村的名字呀!”梁途驚呼,“我爸經常一個人在喃喃自語:阿布洛哈,阿布洛哈,阿布洛哈……”
岳父嘆了口氣:“他那是受了刺激,后悔當初沒聽我的話,把麻風康復村建在了阿布洛哈……”
“后來麻風村的病人康復了沒有?”梁途問。
岳父說,1982年世界衛生組織把以氨苯砜為基礎的聯合化療法引進中國后,麻風病就被有效治愈了,實行了幾十年的隔離也隨之解除,但麻風康復村的村民并不愿意出去。幾十年來,他們與鄰縣麻風康復村相互通婚,現在阿布洛哈村已有村民700多人。麻風只要治好了,不會遺傳給后代。20世紀90年代,阿布洛哈成了當地一個行政村,也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個還沒有通公路的行政村。
“這個‘全省唯一,給你爸打擊太大了,因為以前每個縣都有麻風康復村,但那些麻風康復村自然條件好,早就通公路了。如果當初火源縣的麻風康復村不選在阿布洛哈,也早就通公路了。”
“通路一事,我們筑路公司可以助上一臂之力。”梁途說。
“那不容易,要修路,必須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一條5公里長的路。”岳父說罷,拿出一摞照片給女婿看。這是岳父一個喜歡攝影的徒弟去年夏天專門去阿布洛哈村照的。
照片中,高山深谷的地理環境和村民的貧窮狀況,讓梁途吃驚。他沒想到,居然還有這么落后的地方!
程菲過來看了照片后,動情地說:“我馬上向組織申請,派我到阿布洛哈村擔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父輩們幫他們把麻風病治好了,我要去幫他們把貧窮治好,共奔小康!”
“要致富,先修路。阿布洛哈要脫貧,必須把公路修通。阿布洛哈的通村公路,我們筑路公司包了。”梁途說。
就這樣,夫妻倆來到了800公里外的彝區腹地阿布洛哈村。
該村雖地處深山,但村兩委和小學一應俱全。小學嚴重缺乏老師,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在教。
因為不通公路,建材運不進來,阿布洛哈村的農房建設暫時無法進行。程菲就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同時倡導村民愛清潔,講衛生,形成良好習慣。年紀較大的村民知道她是當年程醫生的女兒后,對她格外好感。
鑒于阿布洛哈村的公路太難修,縣上曾考慮過易地搬遷,但都被程菲否定了。一是村民們不愿意搬家;二是公路修通后,此地的奇特地貌可以發展旅游;三是旁邊的迷魂谷,其實是一座大型鐵礦,可以把它開發出來,做為全縣的支柱產業!
最后一點,把所有的領導都驚呆了。因為很多人都去過迷魂谷,進谷就迷路,指南針也會失靈。雖然感到奇怪,可也沒深究,沒想到竟是個聚寶盆!
“指南針為什么失靈?就因為地下有大型鐵礦。我是學地質的,請相信我。”程菲說。后來縣上請地質勘探隊來勘探,果然是這樣。那還猶豫什么?路再難修,也要把它修通!
轟隆!隨著開山炮的一聲巨響,梁途的筑路公司正式開始施工。
先用炸藥炸,再用挖掘機挖,像啃骨頭那樣,一點一點地向阿布洛哈村挺進。“就是鑿,也要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一條路來!”梁途說。
然而,修路的難度,遠超出他的想象。為了加快進度,他決定從兩頭同時施工。可挖掘機無法進村,咋辦?經縣上向州上匯報,州上向省應急管理廳報告,最終通過國家應急管理部,協調了一架米26大型直升機,將十幾臺挖掘機空運入村,兩頭同時施工。經過半年的努力,終于把路修通,幾十年與世隔絕的山村沸騰了!
通車那天,梁途把父母、岳父母接來參加通車典禮。
進入火源縣,父親的老年癡呆癥變輕了,到了阿布洛哈村,記憶完全恢復。原來,他也不是真癡呆,而是因為長期內疚致使頭腦昏亂。這一年多時間以來,經過親家程醫師的精心調治,已好了許多。看到阿布洛哈村絕地變通途,他更是高興萬分。
通車儀式后,村里的老人聽說當年的梁副書記來了,紛紛前來看望,感謝他當年給他們選了這么個好地方。
“什么,你們這么多年沒罵我?”梁大爺吃了一驚。
“哪里話,感謝還來不及呢。這里水質好,空氣好,有利于我們康復。只要康復了,貧困算啥子,我們總能通過自已的努力脫貧致富。現在太白市對口幫扶我們,奔小康就更有盼頭了!”村民代表說。
村主任接口道:“另外,迷魂谷是座大型鐵礦,現在成了我們村的鐵飯碗。鐵礦開發時,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
梁大爺笑道:“我當初選在迷魂谷旁邊修建麻風康復村,是怕你們往外頭跑,因為一進入迷魂谷就會迷路,只好返回村子。”
村主任說:“其實迷魂谷也是一個天坑,曲里拐彎,出不去的。以前是不準我們出去,現在是我們不愿意出去,待在這塊風水寶地多好哇!”
程菲說:“的確,通過努力,能夠變不利為有利。現在路修通了,我們要把這里的旅游發展起來,讓這里的奇特景色為村民們創收。大家不是說這里的空氣好嗎,村兩委決定在谷底那邊松林里修一家療養院,歡迎全縣的老人們入駐。”
“空氣這么好,我看這主意不錯。咦,為啥村里的空氣比別處好呢?”梁大爺問。
“就是因為村里有一大片松林,松脂在陽光的照射下能放出臭氧,使空氣變得格外清新。”程菲解釋道。
梁大爺得意地問親家:“怎么樣,你當初還反對我在這兒選址,現在看到了吧,嘿嘿。”
程醫師打哈哈:“看來還是領導有長遠目光啊!”
大家都笑了。
陽光照進阿布洛哈,一片明麗。
(圖◇k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