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昀
[摘要]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呈現出理想信念明確、“四個自信”日趨堅定,人生觀、價值觀比較端正積極,道德意識、法治意識良好的總體趨勢。同時也存在諸如信仰缺失,關心時政不夠、政治認知不足,價值觀念多元化且功利和實用性傾向突出,思想道德認知與實踐知行背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認知廣度、深度不夠等問題。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大學生是新時代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圓夢人,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如何直接影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和現代化建設的成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發展態勢了然于胸,才能有的放矢,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有效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出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時代新人。鑒于此,在河北經貿大學發起了問卷調查,力圖了解和把握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真實態勢,為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優化教育教學效果,獲取可靠現實依據。
一、積極、健康、向上是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
調查顯示,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總體呈現出健康、積極、向上的主流趨勢。
(一)新時代大學生呈現出理想信念明確、“四個自信”日趨堅定的總體趨勢
1、理想信念端正明確。“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①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新時代大學生表現出明確積極的政治理想信念。40.3%的同學堅定相信共產主義社會能實現,46.77%的同學相信共產主義社會能實現,即87.07%的同學相信共產主義社會能實現。62.36%的同學選擇高度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34.98%的同學表示基本認同,合計高達97.34%。
2、“四個自信”日趨堅定。關于道路自信,高達96.79%的新時代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及中華民族的光明未來有著積極肯定的自信態度,其中64.99%的被調查同學對中國共產黨將帶領中國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信不疑,31.8%的被調查者選擇相信。關于理論自信,50.77%的被調查者表示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容并高度贊同,28.83%的被調查者選擇了解并贊同,大學生理論自信日益堅定。關于制度自信,絕大多數新時代大學生對中國基本政治制度持肯定認同的態度。73.34%的被調查者認為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是適合中國國情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好制度;另有18.75%的被調查者認為這一制度適合中國國情,但也需改革完善。關于文化自信,幾乎全部同學表示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其中,35.92%被調查者表示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了解并高度認同,48.59%的同學選擇有所了解并認同,15.49%認為自己了解不多但認同,無人不認同。同時有77.81%的被調查者表示“作為有5000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的一員”,“非常驕傲自豪”。23.94%被調查者表示對中國紅色革命文化了解并高度認同,48.59%的被調查者表示有所了解并認同,27.46%選擇了解不多但認同,無人選擇不了解不認同。在對“您對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認知和態度”的回答中,29.58%了解并高度認同,50%選擇有所了解并認同,19.72%選擇了解不多但認同。
3、充分肯定十八大以來的治國理政實踐。對于十八大以來的治國理政實踐,特別是反腐敗斗爭及從嚴治黨行動,56.12%的被調查者認為“卓有成效,改善了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36.1%的被調查者認為“有一定成效,還需要進一步繼續和加強”。
總之,新時代大學生中大多數人對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國家制度及當下的治國理政實踐,認同度高,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日趨強化,呈現出健康向上端正積極的主流態勢。
(二)人生觀、價值觀比較端正積極
調查顯示新時代大學生大多有著積極的人生追求、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以及正確的價值衡量標準。關于人生追求,84.77%的受調查者選擇“為個人、家庭幸福的同時也為國家民族社會的發展進步”,5.86%的受調查者選擇“服務人民、奉獻社會”,兩者之和超過了90%。在人生態度方面,71.08%的同學選擇“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樂觀進取,求真務實”的人生態度。關于人生價值,66.84%的受調查者認為人生價值大小取決于“人的勞動創造及對社會貢獻的大小”。同時,85.84%的被調查同學表示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55.74%的人表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認同努力踐行”,30.10%的人選擇“認同但并非都能踐行”。這表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效果良好,但需進一步引導更多學生做到知行合一。此外,新時代大學生還明確表現出對個人和國家民族關系的清醒認識,80.38%的被調查者認為個人的自我完善、努力工作和中華民族的未來之間,“關系密切,個體努力促成民族騰飛”。這種對個人和民族未來前途命運的關系的認識,有利于強化同學的責任意識和使命自覺,是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思想基礎。
(三)新時代大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意識、法治意識
63.04%的受調查者認為加強道德修養、培育美德對人的成長和自我完善非常重要,有31.84%的受調查者認為重要。基于此,大部分同學肯定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71.17%的人認為目前形勢下當代大學生很需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培養。同時新時代大學生體現了較好的法律意識。對“如果您或您家人的權利被他人侵犯,您會選擇的解決方式是什么?”有80.78%的被調查者選擇“尋求法律途徑維權”。
二、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存在的問題
盡管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總體呈現健康端正積極向上的主流趨勢,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把準并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擔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鑄魂育人作用的著力點。
(一)信仰缺失顯著,少數同學理想信念模糊
1、信仰缺失顯著,宗教信仰占比偏高。信仰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是社會的核心力量,是國家的精神支柱。“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②調查顯示,58.67%受調查大學生表示無明確信仰,信仰缺失狀況顯著。而在有信仰的同學中,信仰對象則呈現多元化狀態,其中22.45%的人信仰馬克思主義,6.89%的同學信仰中國傳統文化,更有9.95%的受調查者信仰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三大宗教。馬克思主義信仰者人數遠低于期待,宗教信仰占比明顯偏高,這一情況當引起重視。
2、少數同學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模糊。被調查大學生中9.89%對政治理想信念表示說不清楚,3.04%明確表示不相信共產主義能實現。2.56%的同學不清楚自己是否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0.64%的人則明確表示不認同。此外,有4.43%的被調查者不太確定中國共產黨是否能帶領中國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結果昭示了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引導其樹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畢竟,雖然公民信仰自由,但必須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讓大學生知道什么樣的信仰更科學、更強大、更有意義和價值、更值得置于心中,終身踐行,引領其樹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二)大學生關心時政不夠、政治認知不足
1、對時政關心不足。雖然新時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國家認同感和政治認同感,但也有相當部分學生對社會政治環境和國內外時政“熱點”關心不夠,存在不同程度的政治淡漠。被調查同學中僅有11.55%的人表示日常非常關心國內外時政大事,43.43%的同學表示比較關心,43.82%的同學表示偶爾關心,更有11.95%的被調查者坦言不關心。這種政治淡漠狀態顯然與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培養時代新人,需激發大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關心國際國內政治發展趨勢的熱情,進而激發其政治責任感、政治參與意識。
2、對國家大政方針了解不多理解不透。政治淡漠也導致部分大學生對一些重大時政問題、國家大政方針所知有限。比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內涵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有17.73%的被調查者選擇“還不太了解”。對于十三屆全國人大通過的憲法修正案的看法,49.23%的被調查者表示了解修憲內容并高度贊同,21.30%的被調查者選擇“了解修憲內容但有疑問。更有26.79%的被調查者的選擇是“還不太了解”。高校需加強形勢政策教育,喚醒大學生的政治意識,及時把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要事、大政方針傳遞給大學生。
3、少數大學生在政治認識上存在模糊或錯誤傾向。少數學生在意識形態特別是政治制度方面存在崇尚西方思想和制度或認識模糊的情況。有4.46%的同學認為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民主化程度有待提高,應效仿西方政治制度進行改革”,另有3.19%對此問題表示“說不清”。這種崇拜西方政治制度,對中國政治制度優勢的模糊認識,在大學生中雖非主流,但因其代表著中華民族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未來,即使是少數人的錯誤政治傾向,也可能給中國社會將來的政治穩定與發展方向帶來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三)價值觀念多元化,個人權利意識、功利和實用性傾向較突出
價值觀是人們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以及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合意目標的準則。價值觀既是人思想觀念的核心,也是人行為的內驅力。對人的成長及社會生活過程起著重要導向作用。
1、個人價值取向明顯。新時代大學生大多數能認識到個人利益和社會、國家整體利益的辯證統一性,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也表現出對國家前途命運的關心,可是在被問及個人利益和國家集體利益之間發生矛盾該如何取舍時,認為集體利益、國家利益應為先的僅占55.58%,認為應盡量尋求平衡的占28.24%,要視情況而定的占8.22%,認為個人利益為先的占7.96%。這說明即使絕大多數同學在觀念上認同個人命運和國家民族前途命運息息相關,但涉及到具體利益矛盾時,近半數人不能以集體優先原則處理矛盾,而是想尋求兩全之策,或者干脆首先維護個人利益。相應地,在個人人生追求問題中,也存在少數學生人生追求只是為自己和家人的選擇。只有不到百分之六的被調查者選擇主流人生價值觀所倡導的“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人生追求。
2、實用和功利傾向突出。新時代大學生進取心強崇尚奮斗渴望成功,但大部分人奮斗的目的,在于找到好工作,有好的收入,過富足的物質生活,實用性、功利性傾向突出。46.21%的同學表示上大學的目的是為提升自己,以便將來找個好工作過想過的生活。38.64%的同學表示為提升完善自己,將來好照顧家人、成就事業、貢獻社會。6.43%的同學表示是為提升自身素質,做一個優秀的時代新人打基礎,選擇完善自我,貢獻社會的同學也僅占2.65%。
(四)思想道德認知與實踐存在知行背離問題
人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信行的綜合統一,離開道德踐履,思想品德難言優化。調查顯示,部分新時代大學生存在思想道德認識與行為知行不一問題。
1、社會公德的知行不一。考試自己抄襲作弊或幫助別人抄襲都是有違誠信道德的違紀行為,在被問及考試時同學要求抄襲你答案你會如何選擇時,只有47.38%的人表示會明確拒絕。33.08%的人雖然理性明知不該助長抄襲行為,但礙于情面卻不好意思拒絕。甚至還有12.77%的人表示樂于幫助同學過關。在回答在公交車上是否給老幼病殘人士讓過座位時,65.56%的被調查者表示經常讓座,28.7%的被調查者表示偶爾讓座,還有4.34%的被調查者回答從未讓座。對于是否經常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僅有52.03%的被調查者經常參加,35.42%的人偶爾參加,8.70%的人從未參加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