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泓


《一只窩囊的大老虎》是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此單元學習要求學習閱讀批注的方法。《一只窩囊的大老虎》此文就是寫了作者童年時第一次上臺飾演老虎的經歷,一件這樣的小事在作者筆下顯得波瀾起伏,最大的特點就是作者善于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展現人物復雜的心理。中年段的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能較快理解文章,我們的教學要緊抓住單元教學主題,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突破從讀懂到會寫,把寫作能力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中,為今后的寫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整堂課,該老師通過五個環節串聯,利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將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講述的清楚明了,水到渠成,收效喜人。
一、借助名言,把握文本直入主題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伊始,饒老師便課件出示雨果的格言:“有一種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還有一種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內心世界。”讓學生讀。學生在讀名人名言的過程中,感受人類心理活動的多姿多彩。然后導入:今天我們學習的《一只窩囊的大老虎》其實寫了一件非常小的事,但你們在讀的過程中卻感覺趣味盎然,因為作者特別善于寫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感悟文本的最大特點,直奔本節課學習的主題,不拖泥帶水,使整堂課定下了實效高效的基調。
二、依托文本,思維導圖習方法
該老師將重點放在了這一部分。首先,老師就拋出一個關鍵性的問題:1、作者寫自己第一次上舞臺飾演老虎的經歷,幾次讓你感覺內心一緊。(第一次是當其他小朋友說我不會豁虎跳時。第二次是作者上舞臺演出時。)2、我們重點走進這兩部分內容,看看作者是如何用語言讓讀者內心跟著文字一起緊張的。然后課件出示文段一、二,老師邊講解隨即和學生共同畫出思維導圖,提煉了這部分內容。首先老師提問,你從哪里看出作者內心緊張,隨即板書思維導圖中的“緊張”,“我看著老師的臉”中的“看”,能從動作看出作者的內心,這種方法就是心理活動描寫的第一招---動作暗示。
在講解“第二次緊張”時,首先老師課件出示第二文段,引導完善了導圖的的“直接描寫—緊張”接著就是神態描寫--“臉熱”,最后是內心獨白(笨拙、窩囊、躺、死掉、滿頭是汗),整個過程過程中,老師層層遞進,脈絡清晰。作者為了表達出自己的緊張,用不同的方法寫了五次,老師又順勢補充了一些寫緊張的句子,來及時補充學生的積累。完善后的思維導讀,就如同一張織好的網,條分縷析,清清楚楚。很好了提煉鞏固了本文的重點,讓學生可以對照思維導圖復述文章的只要內容,達到了鞏固提升的目的。
三、充分積累,生活情境活運用
為了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該老師設計了兩個情境。情境一,上臺演出。情境二,賽跑比賽。在這兩個過程中,讓學生回憶自己真實的生活情境,當時的心情是怎么樣緊張的,要怎么把當時緊張的心情淋漓盡致的寫出來。于是孩子們動筆寫作,把剛才學到的描寫心理緊張的方法和好詞句都得到了很好的運用。這個過程中,老師設計的是通過情境填空,運用課堂上積累的心理活動描寫的方法,讓學生把內心的緊張,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很好地起到了活學活用的作用。
四、運用方法,回歸文本重鞏固
在學習了描寫心理活動的方法以及練筆鞏固后,饒老師再次讓學生將學習到的方法回歸文本。梳理作者在整件事情中其他心理活動的描寫:羨慕、渴望 、期待上臺、 擔心老師變卦 、害羞、自責、 疑惑,找出相應的句子畫一畫,看看用了哪些方法?在此過程中,師生再次共同完善思維導圖,,并利用思維導圖理清線索,提煉方法,使得整篇文章脈絡清晰,內容豐滿。
五、課后練筆,拓展延伸巧練筆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每個篇章,教師恰到好處的招展和延伸,可以讓課堂變得更加美妙,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起到“經典化”睛點化的作用。該老師設計的小練筆就是運用學到的方法,遷移自己寫自己第一次上臺的經歷。采取了分層作業:最優作業。習作中五處描寫緊張的句子,并運用不同方法;達標作業。習作中有三種描寫緊張的句子,能通過兩種以上方法。通過課后練筆,運用課堂上積累,讓學生把內心的緊張,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讓語言訓練,真正落到實處,達到了實效高效的目的。
縱觀整堂課,該老師設計巧妙,層層遞進,條理清晰,有效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們理清文章的脈絡。同時也利用思維導圖,回歸文本,鞏固心理描寫的方法,并將習得的方法應用于自己的習作中,讓內隱的心理活動,通過 “我手寫我心”,躍然紙上,凸顯于文字,讓人感受到一個個鮮活的“心靈”。細膩的心理活動,猶如一條長長的小溪,在筆端靜靜地流淌,帶給讀者一縷縷“心理靈動”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