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
摘 要:《英語精讀》作為英語專業低年級的一門主干必修課,是英語專業一、二年級學生學習時間最長、學習課時最多和課時密度最大的一門課程。在全國大部分二、三本院校應用型轉型發展的背景下,《英語精讀》課程如何開展教學模式改革以及學生對該課程的接受如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擬以《現代大學英語精讀4》的第一課Thinking as a Hobby為例,對《精讀》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與學生的接受進行探討。
關鍵詞:英語精讀;教學模式改革;學生的接受
2014年,教育部年度工作要點明確提出,要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高校轉型。同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全面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應國務院號召,全國二、三本院校紛紛向應用型發展轉型。在全國大部分高校應用型轉型的背景下,《英語精讀》課程不再是簡單教授單詞、語法以及篇章閱讀,而是要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應圍繞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引導學生對學習材料的理解,啟發學生對學習材料的深層思考并發表自己的見解。本文以《現代大學英語精讀4》的第一課Thinking as a Hobby為例,對《精讀》授課模式和學生的接受進行探討。
一、課前預學
與中學英語課本不同,《精讀》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從英語國家知名作
者的作品中精心挑選的,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文學、哲學和教育等方面,文體包括記敘、議論、說明、新聞特寫和戲劇等多種形式。因此,想要對課文有深入地理解和認識,課前預學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課前預學學什么?怎么學呢?
Thinking as a Hobby(把思考作為業余愛好)是著名英國小說家威廉﹒戈爾丁寫的一篇文章,其寫作手法繼承了其一貫的寫作風格,文章富含寓意,廣泛融入了基督教文化和象征主義。在Thinking as a Hobby一文中,作者把思考分為了三個層次。代表學校教育的校長實際上是一個不懂得兒童心理活動的人,他雖然兢兢業業、盡職盡責,但卻不能與學生達到真正溝通的目的。老師Mr.Houghton是一個“忠實的”基督教徒,一方面他努力宣揚著基督教義里的真善和美德,另一方面他因酗酒而毀壞了自己的身體,因好色而破壞了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由此,小說中的“我”(即作者)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校長,老師以及身邊絕大部分的人都屬于三級思考者。三級思考者往往充滿了偏見、無知和虛偽。同時,他們還非常團結,決不會因為你指出他們觀念中的矛盾而對你表示感激。二級思考者總能發現各種矛盾,他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但對事物總是冷眼旁觀,不肯卷入,因此,他們只能破而不能立。與二級思考者不同,一級思考者不僅能發現真理而且立志于尋找真理,盡管他們總是不被人理解。
在對文章脈絡梳理過后,我們再回到先前的問題:課前預學究竟學什么?怎么學?顯然,要吃透國外作家的文章,學生首先得對作家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在學習課文之前,學生可以通過預學了解作家戈爾丁是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其筆下小說在藝術特點上與19世紀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小說截然不同,小說的故事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人物性格基本上沒有發展變化,而且小說也缺乏現實主義作家極為重視的環境描寫。戈爾丁往往會平鋪直敘地講述一個內容嚴肅的故事,語調平淡冷峻,而不會去繪聲繪色地描述。同時,故事本身和人物的遭遇往往虛虛實實,飄忽不定。總之,戈爾丁的小說不講求人物性格的典型性,環境描寫的具體性。戈爾丁的小說被譽為寓言小說,不求社會生活畫面的豐富多彩,但求深刻的哲理和寓意。在他的感受中,世界是荒誕的、可怖的、令人痛苦和絕望的。這是一個不可理喻的世界。如果學生在課文學習之前對作者的寫作風格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他們在課文學習的過程當中就能理解為什么作者筆下的校長和老師與我們認知中的形象是那么的不同?同時,也能啟發學生思考,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哪些人分別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他們的言行又會有怎樣的不同?
二、多種形式的課堂學習
過去傳統的英語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學生沒有思考的空間,
課堂也缺乏有效的互動。因此,想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在Thinking as a Hobby一文中,作者開篇便明確提出了思考可分為三個等級。同時,作者用大量的筆墨詳細描述了各級思考者不同人物的表現特征。基于本文的特點,我們可以采取分組收集要點再集中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自行分析文章脈絡。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有助于促使其思考,并在閱讀的過程當中逐漸養成分析、總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分析三級思考者的時候,學生會發現原來學校里的校長和老師也會言行不一,由此可以聯想到生活中那些經常說一套做一套的人;在分析二級思考者的時候,學生同樣可以聯系生活實際,他們會發現,在生活中總是有一些目光敏銳的人,這些人能迅速捕捉到那些言行不一的荒謬行為,然而他們卻只能發現這些行為卻不能加以糾正;在分析一級思考者的時候,學生會明白,原來我們書本上學到的先知或者偉人都屬于一級思考者,一級思考者的偉大就在于他們不但能發現真理,而且能堅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哪怕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和感悟體會到的東西必會對他們產生正面的影響,有助于其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除了分組討論以外,根據不同課文的體裁和內容,我們還可以采取辯論、分角色扮演、故事續編等多種方式和手段來進行授課,英語精讀課堂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精讀學習。
三、課后總結
一個巧妙的課后總結能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根據課文的不同類型,課后總結可以靈活多樣,不必拘泥于一種或幾種模式,給學生留下刻板無趣的呆板印象。Thinking as a hobby是一篇能夠引導學生思考、發人深省的文章。基于課文特點,課后總結可采取開放式的寫作和討論,寫作的話題可以結合課文,聯系實際,分析一、二和三級思考者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和表現。通過與現實的比對,學生不僅加深了對三種不同思考者的理解,而且會在比對和討論中逐漸形成自己正面的、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由此可見,課后總結絕不是對課文簡單機械地重復,更不只是枯燥的詞匯語法訓練,而是一種思考、拓展和延伸。相信精讀英語教師只要能夠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學,運用各種方式和手段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在課后做好總結,學生一定會愉悅地接受和學習。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楊立民.現代大學英語精讀[M].北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注:本文為重慶三峽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轉型背景下專業,英語精讀,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G17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