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茜
摘 要:學習評價是教學全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及時有效的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也可以幫助老師把握教學進度。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評價學生、學生評價自己、同學評價同學的多元化評價主體,各自在評價中的地位與作用,使評價成為一個系統,形成多樣化的評價目標,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評價;互評;自評
信息技術學科是重于實踐的學科,其評價方式與其他學科有著明顯的區別。信息技術的理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實踐技能與操作水平。對于學生而言,都期待得到老師及時有效的評價,老師的評價是他們學習的動力,也為他們指明了今后學習的方面。因此,及時有效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有利于提升學習的興趣,進而在興趣的促進下提升操作與實踐能力。依托有效的評價,對教師及時掌握學生信息技術中存在的弱勢及弊端也具有中要的指導意義,有利于教師及時改進教學方法,有針對性的施教。
一、信息技術教師要正面評價學生
信技學科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化高速發展背景下積極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掌握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評價同樣是貫穿于教學整個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教學目標實現的評判、學習能力認定、薄弱環節的調研等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新時期強調學生是主體,我們要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正面的評價學生,使評價活動變為學生再學習的動力,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欲望。在具體的教學評價中,我們應做好如下幾點:
1.公正評價學生。我們在評價學生的作業時,一定要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在平時上課中,我們布置了一個任務,經??吹接幸徊糠滞瑢W在玩游戲,或瀏覽網頁,或網上聊天。其中有些是已經完成任務的,也就是優等生;而另一部分學困生本身動作慢慢騰騰,對學習任務不感興趣。這時候我們看到了不能只對這部分學困生批評教育,而對完成任務就爭一眼閉一眼。我們要同時對這兩部分同學進行教育,請他們注意課堂紀律。
2.擅用藝術語言,激發學生熱情。我們在評價學生作品的時候,可以多加一些贊揚,發現他們的優點,用語言去夸獎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樣可以有效的促進他們主動學習。
3.分層評價。由于學生家庭環境,教育,個體智力,學習基礎等方面有差異,所以對于學習的接受能力不一定的,有的人很快就可以完成學習任務,而且還完成得比較好,而有的同學接受能力慢,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完成,可能作品的質量也不高。此時,我們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評價他們,對于不同的學生,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標準,對于成績好的同學,我們可以高標準,而對于成績差的同學,我們可以放低標準,關鍵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他們作品的優點,激勵他們進步。
二、信息技術課堂要做好生生互評
評價的整體原則是幫助學生改進和提高,激發他們的熱情,讓他們在任務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提高他們的成績水平,使課堂在積極主動的氣氛中產生更好的效果。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參與評價學生,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對于每節課的學習情況,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評議后,由小組長負責給組員的每一欄下蓋顆星或小紅花或蓋個“加油”來鼓勵他。此外,在每節課的結束部分可設計讓學生評比本節課中表現最佳的小組或個人,從聆聽別人的發言、回答問題的準確性、思路是否清晰,在互評中求進步,促發展。
三、信息技術學習中要做好自評
動態性是課堂的主要特點之一,信息技術作為以操作為主的學科,其教學過程是隨著教學內容而不斷變動的。我們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個人精力及整體兼顧的限制性,不能對每個學生的操作過程進行一一觀察與指導,做好學生自評是彌補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學生自評,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的自律意識,在課堂中自覺遵守紀律,積極上進;另一方面,學生在自評的過程中,可以精準的發現自己學習過程中的薄弱點,為教師有針對性的施策提供重要依據。學生在自評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在自評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如對一次幻燈片設計,不同的學生有不能的風格設計。學生在進行設計對比后,可以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客觀評價,從而準確的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
四、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應把握的原則
學生的評價一定要做到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即使對待學困生也有積極尋找他們的優點,不能放棄一個學生,盡量找到他們的長處,多評價優點,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也找到一些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的學習成績跟學習的興趣有很大的關系,把學習興趣培養好了,成績自然就沒有問題了。
1.公平原則。老師在分配任務的時候,一定要公平,評價也要做到公平,不管是哪組完成了任務,都應該及時評價,如果任務完成得正確,一定要及時的給予肯定和鼓勵。
2.優先原則。根據信息技術課的特點及學生水平差異,我們在評價的過程中也要把握優先原則,在教學中實行“多勞多得”。因此,對超額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我們不僅要優先做好證明評價,還要引導學生互幫互助,促進共同發展
3.互幫原則。在分配任務的時候,我們可以將學生分組,在一個組內部采用合作的模式,一起動手,互相幫助,互相提高。在一個同學進行操作的時候,其他組員可以從旁提出建議,幫助改進,從而達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我們在信息技術課堂中要充分利用教師評價、生生評價、學生自評三位一體的評價模式,在遵循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改進信息技術課學生學習評價,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密.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多元化評價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年7期.
[2]黨雷紅.基于以人為本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評價探研[J].成才之路,020年14期.
[3]牟紅軍.激勵性評價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20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