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其鋼
足球有“世界第一運動”的美譽。“少兒足球”是近年來學校體育課程的熱門話題,自教育部《關于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的通知》頒布以來,校園足球運動開展的紅紅火火。我校從2009年引入校園足球,并發展成為學校的體育特色項目。但是在和學生的交流中發現:學生喜歡玩足球,但不喜歡上足球課的現象。為此,筆者對全校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原因分析:筆者認為要讓學生喜歡上足球課,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要讓學生從內心
真正喜歡足球課,要“練”足球變成學生喜歡的“玩”足球。《論語》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強調學生應該以學習為樂事,在快樂中學習。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玩是他們天性,足球課堂中也應該讓學生在游戲中有所玩,有所樂,有所學。
鑒此,筆者思考在足球教學中引入各種游戲,讓學生可以在游戲中提高興趣,掌握技能。設計了足球游戲在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的運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游戲熱身,激發樂趣
在課堂的準備活動中,眾多體育教師上足球課都是通過徒手操,或者慢速跑圈等方法來進行準備活動,這樣雖然能夠使學生做到充分熱身,但是卻很單調枯燥,激不起學生的興趣。那么在足球教學準備活動中,我們可以結合足球游戲進行熱身。
游戲名稱:叫號接球。
游戲目的:提高學生注意力及增強快速反應能力。
游戲方法:畫線或用標志盤擺設5M為半徑的圓,學生圍成一個圓圈,選一名隊長站在圓圈的中心。隊長向上拋出一個球,同時叫圈外一名隊員的代號或姓名,自己跑到圈外。被叫到的隊員快速進圈,必須在球落地之前將球接住,變成新的隊長,如此反復。圈外同學在此過程中,逆時針進行慢跑。
游戲規則:(1)球在掉落前需接住,如未接住,可在圓心做深蹲或開合跳;(2)圈外同學必須跑起來,不允許靜止的狀態。
二、教玩相融,寓教于樂
省特級教師沈斌曾講過:“學生技術動作是自己練會,而不是教師教會的”。在足球技術教學時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技術練習,但在傳統的足球教學中,往往都是采用教師講學生練的模式。在這樣的傳統模式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練習過程是枯燥的,長時間的持續練習勢必會影響學生學習基礎動作的積極性,從而消耗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為了能夠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筆者試著在基本部分中把游戲和基礎技術動作練習結合起來,讓游戲貫穿于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寓教于樂。
游戲名稱:擊球出圈。
游戲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踢球技術興趣與積極性;提高踢球技術動作和準確性;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游戲方法:用標志桶擺設2個分別為4米和1米為半徑的同心圓,在圓心處放1個癟氣的籃球做為踢擊目標。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隊伍,每位學生持球站在圓圈外。鳴哨后,用腳踢球擊目標,踢擊的足球,可自行撿回或同伴交換踢。首先將球踢出1米同心圓的隊得分。然后重新開始,依次進行,直到游戲結束,得分最多的隊,獲得最后的勝利。
游戲規則:學生進入4米圈線內進行踢球無效;不限制學生踢球的次數。
游戲建議:(1)根據學生的程度,可增大或縮小同心圓的大小;(2)可把踢擊目標改為壘球,較輕的實心球;(3)根據練習目的,可減少足球數量;(4)也可限制學生只能采用一種踢球技術(如:腳內側)動作擊球。
三、有球放松運動
體育運動中有一句話,“放松是通往冠軍之路的捷徑”,可見放松的重要性。足球課的教學與訓練均有一定的強度,對學生的身體能力消耗大容易疲勞,筆者嘗試設置一些小負荷的足球游戲,既保持本課的足球相關練習,又能使學生得到有效的調節,讓學生從激烈的運動中身心逐漸放松,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本課的足球教學活動。
游戲名稱:海豹頂球。
游戲目的:培養學生頭部頂球的平衡能力,拉伸學生背部頸部的肌肉韌帶。
游戲方法:每位學生一個足球一個球托,將球托放在額頭,再把足球放在球托上面。聽到口令后,放開雙手,比一比看誰堅持的時間最長。
游戲規則:球掉落下來,即游戲結束。
游戲建議:(1)根據每位學生對球的熟悉程度,讓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練習,一人放球;(2)也可直接不使用球托;(3)根據練習目的,可變換的頂球部位。
足球是世界性的、極具魅力的球類運動。讓更多的孩子接觸足球,培養他們對足球運動的興趣,讓他們在踢球的過程中鍛煉頑強意志品質、強身健體、頑強拼搏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根據小學階段孩子的特點與天性,我們可以采用不同的足球游戲進行教學,讓孩子們在游戲中享受足球的樂趣,使孩子們都樂于去踢球,從而提高他們的足球技術與水平。愿孩子們的每一次顛覆,從他們的每一次觸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