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紹永


摘 要:2014年,確立航模優勢項目。2015年,獲省科協航空模型大賽一等獎第一名和第三名。2016年,承辦區航模科技項目研討活動,做經驗交流。2017年,深挖課程內涵,形成橫跨1-5年級的創客特色課程——“飛翔的智慧”。2018年,參加省教育廳首屆創客大賽,9人次獲得一等獎。參加市第八屆科技節獲無人機項目第一名。參加環翠區首屆創客大賽獲團體第六名。2019年,獲山東省航空模型大賽團體季軍。
關鍵詞:航空模型;創客課程;專業素養
一、開發背景
1.立足學校特色。
威海市河北小學位于環翠區華夏城腹地。70%的學生來自外來務工家庭,學習基礎薄弱,對新生科技知之甚少。學校自建校起就以“智慧教育”為辦學特色,把智慧定義為一種高階思維能力和復雜問題解決能力。通過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進行多元創新,培養明德、善思、樂創的智慧學生。
2.彰顯區域特色。
2017年,申報省級課題《基于航模課程提升小學生科技實踐能力的創客教育研究》。2018年,區教研中心印發《推進四項行動深化素質教育的實施方案》,提出各學校探索“321創客教育模式”。
3.根植智慧課程。
航模創客課程的建設,根植于學校智慧E+課程體系。它指向高階思維能力和復雜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與創客教育自然融合。
二、課程目標及內容
三、課程實施
1.課堂有模式。
社會大課堂:通過哈工大等研學旅行,走出校門看世界。通過外出參賽、飛行表演,增強學習自信心。
學校中課堂:通過科技文化節、創客節、課程成果展,讓學生在公眾面前演示或表演,在展示中鑒賞甄別,從觀眾的評價中聆聽、反思,感受成功和挫折。
教室小課堂:航模創客課程因其跨學科特點和獨特的教學條件,在不同教學內容有其獨特課堂形式。在3S課堂模式下航模創客課堂分為初創、共創、延創三個階段。
2.團隊有力量。
成立課程管理團隊,校長任組長親自督辦。副校長任副組長主抓課程質量監控。六位骨干教師承擔課程實施。學科組長跨學科組織評價考核。邀請專業團隊培養航模指導教師,2名教師獲得飛手證資格,4名教師獲得航模飛行指導員認證。
3.時空有保障。
學校構建“一室一中心,一廊一空域”的多維創客空間。近100平方米航模創客空間、智慧畫廊和區域展柜,為實踐操作和展示分享創造條件。并申請準許飛行空域,保障無憂授課。
與綜合實踐融合,開設航模創客必修課。選修校本課程設航模選修。社團課形式靈活,為特長學生搭建平臺。
四、課程評價
1.一個指標。
對航模師生的評價分為三層,核心層是“問題發現和方案規劃能力”,中間層是“工具應用和問題解決能力”,外表層是信息溝通和資源協作能力。
2.兩種方式。
即任務進度單和創新互評表。任務進度單強調過程評價,在實施過程中對各方面信息進行自然記錄和系統收集。創新互評表,強調成果評價,評價主體是自己、同伴和家長。
3.三項展評。
校內形成科技體育節、創客節、創客課程成果展三大成果展示匯報活動,以微型博覽會、校內比賽、班級交流等方式對學生成果進行展示。校外積極參加創客大賽、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航空模型大賽三項賽事。
五、課程成效
1.突破了創客課程的實施障礙。
通過三個層級課程的架構和多學科整合,實現了創客課程實施路徑的探索和創客人才培養的“河小方案”。
2.收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綜合發展。
有效促進了學生分享交流、理解運用、團結協作、創新創造能力以及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3.提升了教師專業素養和課程開發能力。
18人次獲省優秀指導教師。5篇教學論文發表在各級刊物上。校園創客節在直播民生報道,航模教師的專訪登上百姓故事;承辦航模科技項目交流會、威海市航空模型教練員培訓,3位教師做交流展示,成為學校特色發展的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黃斯妍.基于創客教育理念的小學科學教學設計與實踐[D]. 2018.
張珊.基于創客教育理念的小學機器人教育課程設計開發與實踐[D].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