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讀者跟我們說,他是在某個瞬間,突然理解了父愛的深沉。父愛無法用華麗的詞藻來描述。本期“新表達”以“我的父親”為主題展開同題創作,兩位作者筆下的父親,或沉默如山,或開朗樂觀,但不變的,是對孩子深深的愛。
今年是父親高中畢業二十周年,他和同學們在二十周年聚會時,回到了母校。
有的同學去外面的世界發展,找到高薪的工作;有的同學創業,前景可觀;還有的人,留在了這個小鎮,比如,我的父親。
父親和同學聚會結束后,我和他聊天。我問父親:“怎么樣?高興嗎?”父親抽著煙,煙霧纏在身上,他揮揮手,煙霧依然繚繞。
這是一個平常的夜晚。小鎮沒有高樓大廈,但人群還是一如既往地流動,車水馬龍中,我們似乎并不存在。
父親說:“高中三年,還是很懷念以前那個時候的。”他頓了一下,凝視著前方。眼神淡淡的,又似乎很復雜。
我打破了沉默:“爸,到底怎么了?”他不再吞云吐霧,聲音開始清晰:“你會看不起我嗎?”他的聲音幽幽的,眼睛并不看我。
“什么?”我懷疑聽錯了。“我想,你聽清楚了。回答我。”最后的三個字那么堅決,不容置疑。我半信半疑,緩緩地說:“不會。”
“世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成功的,另一種是不成功的。”他掐滅香煙,把煙蒂放在手指間轉著,身上有酒氣,臉色微紅,看上去有些亢奮,在深夜中毫無倦色。曾經,我只在他一次喝醉后,看見過他這樣。
他一向堅強,無論受了什么傷,都不會喊痛。有什么事,他扛著。可他現在,流淚了。
“我跟他們比不了。你的書、零食等,我都能滿足你。但有些不行,我不配,不配。”他的眼中似有淚光。我呆了,不住地說:“沒事,沒事……你怎么會這樣想呢?”我想抱抱他,但不知道如何伸出手臂,搓著兩只手,又甩了甩胳膊,不知所措。
“我雖然是東道主。但結賬時,我什么都不敢說。我不是怕花錢,是怕這筆錢太大了,可能是我一個月的工資……”他扔掉煙蒂,騎上電動車。我沒看見他的臉,不知道他有沒有哭。
路上,他又說了一些話,表達他的“不配”。他認為,他不配做我的父親,不能給我更好的生活。快到家時,他還一直說著,我不知道如何反駁他,如何安慰他。
“可是……”我打斷他的話,“你是我的爸爸啊……”他愣了一下。
“我很愛你。”我趴在他的背上,輕輕地說。
電動車突然剎住了,在地面上留下一道淺淺的劃痕。我由于慣性,差點摔倒。父親連忙伸出一只手扶住我。“沒事,沒事了……我知道了……”他不住地說。坐在后座的我,突然感到臉上一濕——是父親的淚,被風吹到了我的臉上。
我抱緊了他。他輕聲說:“我也……愛你。”
姚萬勤在《我的父親》中說:“再華麗的文章,都無法表達出父親無私的奉獻。”在這個尋常的夜晚,我忽然被這句話戳中了,趴在父親的后背上,哭出了聲音。
葉宇翔:福建省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七(1)班學生
指導老師:鄔雙
編輯 張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