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姚穎(會理縣人民醫院)
高血壓是以患者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臨床上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都是高血壓。高血壓對患者的心臟、腦、腎臟等人體重要器官的結構和功能都造成嚴重的影響,最終導致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而且至今為止都是導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是高血壓大國,根據以往的調查結果推算目前高血壓病患者的人數已經達到一億五千萬以上了。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科技水平的進步,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降壓藥供高血壓患者選擇,而且這些降壓藥的效果顯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質量。但是當高血壓患者伴發其他疾病或者并發癥時,需要服用其他藥物,而有些藥物聯合降壓藥一起服用的話,藥物之間容易發生不良反應。所以對于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我們要充分去了解,最大程度上減少藥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應。
利尿劑的主要產品有氫氯噻嗪、吲達帕胺、呋塞米等。常用的降壓利尿劑為噻嗪類,其早期降壓機制為:排鈉利尿作用。該類藥物與腎上腺皮質激素、雌激素、吲哚美辛、擬交感胺類藥物、考來烯胺等聯合使用會出現相互作用風險,均會對利尿作用造成影響,像與腎上腺皮質激素、雌激素聯合使用不僅對會利尿作用造成影響,還會導致患者發生電解質紊亂的幾率增高,尤其是低鉀血癥。其次就是考來烯胺,它與利尿劑聯合使用的話,對胃腸道藥物吸收功能會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在口服造影劑考來烯胺1小時前或4小時之后才能服用降壓藥。
腎上腺受體阻斷藥分為α-受體阻斷藥和β-受體阻斷藥,α-受體阻斷藥常見的有哌唑嗪,能夠有效減輕前列腺增生病人的排尿困難;β-受體阻斷藥常見的有美托洛兒、普萘洛爾,其作用機制為:抑制心功、抑制腎素分泌、降低外周交感神經活性、中樞降壓。與α-受體阻斷藥聯合使用時有相互作用風險的藥物種類有噻嗪類利尿劑、擬交感類藥物、鈣拮抗藥。以上所說的三種藥物與α-受體阻斷藥聯合使用均會對降壓藥物的降壓作用造成影響。與β-受體阻斷藥聯合使用時有相互作用風險的藥物種類有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可樂定、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抗心律失常藥等,不同的藥物造成的不良反應不同。比如β-受體阻斷藥如果與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聯合使用,可能會導致患者血壓降低,出現低血壓,以及房室傳導阻滯;而與抗心律失常藥聯合使用,會增加降低患者血糖的風險。
常見的鈣拮抗劑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該類藥物的作用機制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鈣離子進入細胞內,細胞內鈣離子濃度下降,血管擴張,總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代表藥物氨氯地平,其與β-受體阻斷藥、鋰制劑、擬交感胺等聯合使用時會有相互作用風險。會引起患者過度低血壓、改變血液濃度、導致神經中毒、減弱氨氯地平的降壓作用等不良反應。
該類藥物可有效抑制ACEI活性,減少緩激肽的水解,使血管舒張、血容量減少,血壓下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片、福辛普利等。代表藥物卡托普利,其與利尿藥、其他擴血管藥、其他降壓藥、內源性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劑、影響交感神經活性的藥物以及β-受體阻斷藥聯合使用時會有相互作用風險產生,均會使卡托普利的降壓作用受到影響。
常見的沙坦類藥物有兩種,分別是厄貝沙坦和纈沙坦。厄貝沙坦與利尿藥、其他降壓藥聯合使用會增強降血壓效應。厄貝沙坦和纈沙坦與鋰制劑聯合使用均可能導致血清鉀水平升高從而出現毒性;厄貝沙坦、纈沙坦與甾體抗炎藥物聯合使用會減弱藥物的降壓作用。
除了上述幾種降壓藥物之外,還有中樞性抗高血壓藥-可樂定,神經節阻斷藥,影響腎上腺素能神經末梢遞質的藥物-利血平。其中神經節阻斷藥在臨床上使用較少。這些藥物與其它降壓類藥物使用,均會影響自身的降壓作用,所以一定要注意。
以上就是本次的全部內容,相信大家對于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降壓藥物種類有很多,每一種都能起到降壓作用,但是聯合其它藥物使用時引起的不良反應也各不相同,所以臨床上在進行處理的時候要從藥物各個方面去考慮。患者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隨意服用藥物,要遵循醫囑。
